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抑鬱將成世界最大負擔疾病 學科協作應對危機

抑鬱將成世界最大負擔疾病 學科協作應對危機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言道:三分病理,七分心理。精神障礙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強調,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1991年,尼泊爾提交了第一份關於“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的報告。1992年,世界精神衛生聯盟將10月10日定爲“世界精神衛生日”,此後的十多年裏,各個國家在這一天都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精神衛生宣傳活動。今年是世界精神衛生日20週年紀念,世界精神衛生聯盟將“Depression:AGlobalCrisis”作爲今年的主題。

抑鬱將成世界最大負擔疾病 學科協作應對危機

抑鬱症防治需依賴於整體精神衛生保健系統,通過該系統可調動更廣泛的健康決定因素,更好地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恢復社會功能。

全球現狀負擔重確診難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單向抑鬱障礙在2004年就成爲世界第三大負擔疾病,而預計在2030年將上升至首位。抑鬱症影響着衆多人,並且因其易於其他多種疾病共病,所以症狀常常被掩蓋。

中國抑鬱症患病率約6%,目前已確診抑鬱症患者3000萬人左右。調查顯示,這3000萬抑鬱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專業的救助和治療,同時還有相當多的患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更沒有進行過診治。

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主辦的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爲自己有抑鬱傾向;超過45%的網友表明患了抑鬱症時“不會去看醫生”;超過36%的人選擇去“綜合性醫院,由全科醫師診斷”,只有不到18%的人選擇去精神病專科醫院就診。

問卷調查結果還顯示,大衆對抑鬱障礙的軀體症狀認識度遠遠低於精神症狀。數據表明,56.32%的人在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等負面情緒時會覺得自己患了抑鬱症,但是73.65%的人在出現頭痛、食慾減退等具體的軀體症狀時不會聯想到自己患上抑鬱症。

患上抑鬱症,患者不自知,醫生也難識別。對此,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藥理室主任司天梅教授表示,抑鬱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將會導致抑鬱症慢性化,或者發展成爲較難治性病症,嚴重者還會出現殘疾,甚至威脅生命。

尋解因由遺傳易感性或成主因

腦生理結構以往研究發現,抑鬱患者的腦生理與非抑鬱者不同。抑鬱患者的腦前額葉較小,前額葉位於腦前部,這一區域負責處理情緒和複雜的思維。抑鬱患者腦部該區域的神經元(神經細胞)較少且偏小。

遺傳基因引起抑鬱症的主要原因來自四方面:遺傳因素、體質因素、生物學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由耶魯大學RonaldDuman醫生領銜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對抑鬱症發生的神經機制,用DNA微陣列芯片分析了2萬個基因的活性,結果發現抑鬱患者腦部表達異常的很多基因與非抑鬱者不同(NatureScience.2012,18:1413)。分析顯示,抑鬱患者前額葉5個特別的基因表達顯著減少:CALM2、SYN1、RAB3A、RAB4B和TUBB4,目前研究者正在尋找能調控這5個基因的轉錄因子。

研究還發現,在抑鬱患者的腦部有一種稱爲GATA1的基因表達顯著增加。在抑鬱大鼠模型中,前額葉的GATA1基因表達也較高。培養的大鼠神經元中的GATA1表達升高使突觸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少,還使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數量減少,這支持了GATA1表達升高可導致在抑鬱患者腦部所見的變化這一觀點。

最近美國聖母大學門多薩商業學院管理學教授蒂莫西-朱傑有研究表明,心理承受的工作壓力、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健康問題更多是由於遺傳基因造成的。

整體綱略學科協作防治一體化

抑鬱症治療目前仍以藥物爲主,然而藥物的不良反應日益凸顯,亟待開發新劑型、尋找新靶點的同時還需另闢其他治療途徑。

1991年,美國老年醫學會(AGS)、臨牀藥理學、精神藥理學及藥物流行病學等專家在回顧相關文獻後形成共識,建立了判斷老年患者潛在不適當用藥的比爾斯(Beers)標準。今年AGS發佈最新2012版Beers標準,對其中部分傳統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進行了規避:氯丙嗪、氟哌啶醇、奮乃靜、阿立哌唑、氯氮平、奧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因可增加癡呆患者腦血管意外(卒中)及死亡風險,應避免用於癡呆患者的行爲異常問題,除非非藥物治療失敗或患者對自己/他人造成威脅。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王向羣教授說,抑鬱症治療主要是減輕和消除症狀,最終恢復社會功能,除了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也不可或缺。目前中國精神科專科醫生僅有2萬餘名,面對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日益增多的抑鬱症患者,徐一峯會長指出,社區應成爲抑鬱症防治的重要陣地。他認爲,抑鬱症的自我識別與早期識別是正確防治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社區防治的基礎。社區防治策略需落實好“三級預防”工作。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張克讓教授指出,改變抑鬱症預後需全程綜合防治,而其中幾個核心問題需額外注意:(1)個體化,這也是抑鬱障礙全城綜合防治中的核心問題。醫生在制定診治方案時一定要在全面評估、多軸診斷的基礎上,針對患者基因、生物和社會心理特徵多方面進行個體化方案選擇。(2)收益與風險。在制定個體化方案的同時,須根據患者綜合特徵,儘可能遵循三大原則:收益大於風險、兼顧短期影響和長期作用、兼顧安全性和耐受性。(3)防治聯盟。全程綜合防治的實施有賴於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配合。

臨牀對策防共病關注特殊人羣

由於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社會矛盾增多等原因,導致目前我國抑鬱症以及其他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通常,在普通人羣和患者中,至少1/3的軀體症狀在醫學上無法解釋,這些軀體症狀和體徵與常見精神障礙具有密切聯繫,尤其在特殊羣體中應予以特別關注。

身心共病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會長徐一峯認爲,精神科應與相關學科攜手並進。他介紹,綜合性醫院科室繁雜,病例多樣,如紅斑狼瘡患者本身易出現精神症狀,或因使用大量激素後出現精神症狀;部分患者大型手術麻醉前後易出現精神症狀;10%孕婦在分娩前後有產褥期精神症狀等,這時需要精神科或心理科醫生參與會診。

研究發現,抑鬱症是女性偶發和再發冠心病的穩定預測指標,女性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爲男性的2倍。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科賈福軍教授指出,研究女性心血管病高危心理社會因素非常必要,不應將男性的研究結果用於女性。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潘小平教授介紹,卒中後抑鬱是腦血管病後最常見的情感障礙,佔所有情感障礙的25%~79%。單純關注生物學病變會導致75%的卒中後抑鬱患者被漏診,因此應提高卒中後抑鬱的識別率和診治率。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陸崢教授介紹,糖尿病患者合併抑鬱症的風險是普通人羣的1.6~2倍。抑鬱症往往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使糖尿病加重,因此需早期干預,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抑鬱情緒,延緩併發症發生。

兒童中國抗癲癇協會副會長秦炯教授指出,兒童癲癇患者易共患神經、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疾病,如不重視,即使癲癇發作得到控制,精神心理障礙也會影響遠期預後。因此,兒童癲癇患者伴發的精神心理障礙成爲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女性受基因、心理及生理特徵的影響,女性在某些特殊的年齡段及生理時期,心理上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如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等。

有研究顯示,患有情感障礙的女性產後抑鬱發作風險遠高於妊娠期(AmJPsychiatry.2011,168:1179)。抑鬱症是妊娠期間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情感障礙,與年齡小、產後發作史、較少生病、雙相情感障礙、子女少、未結婚相關。而產後抑鬱發作與年齡小、妊娠期間生病、雙相情感障礙、子女少、受教育程度高有關。賈福軍教授認爲,現階段心理干預相關研究應重點探索適合女性,也是減少社會心理因素影響健康的最有效策略。

老年人衛生部確定以“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作爲今年我國精神衛生日的宣傳主題。精神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主要表現爲老年期癡呆和抑鬱症,且常與其他疾病共病。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慄克清教授指出,老年患者焦慮抑鬱共病率在國外報道達30%~53%。研究顯示,老年抑鬱障礙患者共患焦慮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爲35%,時點患病率爲23%。而且研究發現,不論在社區人羣還是專科就診者中,老年焦慮抑鬱共病率比年輕人高。此外,老年人易患的心腦血管等慢性病均與抑鬱症密切相關。(徐競鷗)

相關閱讀:

>>我國老年人羣成抑鬱症高發羣體專家稱漏診嚴重

>>老年癡呆和抑鬱症已成爲老年人的主要精神問題

>>精神疾病造成的負擔已超癌症卻常被誤解和誤診

>>專家稱全國1600萬名精神病重症患者有八成未就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