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藥價改革利好血製品行業 “有價無市”局面將改觀

藥價改革利好血製品行業 “有價無市”局面將改觀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9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5日訊(記者臧允浩)2015年臨近,藥價改革進程似乎已明顯加快。除了廣東、上海等地釋放藥價放開信號外,日前,又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徵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

藥價改革利好血製品行業 “有價無市”局面將改觀

消息透露,血液製品、國家統一採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以及專利藥等藥品將率先改革。在業內看來,“壓抑已久”的血液製品將率先受益。

翻閱各大研究機構報告便不難發現,對於血製品企業不乏“血液製品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市場前景非常好”的評價,然而,長期以來血製品企業A股企業估值明顯偏低,行業龍頭華蘭生物、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的動態市盈率長期低於30倍。

有業內人士指出,“血製品剛需市場明確,但行業長期高景氣度並沒有給企業帶來高收益。影響血製品企業發展的兩個關鍵分別是漿源和價格,但目前都處於“兩頭受限”的情形。而在藥價放開後,“產品能依靠供求關係進行市場化定價,面對市場更加主動,血製品有價無市的局面也可能因此改觀”。

傳聞藥價放開血製品企業或受益

隨着廣東、上海等地對藥價放開的消息傳出,國家發改委關於藥價改革的消息也甚囂塵上。

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徵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更引發市場關注的是,血液製品、國家統一採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以及專利藥等四項藥品或成爲中國藥品價格改革的排頭兵。

據中國證券報稱,發改委及衛計委藥政司多位官員證實,發改委領導提議放開藥品最高零售指導價的制定,涉及多種不同類型包括醫保目錄內藥品、血液製品、國家統一採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專利藥。

具體到細節,血液製品計劃於2014年底前試點放開價格管制。而醫保類藥品的價格方案或於11月報國務院審批,有望於2015年實施。

然而,藥價改革並非一夕之功,在很多業內外人士看,藥品價格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短期內很難實施,“不是單個部門對政策進行調整就能完成的”。

按照現有招標體系,一款藥品需經過地方基藥與非基藥招標環節中標後才能進入當地醫院銷售。在招標過程中,招標部門制定入市價,再由藥企在這一價格範圍內繼續競價,擇價低者中標。在此過程中,企業間“價格戰”往往十分慘烈,甚至有企業不惜“賠本賺吆喝”。因此,即使最高零售價放開,但地方招標價格仍巋然不動,實際上對大多數藥品價格絲毫沒有影響,對大多數藥企也難以形成實質性利好。

不過,如果改革順利推行,血製品和麻醉藥生產企業將更容易從這次藥價改革中受益。據悉,在醫院採購的所有藥品中,只有血製品與麻醉藥無需經過地方招標而直接進入醫院銷售。如果國家發改委放棄定價權,那麼這兩類產品確實可以由企業自主定價,無地方招標價格限制之憂。

“這兩類企業可以依據成本和市場供需自由定價,將最先受益於藥品價格制度的調整。”業內人士表示,“血製品剛需市場明確,但行業長期高景氣度並沒有給企業帶來高收益,產品未能依靠供求關係進行市場化定價,令行業內的公司在巨大的市場面前十分被動。”

無獨有偶,中信建投日前指出,在現有招標規則下,藥價放開對大部分品種缺乏實際意義,而更有利於不受招標限制的血液製品、定點生產藥品和沒有招標歷史的首仿藥、專利藥。

就目前來看,血製品A股企業估值存在被低估成分,即便如華蘭生物、天壇生物、博雅生物這樣的行業龍頭,其動態市盈率也長期低於30倍。

供需矛盾突出“有價無市”局面待解

據悉,影響血製品企業發展的兩個關鍵分別是漿源和價格,但目前都處於“兩頭受限”的情形。

據瞭解,血製品公司開設血漿站需要獲得省級衛生廳的批文。由於觀念上的問題,有的地方省政府不願成爲“賣血大省”或認爲省內存在賣血現象會損害形象,因此不僅在開設新漿站上比較謹慎甚至牴觸,還有可能一下子大量關停省內的血站。2011年7月15日,貴州省就將原有的20家左右單採血站減爲4家。華蘭生物原有的6家血漿站中有5家被關停。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全國範圍內血液製品供需依然高度失衡,臨牀用藥局面緊張。漿源內生增長緩,新漿站審批進展很慢,“漿源爲王”的局面至少還會持續3-5年,並且據此決定企業的地位。

除此之外便是血製品受限制的價格,在這價格背後,是難以忽略的供需矛盾。中商情報網發佈的《2014-2017年中國血液製品行業研究報告》指出,由於中國血液製品市場需求旺盛,2013年中國進口人血白蛋白批簽發總量達到1439萬瓶(摺合10g/瓶),同比增長24.1%,佔同期人血白蛋白批簽發總量的53.4%(2012年爲45.3%)。從國內血製品行業的發展來看,早在1985年之前,血液製品主要以進口爲主,之後爲了防止艾滋病的傳入,禁止了部分血液製品的進口,轉爲以國內自產爲主。

行業內相關人士表示“與絕大多數行業不同,血液製品的供求矛盾不在於需求端,而是產品供給高度緊缺,有價無市。目前血液製品的投漿量和需求呈現高度失衡,行業需求短期內無法滿足”。

此外,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社會步入人口老齡化、血液製品適應症不斷增加刺激中國血液製品下游需求不斷擴大。

供需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刺激了血製品的價格上漲。不過,由於血製品基本都被納入基藥目錄,在過去兩年,發改委曾兩次上調部分血液製品的最高零售價。以10g/瓶人血白蛋白爲例,提價前最高零售價爲360元,提價後達到378元,提價幅度爲5%,但業內分析指出“相對血漿源的採集難度和成本提升,5%的價格漲幅並不能覆蓋企業相關成本”。

實際上,在血液製品價格升高的背後是職業賣血者的辛酸、艾滋村的悲痛、病患一藥難求的無奈。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幾年來,國家衛生計生委陸續地把更多的血液製品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無濟於事。只要廠家不參與基藥投標,醫院就無藥可用。病患急於尋找“救命藥”,只能通過關係和其他信息找到廠家,按照廠家在基藥目錄外形成的市場價格交易。

有業內人士指出:“開放血製品價格後,可能會促進企業更加市場化的競爭,緩解緊張的供求關係,未來進行市場化改革也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當然,僅僅通過價格放開也未必一定能改變‘有價無市’的局面,還需要血製品企業突破原料瓶頸,進行併購整合等努力”。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