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醫生在DBS術中進行電極植入準備

“救命恩人啊,你救了我們一家……”一見到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牛煥江,宋永香就撲上來,拉住他的手泣不成聲。

丈夫張曉安款步上前輕撫妻子的肩膀安慰道:“別哭了!”“款步”對張曉安來說委實不易,他患帕金森病多年,肢體僵硬,行動只能靠輪椅。牛煥江和主任醫師朱先理爲他做了DBS手術(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腦起搏器”),張曉安才得以恢復行動能力。

“手術前行動很困難,一次摔倒,摔斷了5根肋骨,我們都絕望了!”宋永香哭着說。在邵逸夫醫院,像張曉安一樣通過手術重新站起來的患者,已有上百人。“我們DBS手術的成功率達到100%。”該院神經外科主任王義榮說。

這樣100%的成功率,是如何取得的呢?抗擊帕金森病的一支勁旅

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士·帕金森撰文披露一種以手腳抖動、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爲症狀的疾病。這是人類第一次公開描述這一疾病。此後,這一疾病便以帕金森名字命名——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一旦發生便隨着時間推移而漸進加重且無法逆轉,只能緩解症狀,卻無法根治。”王義榮說。

帕金森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研究表明,用腦多的人更容易罹患此病,且男性患病率要高於女性。目前,帕金森病已成爲中老年人僅次於心腦血管、癌症後的“第三殺手”!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第2張

“中國是帕金森病高發國,全球500多萬名患者,中國佔了250萬名,並以每年10萬名的數量在增長。”王義榮說,“帕金森病開始向低齡化發展,‘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約佔患病總人數的10%,年齡最小的患者僅18歲。”

該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帕金森病專家呂文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她接診的患者中許多人對初始表現的手抖、走路不穩、動作緩慢等症狀誤認爲是年紀大所致,因此耽誤了早期治療。有調查表明,我國近3/4的患者沒有接受正規治療。

人類一直在與帕金森病抗爭。

20世紀50年代,瑞典和日本科學家研發出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左旋多巴,這一藥物能迅速緩解帕金森病的症狀。但人們很快發現,該藥有個“蜜月期”,耐藥性強,只能不斷加重藥量,藥效卻越來越弱。

20世紀90年代,美國和法國科學家把電刺激用到帕金森病上,發明了腦深部電刺激術:在大腦特定區域植入電極,通過高頻電刺激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狀的異常腦神經信號,從而使患者恢復部分活動能力。

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爲內科治療、外科治療、康復治療和心理治療。“DBS被認爲是有效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呂文對記者說,“其優點是創傷小,副作用和併發症少,可全面改善疾病的症狀。”
但由於進口的起搏器加上手術費用需要30多萬元且要自費,大大影響了這一手術的推廣。

“近年我國的帕金森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清華大學成功研發出變頻腦起搏器,獲得歐盟CE認證並進入國際市場,清華下屬的公司由此成爲全球第二家在原產國取得註冊證並上市銷售的企業。這標誌着中國在神經調控領域邁出了偉大的一步。國產腦起搏器不但價格低於國外,而且還可變頻。這一科技成果推動了我國DBS手術的進展。現在我們採用的大多是國產起搏器。”王義榮說。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第3張

2003年,邵逸夫醫院施行了浙江省首例DBS手術,由朱先理和牛煥江完成,手術非常成功。爲了開展這一手術,朱先理和牛煥江曾先後赴德國學習DBS技術。2004年,該院成立帕金森病及腦功能性疾病綜合門診,開始組建團隊,與帕金森病抗衡。
10多年來,該院在帕金森病的治療與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支由40多位各科專家組成的團隊,與帕金森病這一人類至今尚未攻克的頑疾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尤其是已形成了一套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科等多學科協同作戰的醫療模式。

這個專家團隊已成爲我國醫療戰線抗擊帕金森病的一支勁旅。王義榮是擎旗者,他長期從事神經外科的教學、科研和醫療實踐,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和深厚的理論素養。他率領的這支團隊能征善戰:朱先理是我國最早實施DBS手術的帕金森病專家之一;牛煥江則是抗擊帕金森病的新銳,這位護士口中的“牛哥”“牛叔”,2003年碩士畢業後便一頭扎進帕金森病中,很快成爲技術能手;神經內科專家呂文鍾情於帕金森病的治療與研究,她曾先後赴荷蘭阿姆斯特丹醫學中心、美國羅馬琳達醫學中心、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紐約長老會醫院進修學習,是帕金森病醫療團隊的主力。

一切爲了解除患者的痛苦

近日,記者在邵逸夫醫院手術室觀摩了一臺DBS手術,主刀醫師是朱先理和牛煥江。當測試電流接通的瞬間,70歲的帕金森病患者盧某某僵直的腿馬上能彎曲了。手術成功!現場負責評估的呂文告訴記者:“從2003年至今,我們的DBS手術成功率爲100%!手術的成功證明我們的多學科合作模式是成功的!”

2016年7月,呂文接診了一位患者,出現在她面前的這位呂姓患者身僵直、手顫抖、腿蹣跚,幾米路哆嗦着走了10多分鐘——一個典型的帕金森患者。時年48歲的呂某是個外科醫生,15年的帕金森病史迫使他放下手術刀,喪失了行動能力,令他痛苦萬分。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第4張

“帕金森發病分五期,一二期易被忽略導致就診率很低,三期有平衡障礙,四期生活不能自理,五期需坐輪椅或臥牀。”呂文說,“在發病的10年到15年內,大多數病人會出現明顯殘障。”
呂文安排這位患者住院後,先做初診評估,再會同精神衛生科進行手術前的多項評估,然後請神經外科、康復科等相關專業的醫生進行分析,就手術指徵、可能的療效、手術風險、術中可能的情況、術後管理等多方面進行討論,外科負責手術期間的總體管理,康復科就術後康復鍛鍊進行指導,麻醉科評估手術麻醉的風險等。

2016年7月29日,朱先理、牛煥江爲呂某施行了DBS手術。

腦起搏器是一套精緻小巧的微電子裝置,包括一個脈衝發生器、兩根電極和一根延伸導線,這些部件雖植入體內,但不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

當牛煥江用遙控程控儀啓動腦起搏器電源的剎那,呂某似有神助,立即感到手不抖,腳不硬了,隨之邁開步子,步履正常了,他的妻子激動得驚叫起來。這是呂某生命的一次涅槃!

因爲帕金森病病情的發展,隨着時間的延長起搏器效果會遞減,國產起搏器的優點是可調整腦起搏器參數以適應病情的發展。牛煥江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將呂某DBS程序升級爲變頻模式,效果進一步顯現。現在患者能在1個小時內走2.6公里。記者從呂某手術前後的錄像中看到,一個步履踉蹌,一個步態平穩,前後狀況恍若霄壤。

“病人能恢復行動,生活自理,甚至能工作,這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牛煥江對記者說。呂文也體會過牛煥江的感受。張曉安患帕金森多年,生活無法自理,妻子只好放棄工作專職服侍他,但一個人要服侍一個患者都很困難,這一點宋永香感受極深,要把身材高大的丈夫挪動到廁所對她來說簡直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此,術後行動恢復自如後,激動萬分的他獨自步行來到醫院,專門掛了呂文的專家門診,他激動地對呂文說:“我不是來看病的,我就是想讓你看看我現在的狀況!”“看他神采奕奕的樣子,我們的辛勞都是值得的。”呂文對記者說。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第5張

DBS手術要達到100%成功絕非易事,該院的一條經驗是:嚴格把關。並非所有帕金森患者都適宜做DBS手術,只有原發性帕金森病且沒有嚴重併發症的中期患者方可手術。

一次,一位企業家患者來求醫,明確提出要做DBS手術:“不管花多少錢都行,只要能讓我恢復正常!”
但呂文接診後發現,患者並非原發性帕金森病,而是帕金森疊加綜合徵,不適合手術。患者要求迫切,表示效果差點也要做。但呂文還是拒絕了。

被他們拒絕手術的患者有數十例,不適合做的堅決不做,嚴格把握手術適應症,這是這個團隊奉行的原則。

多學科協作的醫療模式

醫學界人士指出,門診的誤診率比住院高,因住院後是醫生會診。顯然,會診比門診能更有效地避免誤診。現代醫學學科分類太細是造成誤診的原因之一。邵逸夫醫院100%的成功率很重要的原因是多學科協作的醫療模式。

王義榮說,目前我國醫療服務中的主要模式是專科化診療模式,這一模式帶來的弊端是涉及多學科的疑難雜症極易成爲“三不管”地帶,單一專科對這些疑難雜症的診療顯得無所適從,但是又沒有很好的途徑讓其他相關專科的醫師參與,造成各學科各自爲政,一旦有交集總是堅持本學科的理論和診療方法,給學科發展帶來巨大障礙。

而該院的模式避免了以上弊端,按“病”不按“科”,既傳承專科精細化的特點,又聯合多學科對疾病進行“多對一”診療,使不同學科的診療方法融合,提高疾病的綜合診療水平。帕金森病因其病因複雜,單確診就需要排除很多疾病,比如精神疾病、老年癡呆、腦積水、帕金森病疊加綜合徵等,而這牽涉到多個學科,單一的神經外科無法排除其他病因,只有多學科共同合作才能更客觀有效地診治病人。

多學科診療模式排除了一些醫院直接讓患者到神經外科就診、由神經外科直接確定是否手術的做法,這樣就能避免一些不該手術的患者被做了手術而影響治療效果。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協作:帕金森病手術成功率100% 第6張

目前該院已形成了一個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復科等科室共同組成的醫療團隊,團隊由40多位專家組成,2015年又在此基礎上成立腦科中心,每年由一個學科負責人擔任輪值主席,每屆輪值主席不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做學術演講,每年舉辦國家級和省級學習班,研究探討的內容涉及神經內外科及精神科康復科相關的國際前沿性的理論,如帕金森病的治療進展以及臨牀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等。

2017年11月中旬,該中心接診的一位外院因手術效果不佳前來求醫的帕金森病患者。該患者椎管內佔位性病變,這在臨牀上極爲罕見,中心多學科專家在討論時發生了激烈爭論,爲此,他們視頻特邀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專家會診,最後大家的意見漸趨一致,經治療患者病情減輕。

這種不定期舉行的多學科討論會將疑難的臨牀罕見的或大家感興趣的病例拿出來討論,集思廣益,體現出一種現代醫院所需要的精神:團隊合作,學科融合,構建醫學共同體。一個50多歲的患者經DBS手術後效果明顯,但次日即出現嗜睡、不與人交流症狀,經多科專家研討,最後診斷是緘默症。對症施治兩週後,患者恢復正常。

腦科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承擔國家級課題20餘項,省級課題近百項,發表SCI論文90餘篇。
目前,該院和全國10多家醫院一起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關於帕金森病的研究。

儘管人類對帕金森病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但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卻迄今未明,也沒能找到徹底治癒的良方。儘管如此,人類在與帕金森病抗爭中已積累了一整套經驗,已能讓帕金森病患者擁有較好的生活質量。在我國,已有越來越多的醫院開設了帕金森病專科門診,帕金森病的診療與管理水平也逐漸提高。

王義榮說,到2030年,全球預估約有100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而我國帕金森病患者人數將達到500萬。人類攻克帕金森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醫務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