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醫生介紹:側腦室內腦膜瘤臨牀治療

醫生介紹:側腦室內腦膜瘤臨牀治療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顧建文,博士導師、神經外科學教授;空軍總醫院副院長。

醫生介紹:側腦室內腦膜瘤臨牀治療

側腦室腦膜瘤LateralVentricleMeningeoma約佔顱內腦膜瘤的0.5%-4.5%。側腦室腦膜瘤起源於側腦室的脈絡叢組織或脈絡膜基質。腫瘤在CT上表現爲稍高密度或高密度,邊界清楚,圓形、卵圓形、分葉狀,多爲實性,腫瘤周邊的腦組織可有水腫,腫瘤可均一明顯增強。MRI信號一般均勻,TIWI腫瘤多數表現爲等或稍低信號,T2WI表現爲等或稍高信號,鈣化竈TlWI、T2WI均爲低信號。增強後大多數腫瘤呈均勻增強,少數可因爲腫瘤發生壞死、囊變而平掃呈信號不均勻及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增強。因側腦室內腫瘤是在腦室內生長,早期神經系統損害不明顯。就診時腫瘤多已較大,病人已出現顱內壓增高的表現。故臨牀表現常見頭痛、視盤水腫。其中個別病例來院時已有腦疝。這些病人僅有陣發性頭痛史,而缺乏定位體徵,未被重視。突然發作頭痛是由於變換體位時腫瘤壓迫室間孔,引起急性顱內壓增高。側腦室腦膜瘤對大腦皮質損害輕微,晚期也會因爲壓迫鄰近腦組織而出現輕微面癱與肢體乏力等定位症狀或體徵。另外,側腦室腦膜瘤患者可出現癲癇,情緒障礙,視力減退及同向偏盲等。位於優勢半球的腫瘤患者還可有感覺性或運動性失語。第三、四腦室內腦膜瘤因腫瘤早期即可引起腦脊液循環障礙,因此顱內壓增高、梗阻性腦積水是這兩個部位腦膜瘤的常見症狀。三腦室前部腫瘤可出現下丘腦損害症狀,三腦室後部腫瘤可出現兩眼上視障礙,四腦室內腦膜瘤可引起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等小腦症狀。壓迫腦神經核團還可出現腦神經受損及腦幹症狀。

腦室內的腦膜瘤是胚胎髮育時軟腦膜向顱內延伸的部分,軟腦膜隨着腦血管延伸到腦的深部或是參與形成脈絡叢,導致部分腦膜瘤出現在腦深部或是腦室內,而與硬腦膜無直接聯繫。而腦室內的腦膜瘤又以側腦室腦膜瘤最爲常見,此症多由脈絡膜前後動脈予以供血,也可利用鄰近腦內血管滲入予以供血。由於人體體內的三角區脈絡叢錯綜複雜,從而基本上有七成以上患者的側腦室腦膜瘤出院三角區位置,可向顳角、枕角與體部進行延伸。側腦室腦膜瘤由於有足夠生長空間,病史較長,最常見爲顱內壓增高或腦積水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若對視放射的直接壓迫及枕角、顳角擴大對視放射的繼發性損害,可使患者產生同向性偏盲。治療前,對側腦室腦膜瘤患者行腦血管造影,可爲疾病治療提高實時供血資料以供借鑑,有利於手術過程中控制患者的出血情況。本組中大多數出現了顱壓高的情況,其中大部分有病情快速變化的情況。有的患者會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的情況如癲癇,肢體麻木力弱,失語,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當出現這些症狀時,檢查頭顱CT,如果發現了三角區的近似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佔位,邊界清楚,並注藥後均一明顯增強,則基本可以確診,如果再行MRI就更明確了。如果術前行DSA檢查還可清楚地瞭解腫瘤的供血動脈。病變較小時容易誤診爲脈絡叢乳頭狀瘤。手術治療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顯微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行腦溝造瘻入路達側腦室,其中額中回入路適合位於額角和體部以及向三腦室發展的腦膜瘤;頂枕開顱切除側腦室三角區腫瘤。28例患者應用術中導航,應用術中B超,術中導航和B超可以幫助術者很好地定位顱內病變,中用超吸或電磁刀。腫瘤均與脈絡叢相連,主要由供應脈絡從的脈絡膜前或/和後動脈供血。病理學類型:纖維型,混合型,內皮型,移行型,砂粒型,分泌型,非典型,間變型。

術後生活質量Karnofsky評分

100正常無不適,無疾病表現

90能正常生活輕度症狀

80經努力正常生活有一些症狀

70能自我照料不能進行正常生活

60偶爾需照料能自己達到大部分需要

50需要照料需要經常幫助和照料

40殘疾需要特別照料和幫助

30嚴重殘疾需要住院,但不致於死亡0

20病重需要積極支持和護理

10垂死即將死亡

0死亡

處理側腦室腦膜瘤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顯微外科手術。側腦室內腦膜瘤的手術入路衆多,如顳中回入路、枕葉入路、縱裂入路、頂葉入路及顳枕入路等,其臨牀應用效果各有千秋,然而理想的手術入路,應滿足:能早期阻斷供血;避開功能區及重要的神經纖維束;到達腫瘤的距離最短等條件。根據腫瘤的位置和生長方向,選用臨牀上甚爲常見的手術入路:①經顳中回入路。主要適合位於側腦室三角區病變,優點是易於暴露脈絡膜前動脈,便於早期阻斷腫瘤供血;缺點是易損傷Wernicke區語言中樞,失語的發生率高。但是病變往往供血動脈不止是脈絡膜前動脈一支,保護好皮層功能是第一位的,通過嫺熟手術技巧,控制好出血應該是可以的,此外此入路術中視野暴露差,不適合於較大病變。②額中回入路:適合位於額角和體部以及向三腦室發展的腦膜瘤。分離額上溝,切開小部分額中回皮質,進入側腦室的額角。額角入路,由於造瘻位置靠近額下回後部Broca 區,術後出現短暫輕度運動性失語者甚少,考慮爲造瘻口周圍腦水腫導致。③頂枕入路。適於三角區、后角及較大的腫瘤;在大腦縱裂旁3-4cm,中央後溝後方1cm沿頂間溝縱向切開皮層造瘻,沿矢狀方向直達側腦室的三角區。優勢半球頂間溝爲最優選擇,此入路的優點避免損傷角回和緣上回,避免術後失語,缺點是術後可能發生同向性偏盲。但由於Wemlcke區的解剖變異較大,有不同程度失語,同向性偏盲。Gaab等卻認爲這種同向偏盲不是由手術入路不當造成的,而是因爲腫瘤對視輻射長期壓迫和(或)從腦室壁分離切除腫瘤時損傷所造成的。由於視放射位於腦室的外下方且與腦室平行,術中如果有意識的躲避視放射,偏盲是可以避免的。由於術中導航和B超應用爲確定顱內病竈的部位與性質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並隨時瞭解病竈的切除程度。應用術中導航,應用術中B超,皮層造瘻更加準確的避開功能區,皮層造瘻直達腫瘤,減少腦組織損傷,更加微創;特別是在切除直徑<3.0cm的腫瘤時可以精確定位。另外在切除腫瘤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如丘腦、內囊、錐體束、視放射;要保護好重要的腦深部靜脈,如大腦內靜脈、丘紋靜脈。手術的策略是控制出血的前提下,迅速縮小腫瘤體積,切斷主要供血動脈,完整切除腫瘤,保護好瘤周正常腦組織。避免切除過程中牽拉腫瘤來回晃動,損傷周圍的腦組織。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