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疾病預防 >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小被曬傷,長大後皮膚細胞演變爲癌細胞的機率也會比較高?膚色白的人較易罹患皮膚癌?嬰幼兒竟然也可能罹患血癌?本文介紹三種常見癌症:皮膚癌、血癌與淋巴瘤。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三種癌症的預後情形皆可樂觀以待。

皮膚癌

皮膚的基本功用爲保護人體免於受到病菌侵襲,亦可避免受到電磁波傷害。

而皮膚癌即爲皮膚組織產生的惡性腫瘤,全身的皮膚都可能會病變爲皮膚癌,所幸絕大多數的皮膚癌都出現在皮膚較表淺的位置,可以及早發現,除非癌細胞轉移,否則不會發生在太深的部位。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常見的3種皮膚癌

1.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外觀看起來有點像痣,一開始只是一個小節結而已,會慢慢變大,呈現膚色透亮或黑色,有時候則以潰瘍表現。

大多數的基底細胞癌分佈在臉上和鼻子上,是所有皮膚癌中最常見的種類。基底細胞癌的形成與過度日曬有關。

2.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的成因也與日曬有關。通常一開始僅爲脫屑性斑塊,不過會逐漸增厚,演變爲硬塊,表面常會有潰瘍。大多爲單一斑塊。分佈位置爲臉上、嘴脣、耳朵或身體任何部位。

3.黑色素細胞瘤

通常爲單一斑塊。病程的變化爲:一開始是邊緣不規則的深色斑塊、可能顏色不均,逐漸越變越大,在顏色的表現上,黑色、棕色、灰色或藍色都有可能。

黑色素細胞瘤常出現於腳底、腳趾甲周圍。當腳底的痣大於0.6公分、或是腳趾甲附近的皮膚產生黑色變化時,就要特別小心。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第2張

危險因子與防範措施

1、膚色白的人較易罹患皮膚癌。因爲皮膚白皙的人皮膚組織內的黑色素較少,肌膚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2、長期大量曝曬在紫外線之下。喜歡日曬卻不愛防曬的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皮膚癌。

3、從小被曬傷,長大後皮膚癌變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嬰兒的肌膚相當嬌嫩,年紀越小被曬傷(甚至曬到起水泡),長大後越易成爲致癌的危險因子。

4、長期受輻射線影響,可能會引發皮膚癌。

5、免疫機能低下者,罹癌機率也較高。

6、曾經燒傷、燙傷,並且留下疤痕者要特別注意疤痕處是否有變化。疤痕來自於皮膚細胞受損,隨着時間的流逝易有病變。

7、老年人較易罹患皮膚癌。

8、有皮膚癌家族史的人,如果皮膚有不明斑塊,最好定期至醫院接受檢查。

9、慢性鉮中毒的人易罹患鱗狀細胞癌。井水的含鉮量比較高,儘量不要飲用過多井水。

10、小腿有慢性潰瘍者,容易罹患鱗狀細胞癌。另外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也屬於危險因子之一。

11、本身有很多痣的人,要隨時注意痣有無變化,以免痣病變爲黑色素細胞瘤。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第3張

哪些種類的痣或斑塊需要多加留意

1、痣或斑塊的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

2、同一個斑塊或痣上有多種顏色、或是顏色持續變化。

3、出生就有的胎記大於5公分以上、或是後天所生成的痣大於0.6公分,若持續變大,可請皮膚科醫師檢查。

4、從平的痣或斑塊,演變爲隆起的痣或斑塊。

5、如果身上有慢性潰瘍病竈,假使過了數月仍無法自行痊癒,就要注意。

(假使痣或斑塊數年一直沒有變化過,會形成皮膚癌的機率就不高。一旦有不明的皮膚斑塊形成且越長越大,應儘早請醫師檢查。)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第4張

從小被曬傷,長大後皮膚細胞演變爲癌細胞的機率也會比較高?膚色白的人較易罹患皮膚癌?嬰幼兒竟然也可能罹患血癌?本文介紹三種常見癌症:皮膚癌、血癌與淋巴瘤。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三種癌症的預後情形皆可樂觀以待。

皮膚癌的檢查方法

當醫生懷疑痣或斑塊爲皮膚癌時,就會將該皮膚組織切片檢查,切片後即能確診。若罹患基底細胞癌或鱗狀細胞癌,因爲此兩種癌細胞轉移的機率很低,通常只要皮膚切片即可;

倘若罹患黑色素細胞瘤,因爲癌細胞易轉移,所以除了皮膚切片檢查,可能也要作電腦斷層、照胸部X光,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出去。

又由於黑色素細胞瘤的癌細胞通常是藉由淋巴結轉移到其他器官,所以同時也可能要作淋巴結采樣檢查。

治療方式

不同的皮膚癌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基底細胞癌的治療方式會以手術切除爲主。手術採局部麻醉,治癒率很高。倘若不想以手術治療且腫瘤較小,亦可採電燒或冷凍治療。

鱗狀細胞癌的治療也是以手術切除爲主,因爲手術才能根除病竈。另外病竈若小於1公分,可採用電燒;病竈若大於1公分,可採放射治療。不過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則爲皮膚會紅腫疼痛。

至於黑色素細胞瘤就要看腫瘤厚度、有無潰瘍、是否有局部淋巴結或遠端轉移而定。如有遠處轉移纔會採用化療,不過化療僅能緩解疼痛症狀,效用不大。

在腫瘤的厚度方面,如果腫瘤不厚,可廣泛性局部切除,但在病竈周圍也要留1~3公分安全距離,以防止有潛在的癌細胞;

萬一腫瘤較厚、或是確定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結(淋巴結腫大爲症狀之一),醫療處置大多爲廣泛性切除腫瘤,並搭配局部性淋巴結切除,以防止癌細胞擴散。

皮膚癌的預後及預防

皮膚癌只要癌細胞還沒轉移,一般預後皆不錯。爲了避免病情復發,手術後每3~6個月要追蹤一次,至少追蹤3~5年。

其實只要作息正常、營養均衡、經常保持愉快心情與適量運動,身體的免疫機能良好,罹患皮膚癌的機率通常不高。此外也有幾個小訣竅有助於預防皮膚癌的形成:

1、富含維生素C的各式水果可多加補充,因爲維生素C有抗氧化的效用;若營養不均衡亦可斟酌補充綜合維他命錠劑。

2、由於曬傷後的皮膚組織容易病變,所以白天出門前要作足防曬功夫。衣物無法遮蔽的地方要塗抹防曬油,出門前30分鐘擦第一次,並每隔2個小時隨時補充。也可以撐抗紫外線的傘或戴寬邊帽,甚至是戴口罩。

3、中年以後,若發現有新的痣生成、或是有不明斑塊出現,最好要留意一下外觀的變化。若有經久不愈的潰瘍或是原有的痣逐漸變大時,應請醫師檢查一下比較保險。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第5張

血癌

血癌又稱爲白血病。不同於一般常見的惡性腫瘤,血癌常以血球的異常增生引發血球功能異常作爲表現。少數亦會產生如腫塊聚集的現象,如骨髓性肉瘤。

血癌來自於不同分化階段中的血球細胞。這些原本會成爲成熟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的細胞在成熟分化的過程中,因基因突變或染色體斷裂等因素,造成單一細胞異常增生,破壞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及引發血球功能異常。

在分類上,可依細胞的型態或來源,區分爲急性、慢性、骨髓性及淋巴性等不同種類的血癌。

臨牀特徵

當惡性腫瘤細胞聚積在骨髓中,會因骨髓衰竭而引發貧血,此外血小板也會減少。病患會因爲貧血而容易疲憊,爬樓梯時也易喘,並伴隨胸悶、頭痛、頭暈等現象。

血小板低下則容易出血,初期在關節活動處易見許多小出血點伴隨着如牙齦出血、腸胃道出血的症狀。

白血球數量可能上升,但不代表抵抗力更強,增加的多半是不具有戰鬥能力的癌細胞,真正能發揮效果對抗外來病菌的成熟白血球相對減少。

如此一來,不僅感染的機會大增,血液中過多白血球增加血液黏稠度,亦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某些特定亞型更會影響正常凝血功能,抑或造成牙齦、皮膚或是淋巴系統腫大。

危險因子

血癌或淋巴瘤的許多成因目前仍無法確定。不過仍可歸納出一些容易影響基因變化的危險因子:

1.先天遺傳性疾病或本身有家族史。

2.如苯、化學治療藥物、輻射線等。

3.感染特定病毒或細菌,如EB病毒或愛滋病毒、胃部幽門桿菌感染等。

診斷方式

由於大多數的血癌存在於骨髓及血液中,因此疾病的預後不像一般常見腫瘤,可以利用腫瘤的大小或是否轉移作爲預測。

多數血癌的診斷都需要接受骨髓的穿刺切片,藉由病理切片觀察骨髓中芽細胞所佔的比例而定。

骨髓穿刺是一項安全性相當高的檢查,一般人常將脊髓穿刺和骨髓穿刺混淆。骨髓穿刺是由胸骨或腸骨等處抽取骨髓、或採骨髓組織切片。

過程其實和一般抽血類似,惟骨髓位於骨頭內,故需使用較粗硬的針頭突破硬骨的部分,以抽取髓部。在良好的局部麻醉下,施作時僅有輕微的疼痛,在抽取骨髓或切片時,會感到一陣痠麻。

但施作後一般不會再有麻痛或產生長期後遺症。骨髓穿刺切片雖存在着感染或出血的風險,但感染機率很低。由於爲侵入性檢查,凝血功能不佳的人應先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是否要採行。

治療方法

對於血癌病患的治療可以分爲兩部分,其一是支持性療法及各種抗癌治療。所謂支持性療法,是指對於癌症引發的併發症作良好的控制,如貧血、凝血功能異常、感染及腫瘤溶解症等。

適當地輸血、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控制感染,初步使血球量降至較安全的範圍,都是很重要的支持性療法。

由於近年來醫學的進步,在血癌的治療上產生許多不同的改變。最大的改變應屬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而在淋巴瘤方面,單株抗體的使用也使病患痊癒的機會大增。但大多數的病患仍需要接受化學治療。

和一般固態腫瘤的情況不同,急性白血病一般較爲兇惡,但確實有相當比例的病患在治療後可以痊癒。

而慢性白血病近年來在標靶藥物的使用下,存活期亦延長許多。因此,積極地對抗癌症,接受化學治療或其他正規抗癌療法,是對抗血癌的不二法門。

血癌應如何預防與改善

由於大多數的血癌病因不明,要能夠事先防範並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纔是對抗血癌的重點。不過藉由維持健康的身體機能,生活規律、少接觸不必要的污染,對於健康仍然有幫助。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第6張

淋巴瘤

淋巴瘤也是淋巴性白血球所引發的癌症。和淋巴性血癌不同處在於:一般所指的淋巴瘤常以淋巴結或體內的腫塊作表現,但有時亦會在周邊血液及骨髓中發現癌細胞。

在部分的情況下,淋巴瘤和淋巴性血癌是互相重疊的。淋巴瘤的分類,主要可區分爲何傑金式及非何傑金式兩類。非何傑金式淋巴瘤中可分B及T細胞淋巴瘤。

此外可按照疾病進展的速度分爲高惡性度及低惡性度淋巴瘤。一般常見的瀰漫性B型大細胞淋巴瘤,便是屬於高惡性度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則爲低惡性度淋巴瘤。

臨牀特徵

淋巴瘤的臨牀表現和淋巴瘤細胞聚集有關。常見的症狀包括:

1.淋巴結腫大。腫大的部位可能會出現在頸部、腋下或鼠蹊部等淋巴結較表淺的部位。不過即使是淋巴結腫大,也不一定是淋巴瘤,一旦摸到身上有不明腫塊越長越大,最好去醫院請醫師檢查。

淋巴瘤所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常會有不對稱、堅硬、和附近軟組織相互黏附的現象,且多爲無痛性。

2.淋巴瘤細胞亦會聚集於骨髓中,因此抑制了其他正常血球生成而產生貧血、血小板低下、白血球低下、容易感染出血等現象。

3.肝脾腫大。腫瘤細胞聚集於肝脾所造成,可能會影響肝功能,造成血球破壞而加重貧血症狀。

4.例如: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由腫瘤細胞分泌的細胞素經血液循環全身後所引起。

診斷方式

淋巴瘤的診斷還是要靠組織切片。一般會用影像導引(如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判斷淋巴瘤所在的部位,再以切片針穿刺切片確診。

在一些較難切片的情況下,仍有可能需要手術切開取得檢體。除病理切片判定外,亦需細胞遺傳學分析辨別。

治療方法

不同淋巴瘤的預後及對藥物治療的反應皆不同。整體上來說,高惡性度淋巴瘤生長快速,產生症狀又快又急,若無及時治療,常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或什至是死亡。

相對來說,低惡性度淋巴瘤生長較緩慢,但對於化學治療的效果卻不如高惡性度淋巴瘤來得好。

高惡性度淋巴瘤治癒的機率則會比一般固態性腫瘤來得更高。低惡性度淋巴瘤雖不易治癒,但由於腫瘤生長緩慢,一般病患存活期也較長。

對於一些和特殊感染相關的淋巴瘤,如胃部淋巴瘤,甚至可以藉由抗生素治療胃部幽門桿菌後,令其自動消失。

近年來單株抗體的發明提升了原本化學治療的反應率,目前健保在許多淋巴瘤的治療中,都有給付單株抗體的使用。另外對於一些局部的淋巴瘤或治療後殘存的腫瘤,亦可考慮使用放射線治療。

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嗎 如何預防皮膚癌 第7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