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現狀:醫生“流失”嚴重成醫院隱患

現狀:醫生“流失”嚴重成醫院隱患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0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新網杭州10月22日電(記者汪恩民實習生胡佳琪)魏醫生,是浙江杭州的一名普通醫生,也是一名病人。

現狀:醫生“流失”嚴重成醫院隱患

工作不到一年,魏醫生從辦公室搬到了病房,身份從醫生變成了抑鬱症患者。

住院一個多星期,耳後貼了兩片電極片,正在接受電衝治療。

他說,“不去想工作,現在好多了。”

光環背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今年8月,杭州市社科聯公佈了一份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醫生”以55%的高票登上人們心中最理想職業榜首。在最受歡迎專業裏面,醫學排在第一位。

魏醫生認爲,醫生這個行業遠沒有外人看到的那麼光鮮,其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醫生轉行就那麼幾個理由:待遇不好、工作強度大、家庭照顧不過來、醫患關係緊張。照顧好身體比工作重要太多了,我深有體會,所以才毅然決然選擇辭職。”魏醫生是骨外科的住院醫生,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六點到第二天早上,每週休息一天。

魏醫生以前也是個樂觀開朗的人,而幾個月來的內心掙扎讓他變得少言寡語,不願意跟人交流,也無心工作。他說,“身體累從來不用說什麼,心累纔是最痛苦的。”

“生活質量完全不用說,一個字——差。”壓力之下,他決定轉行。

魏醫生選擇轉行並不是個例,據醫藥行業網絡傳媒丁香園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1.9%的醫生曾因工作負擔過重、缺少休息時間,收入少,壓力大而有過轉行的想法。

“如果你想要很多時間陪你,不要和醫生談戀愛,如果你想要纏綿的愛情,不要找醫生…如果你想對方按時下班回家吃飯,不要找醫生,如果你想節假日陪你去旅遊,不要找醫生…”魏醫生在一篇帖子裏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調侃身爲醫生至今單身的自己。

談到當初在家人的建議下選擇醫學,他說,“不反感也不討厭,但真正接觸了才知道自己很厭煩,所以趁早離開,追求自己想要的。”

據中國醫院協會發布的《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研報告》顯示,暴力傷醫事件的發生醫院從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

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也成爲了醫生轉行的一大誘因。

一位從醫十餘年的醫生說,以前從沒有想過做醫生會有生命危險。而今這句看似玩笑的話,已經切實的危害到更多同行的安全。

就讀於浙江一所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的白樺(化名),正在杭州一家三甲醫院實習,三個月不到,她就決定以後不要做醫生了。

其所在的醫院規定工作日收掛號費10元,週六掛號費11元。一位病人因爲這多加的一元錢,和白樺的指導老師鬧了起來,在走廊上吵鬧並侮辱醫生。白樺說,自己很難面對這樣的病人,也沒辦法若無其事的繼續給病人看初診。

那天,白樺在朋友圈裏發了一條消息“醫生是最沒有尊嚴的職業!沒有之一。”

部分醫學院降分錄取醫學越來越被人嫌棄了

新浪名博醫生哥波子廖新波曾發微博稱:“交大有這樣的規定,大二學生可以轉專業,從結果中可以看出,醫學越來越被人嫌棄了:2013年醫學院轉出53人,生命科學院轉出23人,兩者共佔41.6%,同期轉入5人,2人由臨牀醫學轉入藥學院,1人由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轉入臨牀醫學,另有2人轉入生命科學院。”

與上海交通大學持續走高的醫學轉專業率相比,部分學校面臨的情況更爲尷尬。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今年協和在浙江的分數比浙工大還低,北大醫學院和浙大醫學院都降分五六十分招生……我們當年開玩笑說以後都沒人學醫了,沒想到這麼快就成真了。”

據瞭解,今年浙江理科一本分數線597分,2013年爲617分,記者從北京大學醫學部招生辦瞭解到,去年該校在浙江的最低投檔分數線爲715分,最高730分,而在一本分數線較去年低20分的情況下,今年該校的投檔最低分數線比去年要低4分。

降分錄取的背後,是高分學子不再願意選擇醫學,優秀的生源選擇了其他專業。

一位業內人士稱,在與上海華山醫院、仁濟醫院的同行們交流中達成了共識,從做事情、做課題寫文章能夠看的出來,學生質量明顯不如以前。而在美國,能夠進入醫學院學習的都是本科生中的佼佼者,最優秀的人去當醫生了。而現在,許多優秀的人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一些有志願投身醫學事業的學生,卻在報考志願時遭到父母的反對,家長多因醫患關係、收入待遇、壓力等因素阻撓孩子做此選擇。

今年6月,一個女孩在微博向華西醫院心內科的楊慶醫生求助,女孩自小就夢想成爲醫生,高考過後父母強烈反對其報考醫學院,女孩甚至絕食抗議。通過各方努力,女孩最終成功說服父母,報上了當地的一所臨牀醫學院。

不僅是普通人,超八成的醫務人員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投身這一行業。

據丁香園調查派一項題爲“如果你的兒女想成爲一名醫生,你支持還是反對?爲什麼?”的調查,參與調查的2241位醫務人員中有87%即1974人投了反對票,而僅有13%即267人選擇了支持。

在投票頁面的回覆中,支持的回覆留言有19頁,而反對的留言達100頁。一位醫務工作者回復說“高考時女兒想報考醫學院,被我罵到哭,現在畢業了,在一家電廠工作,沒有夜班,中午有工作餐,一天工作6小時,工資趕上做醫生26年的我,,我覺得不需要比較了。”

白樺的男朋友也是醫學專業畢業的,目前正在一所醫院接受規培(即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培訓期間,醫院每個月會發1400元的基本工資。白樺目前每月與同學合租,兩個人分擔3300元的房租,且實習期間沒有補貼。

白樺和她男朋友的情況並不是個案,醫學院的畢業生大多面臨着畢業後要繼續“啃老”的情況。

“本科五年結束,規陪三年之後才能拿正式的工資,這纔是本科,研究生還要三年,想想都30歲了。30歲,拿幾千塊的工資。”畢業於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臨牀醫學的小朱今年考到了浙江中醫藥大學讀碩士,期間接受並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這樣可以節省幾年時間,但學醫培養期太長,期間收入太低。至少前面那十來年絕對是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壓力大、非議多。”

浙江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朱利明在調查中投了支持票。他說,“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件事情到最困難的時候到了谷底的時候,接下來往往就是往上的,往好的方向發展的。如果目前這種狀態持續的話,我也不願意讓我的孩子做醫生,但長遠看,我是鼓勵的。我希望能夠給醫生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醫學院就業率高醫院卻招不到人

2014年被稱“史上最難就業季”。記者從溫州醫科大學就業辦瞭解到,該校2014屆畢業生90%以上已經就業,其中2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

魏醫生原本通過了另一家市屬醫院的招聘考試,但因在校時與現在的醫院簽訂了就業協議,這家醫院不肯“放手”。

而與醫學院相對較高的就業率相比,部分醫院卻遭遇了招不到醫生的情況,此前曾有媒體報道杭州市屬醫院部分崗位頻頻遭遇零報考。

爲應對報考人數少的問題,有些醫院設常年招考,甚至考試人數不受最低開考比例限制。

杭州婦產科醫院8月1日發佈的《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公開招聘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公告》中顯示報名時間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14年11月30日止,直至相應崗位落實聘用人員爲止,且考試人數不受最低開考比例限制。

杭州市老年病醫院、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七月發佈的招聘公告中招聘時間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且均不設最低開考比例限制。

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下沙醫院發佈的招聘公告中共有56個崗位,其中47個崗位招收應屆畢業生。該院人事科負責人魏鍇表示,醫院對醫生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醫生的流動性不像企業那樣頻繁,所以有些高水平的醫生還是很缺。

與醫院的人才缺口相比,是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失。魏醫生說,與他一同進入醫院的幾個同事都想離開這家醫院了。

醫療行業正面臨着少進多出的現狀,缺少新鮮血液的補充,部分醫院出現了優質資源流失、人才斷層,而這樣的情況一旦加劇,將爲整個社會的醫療埋下隱患。

專家:提高醫生的職業聲望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平表示,醫生要度過漫長的培養期,期間付出的代價很高,畢業後要經歷實習,屬於付出多,回報少,因此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選擇這個職業。

同時,從職業聲望角度,中國醫生的職業聲望沒有西方特別是美國醫生的職業聲望高。近年來的社會輿論和媒體報道,可能對醫生的職業聲望有一定的損害,因此影響了部分學生對職業的選擇。

王平說,“完善的醫療體系是促進社會文明的標誌之一,好的醫生和醫療體系是必要的。到底需要怎樣的醫療體系,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爲醫生的付出的有足夠的回報,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識,提供好的物質預期和社會聲望。”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範柏乃表示,“聲望是靠醫生兢兢業業的工作和積累不斷形成的,提高醫生的社會聲望,需要醫院有內在的動力去提高。而醫患關係緊張則是有複雜的原因,有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公民素質和醫院本身存在的問題等多種因素造成。這幾年國家採取措施,對於醫生暴力採取零容忍的態度,醫患關係緊張慢慢會得到改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