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八旬老人拾破爛填補內心空虛,孤獨的成因

八旬老人拾破爛填補內心空虛,孤獨的成因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旬老人拾破爛填補內心空虛,孤獨的成因

10月底,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友愛一區19號樓二單元發生一起火災,住在二樓的獨居老人家裏起火,家中囤積大量廢舊紙板、棉花、電線等物品,導致火災發生後明火無法控制,整個單元住戶的窗戶和屋內家電等不同程度受損。火災發生後,老人受傷住院,其他受災戶的損失一時無人能賠。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位老人領着幾千元退休金,卻整天在外撿拾垃圾,並不是爲了賣錢,只爲囤在家裏滿足心理需要。

《法制日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獨居老人拾荒並非個案,在銀川市一社區發現有7位獨居老人有撿垃圾“儲存”習慣。由拾荒獨居老人引發的安全隱患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重視。

八旬老人拾破爛引火災

興慶區火災發生後,銀川市消防支隊新華中隊派出23名消防員前往現場滅火,經過1個小時大火被撲滅。目前,消防部門初步確定火災系老人屋內起火所致,具體原因仍在調查。火災造成該單元的二層以及三層、四層的個別房屋大門被燒變形,目前整個單元內除個別住戶外已無人居住。

起火房屋爲202室的陶姓獨居老人,房屋面積30平方米。“起火房屋一直是老人自己住,老人快90歲了,平時就撿拾垃圾,一到夏天樓道里很大味道,不少鄰居投訴過。起火後他第一個跑出來,鄰居報了警,事發後聯繫不上他。”單元內一位居民告訴記者。記者在老人房內看到,屋裏現在仍然堆積着大量生活垃圾。單元內多戶居民表示,希望老人或其家屬出面協商賠償財產損失,或者相關部門能協調老人到養老院居住。

事發後,中山南街街道辦事處的社區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與受災羣衆協調善後事宜,已對單元樓道內的公共設施進行維修,目前水、電已恢復。“事發後,我們協調公安部門調取老人的戶籍檔案,發現他沒有子女。獨居老人的生活習慣我們無法干涉,以前接到居民投訴他堆放垃圾的情況,我們也多次上門勸說過,但都沒有效果。”一位工作人員稱。

獨居老人嗜好囤積垃圾

記者調查發現,在銀川市一些小區,把拾荒作爲生活重要部分,且只拾荒不賣荒的老人不在少數。

近日,家住銀川市西夏區康莊小區的魏玉珍老人再次惹來居民投訴,因爲她又將垃圾堆在樓道里。

記者從居民處得知,老人有兩套房子,還享有養老保險和鐵路職工遺屬費,但老人仍堅持撿了10多年垃圾。堆在樓道里的垃圾引來蟑螂、螞蟻和老鼠,鄰居們意見很大。

記者在康莊小區見到正在整理垃圾的老人魏玉珍。油炸餅子、剩骨頭、廢塑料袋、爛紙箱堆了整整一樓道。老人住在一樓,一包一包的垃圾堆滿房間,堵住出口,連對門的門都被堵住了。“我背上和膝蓋上都長了骨刺,我要看病,我得獨立生活啊。”魏玉珍道出撿垃圾的原因。康莊小區社區工作人員曾多次上門調解,但老人態度強硬,也同老人的兒女協調過,但都無果。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獨居老人都有撿廢品的習慣,其中一部分老人的經濟狀況良好,其實並不需要靠拾荒來改善生活。家住興慶區高臺寺小區的老趙最爲典型。

據康華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成軍介紹,老趙是某國企退休人員,每個月有3700元的退休金,有自己的住房,兒子多年在外已經聯繫不到,自己生活非常儉樸,每個月的退休工資幾乎全部存着。但就是這樣一位衣食無憂的老人,卻每天四處撿垃圾,並且全部搬回自己的房間“儲存”起來。

10月26日,記者跟隨康華社區工作人員敲開老趙的家門:整個屋子被各種廢品塞得滿滿當當,甚至進戶門門口都堆起了一米多高的廢品,想進門,就要從這堆廢品上爬過去。記者看到,整個屋子面積約70平方米,除了留有不足2平方米的“牀”及1平方米的位置放馬桶外,其他地方全部被塞得滿滿的,腐爛刺鼻的氣味薰得人睜不開眼睛。

形成現代老年人的空巢孤獨的原因

十幾名社區工作人員、義工經過4個小時的打掃,老趙的家終於被清理出來,清理出來的垃圾裝了20多輛三輪車。

1、因離退休而離開了工作單位和同事,從開放的大範圍退縮到封閉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識結構,技能訓練能力,往往已不適應現代社會。

2、與子女合不來。老年人與年青人的代溝有擴大趨勢,老人固守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爲後生認可,由此而疏於代際交往,與子女分開生活。

3、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從“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爲“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婚後大多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

4、好兒女志在四方,壞兒女嫌棄老人。大凡事業心強闖蕩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廝守着老人,伴隨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僅對父母的遺產和勞動力感興趣,而對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全然不顧。

5、興趣索然,自娛乏門。有不少老年人未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離開工作崗位後,除了吃飯睡覺,便是看電視、身心無所依託。

6、受制於“老不正經”壓力或子女的阻攔,再婚不能。

7、隨着生活的節奏的加快,親人忙碌無暇與老人接觸。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