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財政部報告:建議處方藥全進醫保

財政部報告:建議處方藥全進醫保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針對看病貴的難題,財政部駐各地辦事處展開了密集調研。其中駐天津財政監察辦事處報告,在分析了看病貴的原因之後,提出的建議中,對於企業來說將迎來極大利好的,該辦事處建議,擴大醫保報銷範圍,將處方藥和絕大部分非處方藥都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這樣,就可以防止醫生偏好非醫保藥物。如果真是如此,企業真將迎來極大利好。

財政部報告:建議處方藥全進醫保

此外,此處報告也提到了對於藥品集中採購制度的改革,轉變成准入制度。

由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引發的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思考

醫藥衛生事業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近年來,“看病難,看病貴”似乎已成爲一種難以治癒的頑疾,始終是羣衆關注的焦點。我們在對天津力生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國藥控股天津公司檢查的基礎上,又對天津市發改委、市衛生局、市社保中心以及部分醫院進行了走訪調研。

通過對已取得的數據和情況以及一些社會現象的分析,我們發現:醫療行業確實產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問題。如:2013年某種藥品生產企業的單位銷售成本爲4.58元,在醫院的最終零售價格爲17元,並未超出發改委限定的最高零售價20.5元。

而發改委依據《藥品管理法》、《政府定價辦法》等進行成本調查、專家評審、聽取意見的程序也無不妥之處,但仍產生藥品最終零售價高於企業單位銷售成本3.7倍的現象;又如:2013年某大型三甲綜合醫院的藥品收入爲118639萬元,佔全年收入的45.7%,而當年財政經費撥款10673.6萬元,只佔4%。

可見,沒有銷售藥品的收入醫院將難以正常運轉,而且國家實施的醫院藥品順價加價政策,又刺激了醫院買賣高價藥的積極性。針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此類矛盾和問題,我們從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分析入手,建議在以下五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扭轉“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

一、國家物價管理部門要面對最高限價脫離實際的現狀,調查研究現行藥品定價辦法的漏洞並進行補充完善,重新制定分類醫療服務收費參考標準,允許各類醫療機構在規定範圍內自主定價,醫院可通過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來實現醫生和醫院的利益最大化。

配套措施是在現有醫療條件下,由醫保部門根據上一年度醫院提供醫療服務的綜合情況以及該醫院的能力和水平,覈定該醫院當年各項服務指標和標準,並根據實際提供服務情況來確定補償額度,實行醫保費用總額包乾辦法。

這樣,若非診療必須,醫生既不會用藥也不會使用設備檢查,既使診療必須,醫生也會在效果相同的情況下選擇低成本藥品和設備,因爲藥品和檢查設備成本的增加,均會降低醫院、醫生收益,逐步扭轉過度用藥和過度醫療的現象,實現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目標。

二、各地衛生管理部門加強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把好准入關。將集中採購制度完善爲全面的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完善現有藥品的標準評價體系,科學、合理地增加客觀因素評分,減少主觀因素評分,加強評標監督,杜絕人爲干擾。

使質量高藥效好的藥品進入各地醫藥市場,爲醫、藥分離和藥品市場的充分競爭打下良好基礎。這樣即防止了劣質藥品入市引起的惡性競爭,又能使藥品價格在市場競爭中逐步下降,使老百姓能夠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

三、打破醫院藥品處方權的壟斷,放開處方藥零售權,給予社會藥店銷售處方藥的同等待遇。使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哪裏買藥、買什麼品牌和多少價位的藥品,通過患者的自主選擇權,形成藥品終端零售環節的公平競爭局面。

四、逐步開放醫療機構准入限制,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促進醫療服務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形成公平競爭的局面。

採取措施,預防醫療機構利用降低醫療服務質量獲取不當利潤的行爲,鼓勵醫療機構之間的充分競爭,爲患者提供多樣自主的選擇權,服務質量差的醫療機構必然會被患者淘汰。在這樣的約束和競爭下,醫療機構不會也不敢以降低醫療服務質量來謀取利益。一旦良性競爭形成,必然促使醫療費用達到一個合理水平。

五、在目前我國醫保社會全覆蓋的情況下,相當比例的醫療費用支出由醫保機構承擔,爲避免醫患雙方的過度醫療傾向:

一是擴大醫保適用範圍,凡是具備法定資格的合法醫療機構,均應被確定爲醫保定點機構。患者不管從哪裏醫保定點機構享受醫療服務,都可以報銷費用。

二是逐步擴大醫保報銷範圍,涵蓋所有處方藥及大部分非處方藥,防止醫療機構偏好非醫保用藥,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

三是借鑑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和國內部分地區試點取得的成效,完善醫保付費模式。比如,醫保門診付費可以嘗試採取按人頭付費的制度、住院付費可以採取總額預付和按病種付費相結合的制度。

四是制定科學的醫保報銷比例,按照各類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醫保報銷比例,鼓勵患者尋求更合理的醫療服務,促進全社會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推動“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破解。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