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早產已成新生兒死亡首因,如何做好早產兒的養護

早產已成新生兒死亡首因,如何做好早產兒的養護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產已成新生兒死亡首因,如何做好早產兒的養護

昨天是世界早產兒日,記者從國家衛計委婦幼司獲悉,我國每年約有120萬早產兒出生。每100個新生兒就有7個早產,早產已成我國新生兒死亡首因。對早產兒來說,早期保健和干預至關重要,恰當的保健措施可以挽救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如“袋鼠式護理法”,母乳餵養,新生兒復甦適宜技術等。

早產兒指出生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因其出生時胎齡小、體重低,容易出現各種生長髮育問題,甚至引起嚴重疾病或殘疾。全球每年約有1500多萬早產兒,中國每年約1600萬新生兒中約120萬是早產兒,早產發生率大約達到7%左右,居全球第二位。早產兒已成爲我國新生兒死亡首因,也是嬰兒死亡首因。相關專家預計,隨着二孩政策的放開,新生兒基數變大,再加上高齡孕婦增多,早產兒的數量或在未來一兩年出現階段性增加。

據國家衛計委婦幼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早產兒來說,早期保健和干預至關重要,恰當的保健措施可以挽救絕大多數的早產兒,而許多保健措施是非常簡便易行的,如“袋鼠式護理法”,母乳餵養,新生兒復甦適宜技術等。其中,“袋鼠式護理”,是指早產兒的母(父)親,以類似袋鼠、無尾熊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兒的方式,將早產兒直立式地貼在母(父)親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溫暖及安全感。袋鼠式護理能提高母乳餵養率,減少寶寶哭泣,同時還能降低媽媽的焦慮情緒,增強母嬰情感互動等。

記者獲悉,未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將繼續實施新生兒復甦、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早產(兒)干預研究等多個項目,啓動新生兒安全項目,大力推廣早產兒護理適宜技術。同時,制定《早產兒保健工作規範》,提高早產兒保健管理水平,預防和減少早產兒死亡和殘疾,進一步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

如何做好早產兒的養護

產兒指胎齡未滿37周的嬰兒。胎齡小樣兒指出生體重與該胎齡應有體重相比,低於平均值二個標準差以下或比應有平均體重低20%以下的嬰兒。如在孕37周後體重不足2500克時也爲胎齡小樣兒,但一般稱之爲足月低體重兒。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早產兒出院回家後,首先要保溫。早產兒居住的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4-26℃,溼度保持在55-65%。其次,由於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因此要積極預防感染。家中有呼吸道、皮膚、消化道感染者不要進入早產兒的房間,以防交叉感染。母乳是早產兒的首選食品。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富於必須氨基酸,尤其是早產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較低。早產兒體重越小,胃容量越小,故應採取多次少量餵養的方法,縮短間隔時間。研究發現,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髮育快,一般到2歲時體重、身長可與同年齡的足月兒近似,個別體重過低者,遲到4歲才能相近。

對於胎齡小樣兒也要注意保溫,預防感染。此外,由於胎齡小樣兒體重雖少但胎齡較大,故基礎代謝率較高,熱量需要多,胃容量相對大,吸吮力強,因此奶量可適當多些。研究發現,胎齡小樣兒到3歲時其體重身長髮育仍比足月兒低。因此對胎齡小樣兒或足月低體重兒更應加強營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