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咳血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咳血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人在咳嗽或者吐痰的時候會發現唾液中會有血絲;特別是在早晨醒來後,症狀比較明顯,總會覺得咽部難受,併發生作嘔突出帶有血絲的粘稠物等,其實這個就是所說的咳血的,比較嚴重的症狀下,有的人咳血量比較大,嚴重危及人體健康。其實發生咳血也不要擔心,最主要的就是要首先弄清楚原因,然後對症治療和預防,而不是止血就行,只有這樣纔能有效的保護人體健康。

咳血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一、咯血是怎麼回事

人體發生咳血可能是由於呼吸系統異常引起的,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結核等。如果呼吸系統出現了各種空氣污染或者是重金屬污染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疼痛,或者是咳血的症狀。大家一定要注意保護呼吸道的健康,遠離污染的環境,促進呼吸系統的調節。

患者吐血如果血液當中出現了食物的殘渣,還有可能是因爲消化系統的疾病,常常會引發消化道出血、胃潰瘍等。面對這樣的症狀,大家一定要重視食物的調節,檢查胃鏡的健康狀況。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要懂得到醫院進行治療,任何腸胃炎的反應都應該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血量不是特別多,常常會伴隨血絲等症狀,很可能是因爲咽喉發炎導致的。這種症狀在秋天乾燥的季節更爲明顯,因爲缺水而導致咽喉腫痛,咽喉發炎的症狀。平常一定要注意多補充一些水分,然後治療各種咽喉發炎的症狀。

二、咯血臨牀表現

咯血伴有發熱,多見於肺結核、肺炎、肺膿腫、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支氣管癌等。

咯血伴胸痛,常見於大葉性肺炎、肺栓塞、肺結核、支氣管癌等。

咳血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第2張

咯血伴嗆咳,可見於支氣管癌、支原體肺炎等。

咯血伴皮膚黏膜出血,可見於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咯血伴黃疸,多見於鉤端螺旋體病、大葉性肺炎、肺梗塞等。

三、咯血怎麼檢查

出血爲初次或多次。如爲多次,與以往有無不同。青壯年咳嗽咯血伴有低熱者應考慮肺結核。中年以上的人,尤其是男性吸菸者應注意肺癌的可能性;須細緻詢問和觀察咯血量色澤,有無帶痰,詢問個人史時須注意結核病接觸史,多年的吸菸史,月經史,職業性粉塵接觸史,生食螃蟹等。

咯血伴胸痛者多見於肺梗死、肺炎球菌性肺炎;咯血伴嗆咳者多見於支氣管肺癌,血痰見於肺膿腫;大量咯血者多見於空洞性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動脈瘤破裂等。國內文獻報告,無黃疸型鉤端螺旋體病也有引起致病的大咯血。

四、咯血如何預防

1、預防感冒外出時要根據天氣變化增加衣服,防止受寒感冒。

2、注意飲食飲食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爲首選。

3、“管理空氣”房間經常通風,保持適宜溫度(一般18~25℃)和溼度(一般40%~70%)。

咳血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第3張

4、鍛鍊身體要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和呼吸功能鍛鍊。

5、備急救藥家裏要備小藥箱,尤其要備足止咳藥物,如治療乾咳爲主的噴托維林(咳必清)片和糖漿;以鎮咳爲主的可愈糖漿;以鎮咳化痰爲主的棕胺合劑等。家庭必備止血藥物如雲南白藥、鎮靜的藥物如安定等。注意要及時更換小藥箱裏的過期藥物。

五、咯血食療方

1、枇杷葉杏仁粥

[原料]枇杷葉15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10克。

[製法]先將枇杷葉揀雜,洗淨,煎成碎小塊,放入紗布袋,紮緊袋口,入鍋後,加水濃煎30分鐘,取汁待用;或可採摘新鮮枇杷葉60克,刷盡葉背面的絨毛,洗淨,切成細絲或塊狀,入鍋,加水濃煎取汁,待用。將杏仁揀雜,洗淨,放入溫開水中泡脹,去皮尖,與淘淨的粳米同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將成時,調入枇杷葉濃煎汁及冰糖(研末),拌和均勻,再有小火煨煮數分鐘,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肺化痰,涼血上血。本食療方適用於肺癌痰熱咯,咳吐黃色膿痰或咯血者。

2、百合三七燉白鴨

咳血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 第4張

[原料]百合30克,田三七15克,白鴨1只。

[製法]稱將百合擇洗乾淨,掰合成百合瓣,備用。將田三七揀雜,洗淨,曬乾或烘乾,切成飲片,待用。白鴨宰殺後,去毛及內臟,洗淨,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用冷水過涼,切成白鴨塊,放入煨燉的沙鍋,加水適量,置火上用大火煮沸,烹入料酒,改用小火煨燉1小時,待鴨肉熟爛,加入百合瓣、田三七飲片,繼續用小火煨燉30分鐘,加入蔥花、薑末、精鹽、味精、五香粉,拌和均勻,再煨燉至沸,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養陰潤肺,抗癌止血。酚離療方適用於肺癌放療、化療期間咯血,或痰中帶血絲者。

結論: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咳血的原因多與疾病有關係,比如咽炎、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等。在臨牀上咳血時候多伴有發熱、胸悶和咳嗽等。在預防上,要求我們要提高身體抵抗力,摒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等,另外就是要注意周圍環境、空氣衛生,這樣纔有利於身體健康。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