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門診不再輸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嗎?

門診不再輸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嗎?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門診不再輸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嗎?

感冒發燒怎麼辦?去醫院輸個液唄,見效快,大人不耽誤工作,孩子也不影響學習。

這是從我們兒時就已經養成的思維定式,看看最近大小醫院的輸液室裏,季節變換帶來的感冒高發,讓一屋子的吊瓶,彷彿一方密佈的森林。

不過,國家發改委曾公佈過的一組數據讓人心驚:去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去年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過度用藥正在危害着人們的健康和安全。

“減少不必要輸液,實施無輸液門診”,12月1日,杭州市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的輸液室裏貼上了這樣的標牌,這家醫院在全國基層醫院,首家實現了“無輸液門診”。

16歲前,我孩子只輸過一次液

新院長要爲輸液室減負

徐享是浙醫二院的院長助理,現任浙醫二院餘杭分院(即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執行院長。

今年8月1日,上任第一天,他對那一天記憶深刻。不是因爲那是他的履新日,而是因爲他在輸液室裏看到很多家長抱着孩子在輸液,這場景讓他萌生了改革念頭。

“邵逸夫醫院是浙江首家實施無輸液門診的醫院,2012年12月,浙醫二院也實施了無輸液門診。現在,浙二每天有1.3萬門診病人,但只有100多人輸液。我來到餘杭分院後發現,醫院每天接診不過3000多病人,輸液人數卻高達500多人,這個輸液比例明顯太高了。”

今年,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和浙二戰略合作,成立了浙醫二院餘杭分院。在決定實施無輸液門診前,徐享花了半個月時間對醫院進行調查,他覺得這件事是非辦不可的。“我在餘杭分院的輸液室發現,輸液室裏經常半數以上是孩子,其實普通感冒發燒咳嗽是小毛病,輸液根本沒必要。”徐享說,“我們常見的感冒咳嗽,一般治療,也要7-10天才見好,即使39℃以上的高燒,只要排除肺炎,也不需要輸液。我的孩子現在讀高中,16歲前,也只輸過一次液。”

設立無輸液門診

醫院兒科輸液比例明顯下降

●設立無輸液門診,是不是就意味着以後病人來醫院看病,都不能輸液了呢?病人能認同這種治療理念嗎?

徐享解釋說,“目前,醫院的無輸液門診還處在實施的第一階段,像胸外科、神經內科、肛腸科等10多個科室的門診已經全面無輸液了;血液科、五官科、泌尿科等部分科室要根據醫生診斷來限制輸液;兒科和感染科門診還處在儘量減少輸液的階段。”

記者的走訪印證了徐享的說法。昨天的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一樓輸液室,錢江晚報記者走了一圈,數了數發現有40多個孩子在輸液。兒科醫生說,最近感冒咳嗽拉肚子的孩子不少。

這麼多掛吊瓶的孩子,真的個個都需要輸液嗎?

記者隨機採訪了兩個孩子。5歲男孩誠誠臉色發青,因爲得了急性肺炎正在輸液,媽媽說:“我不主張給孩子輸液,但他前幾天咳嗽,開藥吃了不見好,後來檢查是肺炎,我才讓醫生給輸液的。”

4歲女孩樂樂剛上幼兒園,昨天,爺爺奶奶帶她來輸液。奶奶覺得孩子是敏感體質,咳嗽吃了3天藥片不好,“不掛鹽水不行啊。”

兒科醫生蘇暢說:“誠誠的病情的確需要輸液,但樂樂沒必要,應該再堅持吃幾天藥看看情況,是孩子家長太着急擔心了。”

實施無輸液門診才兩天,醫院做了統計,兒科的輸液比例已經從去年同期的45%下降到34%,急診和呼吸內科等輸液比例大的部門,也有比例降幅。

病人執意要輸液

醫院會發放“輸液風險告知單”

習慣的力量是可怕的,那麼輸液風險究竟有哪些?

徐享解釋:“簡單來說,藥液看起來是一瓶透明純淨的液體,但是裏面包含了很多微粒,這些微粒進入人的血液裏,會造成堵塞,時間長了會造成供血不足、末端壞死、缺血、血栓等情況。如果注射藥物不當,還會誘發嘔吐、發熱甚至過敏性死亡,這樣的案例不是沒有發生過。”

一下子全部取消門診輸液不太現實,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陶冶說:“接下來,醫院還要加強分診制度的建設。在2015年7月1日前,醫院除了兒科和感染科門診還要繼續減少輸液外,其它科室的門診要全面實行無輸液。”

●如果醫生建議後,病人依然執意輸液怎麼辦?

醫院準備了一份《輸液風險告知書》,告知書的內容是輸液的風險提示,和徐享的解釋基本類似。“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病人儘量減少輸液對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傷害。”

在杭州

門診不輸液已有先行者

實際上,在國內醫院,率先提出“門診不輸液”的,浙大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屬於最先一批。

對此,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介紹稱,不設門診輸液室,這是邵逸夫醫院在1994年建院初就引進的美國先進管理模式之一。“很多到過邵逸夫醫院的人,都對我們這座八角形的門急診大樓印象深刻。其實除了新穎的設計之外,這幢樓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沒有設置門診輸液室。”

不過在當時的環境下,這種堅持是很不容易的。其中還發生了很多小故事——

爲了嚴管門診輸液,當時的美方院長韓德利一有空就在院內轉悠,看見輸液的病人就問你爲什麼要輸液?你能不能吃東西?一次,一位患者一邊喝可樂一邊輸液,韓德利認爲這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良好,完全可以吃藥解決問題,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還有一次,這位美方院長在值班室發現一名進修醫生正在輸液,他感到非常惱火,非得找出給他開藥和輸液的醫生不可。

浙醫二院也是“門診不輸液”的醫院之一。“2012年,記得當時正好JCI評審(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認證模式),我們就正式啓動門診不輸液,而且就堅持下來了。”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周權說。

錢報記者調查發現,“門診不輸液”起初在國內只有少數醫院在執行,但都是醫院自身管理的嚴要求。換句話說,包括浙江在內,各級衛生主管部門都沒有以行政命令執行“門診不輸液”,也沒有全面推廣。

但今年8月,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公佈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將“輸液”的話題再次引爆。“門診不輸液”已成爲很多醫院合理用藥的一種表現,越來越多的醫院加入到“門診不輸液”的行列中,如北京航空總醫院、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九江市一醫院。

在錢報記者採訪過程中,絕大多數醫生都認爲,門診不再輸液看起來艱難,但符合現代醫學規律。控制、減少直至取消門診輸液,既爲病人減輕經濟負擔,也爲病人提供更爲合理的治療途徑。

不過,很多患者對抗生素的危害認識不夠,甚至主動找醫生要求輸液。如何說服患者,需要醫生溝通,更需要醫院在服務上的不斷提升。

開了不合理的藥,直接罰了1萬3

門診不輸液,更多是爲合理用藥

邵逸夫醫院從建院初期就取消了門診輸液室,這在當時是一個挑戰傳統醫療的革命性舉措。

正是因爲這樣的堅持,醫院藥品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僅爲35.19%,抗生素佔藥品的比例低至11.53%。

在浙醫二院,周權做過特別研究,發現“門診不輸液”的政策給醫院和病人帶來了不少“好處”。“一個是輸液不良事件發生下降了很多;另一個是醫療成本下降明顯。”

周權覺得,“門診不輸液”並不是表面含義這麼簡單,而應該理解爲對合理用藥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不是說爲了不輸液而不輸液,對於確實需要輸液的,我們醫生還是有自己的判斷。”

醫院要爲“門診不輸液”做好準備,讓醫生大膽執行。“比如我們藥劑師就要考慮,針劑不用了,用什麼藥物來替代,不能讓醫生無所適從;同時我們醫院會定期對門診急診點評,發現不合理用藥的要處罰,我記得我們就有一個醫生一次被罰了1萬3千塊。”

除了逐步扭轉人們的觀念,管理上也要下功夫,邵逸夫醫院的管理體現在一張《輸液記錄單》上——輸液的理由被明確限定爲“1、嚴重脫水,但不能經口服途徑補液;2、由於其他各種原因不能經口服途徑補液;3、嚴重感染性疾病需要靜脈途徑給抗生素;4、需要用藥物僅能經靜脈途徑給予者。”(記者施雯首席記者李陽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