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我國老年癡呆病患數居世界之首 女性患者佔2/3

我國老年癡呆病患數居世界之首 女性患者佔2/3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老年癡呆病患數居世界之首 女性患者佔2/3

女性更容易患老年癡呆症

近日,央視關於老年癡呆症的專題節目讓很多觀衆看得揪心不已,尤其是當蔡國慶含着眼淚敘述自己母親罹患此症的辛酸經歷時,相信很多有相似經歷的觀衆都會落淚。

資料表明,我國現有600萬左右的老年癡呆症患者,患病人數已居世界各國之首,但是能夠意識到自己患病,併到醫院就診的卻只有15%。而有統計數據顯示,該病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女性。這是爲什麼呢?

老年癡呆症表現

1.近記憶減退

2.計算力減退

3.視空間技能損害,比如在家附近迷路

4.思維貧乏,言語單調,有時自言自語

5.性格和情感改變,如變得過分膽小或脾氣暴躁、固執、多疑等

遺傳特性

母親有病,子女患病風險升高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馬強介紹,老年癡呆症即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牀表現爲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並有各種精神症狀和行爲障礙。

據報道,美國有研究表明,如果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症,那麼子女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將會加倍。而形成對照的是,如果父親患這種疾病,子女患病的概率就沒有這麼高。可見,老年癡呆症與母親這一邊的遺傳有關。馬強介紹,儘管此病原因未明,但比較普遍的一種看法是,該病與遺傳有關。“這裏所說的遺傳是家族基因的遺傳,是一種有變異性的遺傳,並非我們理解的那種父母有什麼病,直接傳給孩子的遺傳方式。”

初期症狀

近的事記不住,老早的事卻能想起來

馬強介紹,老年癡呆症是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危害人們健康的“第四大殺手”,起病通常隱匿,早期不易被家人覺察,記憶障礙是最主要的表現,比如,經常出現“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同一問題反覆提問的情況。近期的事情記不住,即使經過提醒也記不起來,遠期記憶卻相當好,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前的事都記憶猶新。另外,表達能力減弱,性格會變得多疑、淡漠、焦慮或粗暴,對生活的熱情喪失,昏昏欲睡,即便以前非常感興趣的活動,現在也難有興趣。

隨着年齡增長,人都可能有記憶力減退、愛忘事的現象。這些人都患上老年癡呆症了嗎?其實,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引起記憶減退的原因很多,如:心理問題、老化、精神衰弱、腦變性疾病、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腫瘤、感染性疾病等。”馬強說,其中,有的記憶減退可以通過綜合性治療而減輕或恢復,但有的記憶減退則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現或首發症狀。

馬強提醒,當中老年人自我感覺或家人發現有記憶減退的症狀時,建議到記憶障礙相關門診,或去醫療機構進行鍼對性精神檢查、記憶測驗,以提高老年癡呆症的早期確診率,並且實施有效的藥物治療和積極的心理治療。

易患人羣

1.女性和大腦結構、激素有關

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馬強認爲有三個原因:第一,這與女性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第二,或與女性壽命比男性更長有關。女性壽命一般比男性長五六歲,而老年癡呆症是一種典型的“老年病”。第三,與女性的情緒波動有關。女性情緒波動大,失眠,易怒,容易產生焦慮抑鬱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腦功能,加速症狀的進展。

另據瞭解,男女大腦結構不同在科學界已經得到共識,而這造成了兩性罹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概率不同。據報道,國外專家研究發現,患此病的人,大腦中會出現衰老的色斑和團塊,它們是一種受損的蛋白質。而男性和女性大腦中,出現的這種受損蛋白質的位置不同,對大腦功能的影響也不同。相對來說,女性受到的影響更多。

2.腦力勞動者跟性格和生活方式有關

被譽爲“光纖之父”的華裔科學家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全世界華人感到異常振奮,但高錕本人卻很“平靜”。這是因爲,2009年他獲獎時已76歲高齡,而且當時他已患上了老年癡呆症。

爲什麼這麼傑出的科學家還會患上老年癡呆症?是不是因爲用腦過度呢?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爲,老年癡呆症與用腦有直接關係,但知識分子更易患此病還真沒有相關數據支持。

“名人得此病更容易受到人們的注意,但從統計上,該病發病率與職業關係並不大。”馬強說,“低知曉率、低就診率和高發病率是老年癡呆症的三大特點。”如果及早預防,老年癡呆症不是那麼容易找上門的。之所以人們認爲知識分子較易患老年癡呆症,是因爲社會給予知識分子的關注較多。

不過馬強說,在現實生活中,老年癡呆症確實有逼近腦力勞動者的跡象。馬強介紹,大部分老年癡呆症都屬於腦機能的“老化、廢用型癡呆”。而很多知識分子,特別是搞學術研究的人,因爲性格或工作性質的原因,多數好靜不好動,興趣愛好也少,不愛交際。退休後的生活更容易流於單調、封閉。許多養老院爲老人提供做遊戲、學外語,以及玩遊戲的活動,目的就是讓老人退休後保持大腦的活躍水平,避免長期處於抑鬱和孤獨的情緒中。

老年癡呆症相關數據

4%-8%

60歲以上人羣患病率

10%

65歲以上人羣患病率

>30%

80歲以上人羣患病率

2/3

該病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女性

15%

我國意識到自己患病的病人比例

25%

患者因羞恥感隱瞞診斷結果

特別提醒

早治療能延長生命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半數以上老年癡呆症病人的家屬認爲,老年性癡呆是自然衰老的結果,不是一種疾病。

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趙偉秦大夫說,這種錯誤的認識直接影響了早期防治。他提醒大家要學習一些醫學知識,發現家人有癡呆症狀要及時陪同到醫院就診;服藥時家屬要監督,不要完全相信病人說已經服過藥了;對癡呆症患者家屬要有耐心,儘可能讓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延緩病情發展。趙偉秦說,患有老年癡呆症,從發現到死亡一般只有3~5年時間,但是如果早發現、早治療,生命可以延長到10年以上。

相關研究

發病可能和先天缺陷有關

德國萊比錫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認爲,俗稱爲老年癡呆症的阿爾茨海默病可能不是由於腦神經細胞的突然衰變,而是患者先天性的腦神經細胞發育不正常造成的。萊比錫大學腦研究所託馬斯·阿倫特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在《美國病理學》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爲,人在兒童早期就會有跡象顯示,是否會在老年得阿爾茨海默病。

畫鍾提問題可自測老年癡呆症

“目前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患者家人早期發現患者的病情,如要求受檢老人在白紙上畫個鐘錶,在10分鐘內完成。”畫出閉鎖的錶盤;將數字寫在正確位置;錶盤上12個數字正確;將指針安置在正確位置。每個要求做到了各得一分,如患者得到3到4分表明認知水平正常,0到2分則表明認知水平下降。此外,還可以給老人提些小問題。

通過電擊病情可逆轉?

科學家發現,老年癡呆症患病者腦部特別是海馬組織會萎縮。病人的顳葉和另一個稱爲“後扣帶回”的區域消耗的葡萄糖比正常人少,這表明這些區域停工了。而這兩個區域都在記憶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爲了逆轉這些退化效果,研究人員採用了腦深部電刺激,通過植入電極向腦部施加電信號。1年後的跟蹤測試表明,病人的顳葉和後扣帶回區域葡萄糖消耗降低的問題在6個人身上都得到了逆轉。而對海馬區的實施效果是,6個人中4人的海馬區萎縮,2人的海馬區在生長。測試也表明,這2個人在認知功能上的表現似乎比預期得高,儘管另外4人表現並不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