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學生宿舍樓外死亡 竟然引起黨報發聲評論

學生宿舍樓外死亡 竟然引起黨報發聲評論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生宿舍樓外死亡 竟然引起黨報發聲評論

他剛剛步入人生的花季,本應該如驕陽初升,如乳燕出谷。然而在4月1日,他卻變作一具冰冷的屍體,渾身青紫。這樣的圖片視頻,伴隨着他母親淒厲的嚎哭,瞬間傳遍了網絡。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打破了瀘縣這個四川邊遠小縣的寂靜,一下子把它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

記者抵達瀘縣調查,發現這起原本可以正常進入司法渠道的個案,逐漸演變爲當前的羣體聚集、警力封路、輿情洶涌。謠言四起,而當地卻沒拿出澄清謠言的事實。這讓記者深深憂慮,老百姓對未知的恐懼要持續多久?這一案件又有什麼難以公佈的苦衷?這些問題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做出明確回答。

一問:孩子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

4月1日,瀘縣宣傳部公號“瀘縣發佈”稱:“當日上午6時左右,瀘縣太伏中學一學生(趙某,男,14歲,初二學生)在住宿樓外死亡。”

花季年齡,何以凋零?瀘縣百姓對此議論紛紛。

4月2日,“瀘縣發佈”公佈:“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屍表檢驗和調查走訪,趙某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現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體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屬同意後屍體檢驗確認。縣教育局已牽頭對學校常規管理情況開展調查。”

僅一天就排除他殺?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獲得的信源視頻證實,孩子母親衝進殯儀館,剪開孩子衣衫,孩子後背有大面積青紫,手部肘部有傷痕。旁人一邊搖頭嘆息,一邊拍照上傳。

有人在微信圈中轉發,說學校5個校霸活活把人打死,校霸勒索後爺爺奶奶報警,但派出所的人登記了就沒管……一時間,對官方的質疑此起彼伏,特別對“排除他殺”不認可。

4月3日,“瀘縣發佈”再次公告:“個別網民編造發佈‘五名學生打死同學,其中一人已自殺’、‘孩子已經離開,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腳被打斷’等不實信息,造謠生事,煽動羣衆聚集滋事,查實唐某、李某、姚某、鄭某網上造謠傳謠的違法事實。”“目前,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其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目前,公安機關正積極與家屬溝通,爭取家屬同意並啓動屍檢程序。屍檢工作將嚴格按程序展開,檢察機關全程監督,儘快查明死亡原因。”

記者瞭解最新情況是家長正尋找第三方法醫參加屍檢,還未達成一致。

網民“我就是小小何同志”在瀘縣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瀘縣”憤怒留言:“你們都沒有屍檢,就排除了他殺了?你們現在又說靜待結果!前後矛盾!”

網民“要改名了呵呵”質疑:“高空墜亡只是死亡原因,什麼時候可以作爲證據排除他殺了?難道沒有因人爲外力導致墜亡的可能性?死者如果自殺請問遺書在哪?如果有校園暴力請問那幾個校霸審問了嗎?警方如此敷衍判案能平民憤?”

理由從最初“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變爲“無證據證明死者系他殺”。記者感覺,從“有”變“無”,一字之差,當地的責任就輕了很多。

二問:究竟有沒有霸凌現象?

據公告來看,孩子自殺還是他殺,在屍檢結果出來之前,已然被官方確定。那這樣的屍檢,有何意義?

死者趙某的班主任張丹老師說:“趙某是個好孩子,偶爾調皮,因父母離異,我只見過他的爺爺奶奶,沒去過他家裏。出事之後,我壓力很大。”張丹還說:“趙某與同班同學處得很好,網上之說不可信。”

透過現象看本質,然而從當地羣衆對霸凌問題反應如此之大,或許對瀘縣教育存在的問題能有一絲領悟。那麼究竟存不存在霸凌現象呢?

縣教育局長朱大清、太伏中學校長陳良向記者表示,此事由警方接手,是否有霸凌現象由警方處理。記者表示警方沒有立案時,他們堅持,還是得由警方處理。

陳良說:“我只能說,發生這樣的事,說明學校管理還不到位,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心,今後將加大力度,嚴格管理。”

三問:當地到底在緊張什麼?

前方記者4月3日趕到當地展開調查。在距離太伏鎮數公里外,車就被攔下,兩輛警車攔住路口,禁止一切車輛進入。記者迂迴步行數公里才進鎮,在太伏中學門口看見街上站滿了人,一排戴着頭盔的警察將人隔開,學校大門兩邊有上百名警察將人隔開。

瀘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對此解釋,說是怕趕集出現意外而採取的應急措施,旁邊另一名幹部則改口說是演練。

這樣的不能自圓其說,讓當地警力的使用變得尷尬。難怪當地居民會憤怒:“宿舍監控錄像調出來看了嗎?屍體你們說是從高樓墜落身體的位置與傷口是否吻合?這些你們不去做,警力全用去封路了?”

嚴密防範讓記者感覺到無形壓力,所到之處都有人“陪同”。當記者提出採訪死者母親時,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表示找不到人,問手機說沒有死者母親電話,問地址說不清楚地址。

4月4日,記者好不容易突破制約跑了20多公里村道前去採訪死者的爺爺奶奶和同學時,被跟隨的“尾巴”招來一批鎮村幹部,實施各種暗示威脅干擾,迫使採訪對象不敢說真話。而記者被當地的種種電話騷擾則更是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記者從側面瞭解到,警方正在積極做死者母親工作。不給記者提供方便,或許另有隱情。

警力的高度防範,讓當地羣衆覺得很不理解:“造謠傳謠的你們不是抓了很多嗎?現在究竟是什麼情況?你們在害怕什麼?”

記者向縣委宣傳部部長陳佳、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提問,問及網民關心的案發前是否有報案行爲、證明不是他殺的證據是什麼、是否存在霸凌現象等問題時,兩位地方領導一致表示,這是網上謠言,根據法律,當地有理由不予迴應。

網上謠言不予迴應,那麼,不予迴應的,是不是都是謠言呢?這需要進一步調查。

習總書記“2·19”講話言猶在耳,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這首先就是要讓事實說話,讓細節說話,讓羣衆信任。而在該案中這統統被無視了。是不是當地官員認爲,“2·19”講話是說給媒體人聽的,和自己無關?期待當地儘快端正認識,主動配合記者瞭解真實情況。唯有讓事實說話,才能讓洶涌的輿情平息。

人民日報評論

瀘縣中學生死亡案:權威聲音如何才能擲地有聲

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權威可信的屍檢結果,有助於釐清事實,擠壓謠言生長、傳播的空間。

近幾天來,四川瀘縣太伏中學一名學生突然死亡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據瀘縣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瀘縣”通報:“現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體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屬同意後屍檢檢驗確認”。但這一結論,沒有終結人們對於學生死亡原因的探究。

面對一起突發的死亡事件,分析與評論的基點只能是客觀事實。在弄清事實之前,“被毆打致死”“黑社會參與”“政府包庇”等諸多傳聞,都可能包含捕風捉影甚至惡意造謠的成分。在這個時候,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權威可信的屍檢結果,有助於釐清事實,擠壓謠言生長、傳播的空間。

對事實的調查有一個過程,還原真相需要遵守程序、嚴謹細緻。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值得人們思考:爲什麼這一原本可能並不複雜的突發事件,會逐漸發酵升溫、引發輿情,最終演變成公共事件?對於當地政府部門發佈的權威信息,爲什麼不少人並不信服,反而各種傳言亂飛?

這幾年,地方政府迴應公共事件的能力大有提升,無論是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還是搭建“兩微一端”,信息公開的力度日益增大,貼近羣衆的努力顯而易見。但在一些地方的實踐中,新平臺背後的舊思維恐怕並未完全轉變。面對突發問題,管制大於引導、被動多於主動、對立多於對話、迴避多於迴應的情況還所在多有。一封堵,將良性溝通的渠道先堵上了,再張口,信的人就少了,以致最終出現四個蓋子蓋五個水壺的手忙腳亂,演變成“千斤撬四兩”的大動干戈。

從輿情紓解看,針對各種謠言,自然需要加強內容管理。從過往的案例看,確實存在不少因造謠傳謠、最終導致輿論反轉的情況。作爲“吃瓜羣衆”,一定要冷靜客觀,越是對那些匪夷所思、令人激憤的傳聞,越要多長几個心眼,不要輕易着了謠言的道。而從管理部門來說,及時滿足公衆正常的信息需求,有說服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輿情引導至爲關鍵。

突發事件的輿情處置,曾有“黃金4小時”法則。隨着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4小時的時間窗口可能還在進一步縮小。如果不能及時而有步驟地發佈權威信息,有效管理社會心理預期,情緒就可能海量堆積,真相就可能無路可走。因爲管理能力不足、錯過發聲最佳機會,政府部門在輿論風潮面前百口莫辯的教訓已經不少。

進一步說,如何與公衆互動,事關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前些天,某官微因發佈一張“毛驢懟大巴”的圖片,不僅沒爲事態減震,反而刺激公衆視點脫離問題本身朝負面發酵。這樣的反例,需要反思的怕不止是新媒體運營的方式方法。

瀘縣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旁觀者做出任何具體的結論都爲時尚早。透過一系列類似的事件我們當前可以得出的認識是:在化解輿情危機中,管理部門既不能陷入清者自清式的沉默是金,更不能滑向先消極怠惰、後大動干戈的被動境地。掌握好時、度、效的統一,公斷才能服衆,權威聲音才能擲地有聲。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