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PM2.5低標準仍難讓我國很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

PM2.5低標準仍難讓我國很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誰也沒想到,圍繞這一天,安靜了一些日子的PM2.5話題重新熱鬧起來。起因和有關部門官員批評個別國外駐華大使館違反國際公約,天天公佈北京的PM2.5數值有關。但之後,嘴仗升級,你來我往,從外交到民間層面都很熱鬧,但是對於我們每個人,關注的到底是什麼?我想是健康,是更清潔的空氣和走向更環保的未來的方法與步驟。

PM2.5低標準仍難讓我國很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

PM2.5只是一個數字,但圍繞這個數字,卻是百姓的生活、生命中的大課題,圍繞它,我們該說些什麼,又該做些什麼?該信什麼,又不該信什麼?《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誰的PM2.5?

短片一:倒逼的PM2.5

【一組拍藍天的照片+網友留言】

北京好藍的天啊,太難得了

今天的天氣真是太好了

這麼普通的東西,在北京,居然是難得一見的。北京啊北京。。。

解說:

5月30日,雨後的北京天氣晴朗,市民們喜出望外,“隨手拍藍天”竟成了一場紀念活動。而在6月5日本週二公佈的官方數據中,2011年北京全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的“藍天”高達286天,統計數字和民衆感受大相徑庭。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藍天是一個抽象的形象說法,就是它是以那個二級標準達標與否然後來算,如果說達到二級標準,老百姓感覺不到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二級標準是個什麼東西,大家可能也不熟悉。

解說:

一邊是環保部門表示“空氣質量正在好轉”,另一邊則是民衆對藍天表現出的狂熱和渴望,pm2.5這個簡單數字的公佈,似乎也承載着人們對於基本生存權利的呼籲與爭取。或許正如一位網友所寫:“空氣面前,人人平等,我只是不想讓我生活的地方,永遠是灰暗的顏色。”在本週二的世界環境日上,北京市宣佈今後停止使用“藍天”數來評價城市空氣質量,將使用與市民感受度趨同的區域污染物濃度,並最早於明年發佈PM2.5年報。

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因爲原先老說不發佈嘛,那責任就在政府了,那麼現在它發佈了,等於這球就踢過來了,然後怎麼辦呢?我發佈了,那麼監測、發佈這就是一個起點,這是一個漫長里程的一個路程的,踏上征程的一個起點,作爲公衆,我們應該動員每一個公衆都參與到這個工作中間來。

【字幕】2012年6月5日國新辦發佈會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爲89%,這是按老標準,但執行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後,我國城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PM2.5污染,將逐步顯現

從2011年,部分試點監測城市的監測結果來看,多數城市細顆粒物超標

解說:

“PM2.5標準與國際低水平接軌,是眼下的現實情況”,6月5日本週二,環保部在《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發佈會上,對公衆關注的pm2.5新標準作出了這樣的解釋;而同一天舉行的世界環境日高層論壇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也表示,我國PM2.5標準與國際低水平接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與外國經驗的結合。目前,中國的PM2.5年均濃度標準爲35微克/立方米,僅高於印度。而就是這樣一個“最低標準”,也讓很多城市陷入了不合格的困境之中。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像第一批城市出來以後,大部分是不達標,老的國標接近90%(達標)了,那麼新的標準下來以後,基本上倒過來了,就是說可能20%、30%的城市能夠達到,70%、80%的城市達不到(標準)

解說: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爲可入肺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巨大。北京市民似乎是最早開始大範圍關注pm2.5的人羣,2011年10月底,北京連續幾天大霧,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北京市環保局顯示的“輕微污染”與美國大使館公佈的數據差異很大,引發網友質疑,其中的PM2.5受到廣泛關注。此前,各地環保部門的“空氣污染指數”中並不包括PM2.5顆粒物的濃度。很快,民衆自發監測、環保組織呼籲等一系列活動,讓pm2.5成爲人們判斷空氣質量的“非官方標準”。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標準處處長裴曉菲:在那個階段的時候,我們開會那麼很多專家認爲說,中國目前這個階段就控制PM2.5,可能是有點兒過早,因爲它難度非常的大。我如果說沒有一套成熟的這個,跟這個標準相配套的污染治理措施的話,那長期不達標對老百姓也是不會滿意的

解說:

pm2.5的“遮遮掩掩”,終於還是在公衆的呼聲中掀開了面紗。今年1月21日,北京首發pm2.5濃度值;3月2日,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佈,新標準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3月8日,廣州開始公開發布PM2.5數據。5月24日,環保部公佈了《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方案》,要求全國74個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國控點”監測的試運行,12月底前公佈監測結果。至2016年1月1日,全國實施新標準。

白巖鬆:

最近幾年,人們很怕平均數,因爲它有欺騙性。比如一個身高一米六的人和姚明站在一起,平均身高就達到了最少一米九,可誰都知道,一米六依然是事實。同樣,涉及空氣質量也是如此,好的壞的可能都真實,但一平均反而不真實。比如6月5號這一天,廣東150名市民去體驗大氣樣本採集和監控現場。提到PM2.5,工作人員說廣州的PM2.5大部分時間達標,而且越來越好。這時,一位來自番禺的女士從包裏拿出了一個紙包,紙包裏是一層菸灰,從自家陽臺上收集到的。她感覺每天這兒的菸灰讓她睡不好,空氣質量很糟糕。您看誰說的好像都對,那哪兒錯了呢?

短片二:

解說:

本週,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在世界環境日當天,迎接了百餘位市民的到訪,這中間不僅有市民自帶從家中聚攏的煙塵,還有人帶來了具有監測PM2.5功能的手機,要求與檢測中心的專業設備現場分個高下。

市民:我們想去對比一下

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鍾流舉:

你可以到我們的採樣口去測一下,你們的顆粒數和我們的顆粒數有何區別,我們是從2納米到1萬納米都可以測出來。

解說:

儘管這一天是世界環境日,但廣州的空氣看上去還是有些灰濛濛的。而就在此前一天,廣東省實時公佈空氣質量狀況的62個監測站點裏,超標的有6個,其中廣州就佔到了4個,首要污染物全部是臭氧超標。鍾流舉表示,由於南方沿海城市高溫高溼的特點,其實9月份纔是廣州空氣質量面臨考驗的時候,到時PM2.5和臭氧都可能出現超標情況。

賀克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在廣州這個地方,硫的問題,氮的問題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問題都是存在的。並且它的複合型污染的典型性在幾個城市羣裏頭也是最典型的之一。比如說PM2.5,那麼它有一次(污染),比如說柴油車直接排放出來的,同時也有二次的(污染),就是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鹽,氮氧化物轉化成硝酸鹽

解說:

其實對於PM2.5的監測,廣東在國內來說應該是處於前列,早在1999年,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就與北京大學合作,開始進行包括PM2.5和臭氧在內的大氣複合污染研究性監測工作;2002年,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立體監測網絡,實時發佈區域空氣質量指數。但令人尷尬的現實是,天是灰的,空氣質量卻是良,此類數據的屢屢出現,最終招致抨擊,有人就以廣州爲例指出,是扎堆設在學校和公園的監測點,美化了空氣數據。

電話採訪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吳兌

我們國家嚴格地把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源在線監測分成兩個體系,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一定是遠離污染源的。

解說:

儘管對於這樣的指責,環保部門能夠做出解釋,但市民或許更願意相信自身最直觀的感受。工業產值佔GDP約1/3,又入選PM2.5監測試點城市,廣州面對環境總體評價下降的壓力顯然無可迴避,真實的PM2.5數據雖只是面子問題,不會影響到空氣質量好壞的本質,但接受並努力改變這樣的現實卻需要勇氣和智慧。

賀克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在廣州這些地方,可能要按照新的空氣質量標準,PM2.5達標是第一步。那麼臭氧達標可能後邊還會有遇到//更大的挑戰,因爲剛纔主要問題二氧化硫、火電廠,火電廠的二氧化硫相對還要好辦一些,中小(工業)園的工業鍋爐排放的二氧化硫和其它氮氧化物更難。然後像VOC揮發性的有機物它那個(工業)園的種類和分散程度,又比前兩種還要更麻煩。這個時候說,而它跟臭氧PM2.5的有機成分部分有很直接的關聯。這個時候在廣州這些地方,可能在這個問題上顯得更突出一些。

解說:

同樣是世界環境日,關於PM2.5數據真實性的問題,又被擺在了剛剛通報完《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面前。在記者提到美國使領館監測發佈PM2.5數據時,吳曉青表示,希望個別駐華領事館尊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停止發佈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氣質量信息。這是自2008年美國使領館發佈PM2.5監測數據,並在2011年與中方數字出現巨大差異引發大規模討論以來,中國官方首次對這一行爲提出抗議。

字幕:6月5日世界環境日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

中國空氣質量監測及發佈,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屬政府的公共權力,個別國家駐華領事館自行開展空氣質量監測,並從互聯網發佈空氣質量信息,既不符合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的精神,也違反了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

解說:

解釋一個空氣監測數據的差異,從應對國內的質疑,最終上升至國家內政被幹涉的高度,這或許也能表明環保部門乃至整個國家,在面對發展與污染時所承受的壓力,但更重要的,卻是直面壓力之後,轉變發展模式的艱難選擇。

白巖鬆:

如果一件事情大家僅僅是在那兒爭論,而沒有事實地改變和行動,那屬於有些瞎耽誤工夫。圍繞PM2.5同樣如此。還好,你來我往的吵架中,很多做法開始讓人有些欣慰。比如北京,被人詬病了多年的所謂“藍天天數”終於告別現實,進入了歷史,走向更務實的用數字說話。而同樣在這幾天,北京的汽油標號率先進行了調整,93號油變成92號,97變成95,表面上的數字變化,背後是油品的更加環保化,這些動作可能會更實在地改變一些什麼。

短片三:治本之路

(場景5月31日北京置換京V汽柴油)

北京電視臺記者張默:我現在是在北京南二環的一家加油站,這裏即將舉行的就是京V汽柴油標準的置換啓動儀式,從這一刻開始97號和93號這種汽油標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更換標號。

解說:2012年5月31日,北京市開始實施車用汽柴油京V標準。新標準下,油品質量已經接近目前國際最高水平的歐V標準。如果北京市500多萬輛機動車全部使用京V油品,汽車尾氣中的各種有害物質排放都會大幅減量,比如氮氧化物這一項,輕型汽油車的排放會下降大約25%,而重型柴油車的排放更會下降大約43%。——考慮到汽車尾氣是城市中PM2.5的重要來源,可以想見,北京的空氣質量一定會有所改善。

加油站員工:現在(加的)是95號汽油。

記者:95號汽油是嗎?它是第一輛加京V汽油的車是嗎?

加油站員工:對。

北京車主:之前知道要換油了,但是不知道是今天換,然後正好趕上這一撥,感覺能爲北京提前獻一份心給環保,這其實挺榮幸的。

解說:油品標號升級,質量提升,同時爲了鼓勵人們使用,價格維持不變,對於北京這個深受PM2.5困擾的大都市來說,這樣的進步可以看作是環境壓力倒逼下的產物。遺憾的是,不是每個地區都在進步。

新聞播報1:最近幾天由於焚燒秸稈,四川成都綿陽等地一度出現了濃煙瀰漫,能見度降低的情況。

新聞播報2:受煙霧影響,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附近能見度降低,18號上午8點左右,機場起降跑道兩側的指示燈亮了起來。

綿陽市民1:空氣不好,覺得不舒服。

綿陽市民2:眼睛好像進了辣椒麪,喉嚨好像也吃了一點辣椒。

解說:最近一段時間,四川盆地由於焚燒秸稈,造成多個城市的空氣污染,省會成都變霧都,一個月前提出的力爭秸稈零污染的目標,看上去成了笑話。事實上,秸稈問題困擾成都已經十幾年,成都市政府甚至成立了專門的秸稈辦,每年派出大量人力到周邊農村巡查,但一直收效甚微。很多人忘記了,在上世紀80年代,成都曾經以發展農村沼氣聞名天下,那時的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在此設立了沼氣研究中心,每年還給其他國家培養沼氣人才。那時成都周邊幾乎村村用沼氣,大部分秸稈投入沼氣池。而現在政府不再大力發展沼氣了,將無法處理的秸稈偷偷燒掉,成了許多農民最省力氣的辦法。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在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都針對這個問題(秸稈焚燒)採取了一些措施的,北京奧運基本上是河北省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周邊就是通過人力,羣防羣控去監管這種方式,如果導致這麼大的問題,我要花很多經費去控制跟污染相關的事情,那麼我花的經費是不是可以設計成另一個政策?

解說:巨大的人力物力,是投入監控,還是投入治理?爲什麼以往成功的經驗,在今天難以繼續?面對並無多少經濟利益,卻能切實改善空氣質量的技術措施,需要做出的,似乎是思路上的轉變。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這裏頭可能在政策設計上,根據大的現在市場關係還需要有一些新的技術上和政策上的設計。比如說把它弄來作其它的原料,或者是發電,焚燒發電這些東西。那麼就讓大家來想辦法,

解說:秸稈焚燒只是中國PM2.5問題中一個相對次要的問題,卻凸顯了革新思路的重要性。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最大的難度還是我認爲我們在快速增長過程當中,怎麼樣選擇好一個發展方式,我原來講過,我們現在要追求的是2020年的GDP,我們都有規劃,應該達到多少,但是1990年的排放量,如果是能做到這種狀態的話,那我們可能就是經濟成就和環境質量兩個都抓到手了,現在這個矛盾還沒有完全地解決好。

解說: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的GDP增速降到了8.1%,創下了將近三年來的最低值,最近兩個月,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大項目又開始大張旗鼓地上馬,學界普遍估算,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規模在2萬億元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往費盡心思取得的減排成果,會不會被輕易吞噬?我們會不會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已經成爲不容忽視的問題。

白巖鬆:

去年這個時候,在德國和當地媒體有一個對話,其中吃飯時談到了空氣質量,很有意思。最早中國人到德國帶方便麪是爲了省錢,回國買大件;再後來到德國看各種名牌,眼花繚亂;再再後來,中國人到德國,這個也買那個也買,都嫌便宜,中國人真是有錢了。可現如今,十個中國人到德國,九個一下飛機都大呼吸兩口空氣,並且感慨:“啥時候中國城市中的空氣也都這樣就好了!”其實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對於物質的追求,正在走向把生命健康當成更重要目標的過程。最後一個德國朋友說了一句話把我們逗樂了,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其實空氣比民主、自由、GDP好像還重要。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