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放開低價藥價格: 向市場定價機制邁進一步

放開低價藥價格: 向市場定價機制邁進一步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家衛計委等八部委今年4月發佈《關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保障常用低價藥生產供應的政策,對化學藥、中成藥日服費用不超過3元或5元的,取消最高零售限價,允許藥企自主制定或調整零售價格,保障合理利潤。5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佈《定價範圍內的低價藥清單》,其中包含化學藥品種283個、中成藥品種250個,共533個品種1154個品規。

放開低價藥價格: 向市場定價機制邁進一步

消息一出,各方面普遍看好。生產低價藥品種的廠家準備恢復生產,期望自主定價後能帶來利潤增長;醫生們也在熱切期待,那些缺貨但又非常有效的低價藥能出現在醫院、藥房;不少專家認爲,低價藥生產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成本調節藥品價格,不僅調動了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也使注重質量的企業重新進入低價藥市場,從而提升低價藥品的質量水平。

以往降價效果不佳

新醫改以來,藥價虛高一直被社會視爲“看病貴”的罪魁禍首。爲此,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降低藥品價格的措施。例如,價格管理部門大刀闊斧地降低了一大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衛生部門在全國範圍開展了藥品招標,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基本藥物直接配送、處方控制、零差率等,希望藥品的價格能降下來,減輕病人負擔。儘管措施一個接着一個,力度很大,但是現實的效果與預期恰恰相反。

從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對全國30多萬名參保住院患者的分析來看,2009年~2012年,住院醫療費用及藥品費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價格高的藥品將價格低的藥品擠出市場,推動了藥品費用上升。而從臨牀醫生和病人的反映來看,由於一些臨牀必需的藥品因爲價格太低而從市場上消失,致使納入醫保目錄的低價藥有價無貨,使藥品保障部分成爲“水中月、鏡中花”。對於藥品降價政策的效果,各方褒貶不一,但對其負面效應的認識卻高度一致。這就不難理解,爲什麼此次出臺的低價藥政策被各方普遍看好。

向市場體制轉變

但是,相關部門能夠放棄對低價藥的政府招標嗎?如果對低價藥仍然採取政府招標,那麼市場合理競爭的自主定價就無從談起。

表面上看,藥品費用等於藥品價格乘以使用量,降低藥品價格就能夠降低藥品費用。然而,推動藥價不合理增長的主要因素是,醫生對療效相同但價格不同的藥物的選擇,以及治療一個病人使用多種藥品。

在目前的薪酬機制下,醫生不能合理地從醫療技術勞務中獲得報酬,仍然需要開貴藥、多開藥,確保醫院爲其發工資、發獎金,同時獲得一些灰色收入。如果存在與低價藥目錄種類相同但高價的品種,醫生仍然會給患者開價格高的藥品。至於醫生不合理地給患者開多種藥品,與藥品價格的高低無關。

因此,低價藥價格放開政策對醫生多開藥的行爲不起任何作用,醫保基金爲這些行爲買單的費用也不會減少。而真正對醫療保險產生影響的是,低價藥目錄中無高價替代的品種,如此低價藥就可能會因爲企業自主定價使企業有利可圖而保證供應,進而使醫療保險的待遇能夠落實於患者。這也許會帶來醫保基金支出的增加,但這種情況合乎醫保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值得的。

低價藥放開價格對醫療保險的意義,還不僅在於這項政策對目前醫保基金支出和保障參保人員藥品待遇的落實,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打破了計劃經濟的定價機制,向市場經濟的定價機制邁進了一步。儘管只是小小的一步,可能還會有一些干擾,但是,這是在醫藥衛生體制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向的可喜的一步。

深化醫保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談判機制,其中包括醫療保險與藥品提供方的價格談判機制。經過多年的探索,該機制仍然沒有被突破,其根源是醫保方與藥品提供方之間存在一個價格部門,以及藥品定價機制是按成本定價而不是買賣雙方談判定價。這次低價藥放開價格,對建立醫保藥品價格談判機制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熊先軍

(作者系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