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如何讓美容市場逃離“美麗陷阱”

如何讓美容市場逃離“美麗陷阱”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0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美容市場逃離“美麗陷阱”

每週做兩次面部美容,不定時做刮痧和艾灸治療,偶爾再去全身按摩放鬆一下……這種經常出入美容院的節奏已經成爲白領王小姐的生活習慣。現如今,像王小姐這樣保持這一習慣的都市白領並不罕見。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美業已發展爲涵蓋美容、美髮、日化、教育等廣泛領域的朝陽產業,並被稱爲是繼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消費熱點”。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美容產業工業總產值已達8500億元,同比增長15%,未來5年將保持15%到20%的年增長率,發展前景可觀。然而,另一方面,粗放式發展、同質化惡性競爭、欺騙式過度營銷等諸多問題,也爲行業的長遠發展埋下了不少隱患。究竟是“顏值經濟”的爆發式增長還是“美麗陷阱”屢屢上演?記者近日展開調查。

美業終端:

無序競爭激烈不惜虧本經營

走在長春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美容美髮美妝店,相對繁華的商圈還可見其扎堆經營。

“咱們這個行業,創業門檻非常低,在長春3萬塊錢就足夠開個小店了。”譚女士以前一直用拔罐方式減肥,效果不錯,前不久她毅然辭職和朋友合夥盤下了現在這家主營拔罐減肥的美容店,在和前店主學習了基本操作技巧後,就開始營業了。

90後小張則在長春一農貿市場內租了一個小店鋪,購置了一些指甲油和相關設備,簡單裝修後就開起了美甲店。“美甲技術好學易上手,店鋪租金一個月600元,其他費用也不高,特別適合年輕人創業。”小張說。

因創業門檻低,利潤相對較高……當下,不少人都想從這個行業中分羹而食,但與此同時,競爭也在日漸白熱化。

已在這個行業深耕多年的美髮店老闆杜先生告訴記者,正常來說,每個商業小區內家庭式美容美髮店有一兩家就合適,但目前情況是,多數小區臨街店鋪或一棟樓裏就分別有好幾家,生意越來越難做。

“除了一些中、大型美容院,家庭小作坊式的小店更是比比皆是,惡性搶客、無序促銷等屢見不鮮。”另外一位美容店的老闆告訴記者,許多美容美髮店常因產品和營銷的同質化而盡顯疲態、前景暗淡。“實際上一些小店的產品服務和經營模式都差不多,消費者當然願意選擇更優惠的,我們只能各想辦法爭搶客源,甚至有時不惜虧本經營。”

三分之一生生不息、三分之一奄奄一息、三分之一悄無聲息——業內對美業終端的這一描述雖然殘酷,卻無疑也是行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吉林省美髮美容行業協會會長楊哲告訴記者,他所加入的省內多個行業內部的微信羣中,每天都有人發佈美容美髮店出兌信息,而且現在店面想轉手已遠不如前幾年容易。

楊哲表示,長久以來,美業發展一直靠賣產品掙錢,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品牌商、代理商也錯將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產品營銷上,並最終導致下游的美業終端靠拼產品銷量贏一時之利,無序競爭愈演愈烈,這種理念方向上的錯誤亟須扭轉。

消費者:

一不小心被“套路”

“原本只想染個頭發,結果進店就被忽悠了2000塊錢。”直到今天,已工作幾年的小劉仍然難忘剛畢業時“被宰”的心酸史。後來她才解到,原來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美髮項目,其產品成本相差極微,“原裝進口”“純植物”等高大上的推銷詞彙很多都是被“玩壞”的套路。

近年來,美業發展十分迅速,但與之配套的行業管理辦法和法律法規卻並不完善,加之部分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辦卡亂、價格不規範、亂推銷等問題時有發生。

4年前,毛小姐因體寒問題在長春重慶路商圈的某美容會館辦了一張3000元30次的艾灸卡,在體驗幾次初見效果後又有了新煩惱。

“每次去艾灸都有好幾個美容師圍着讓我充值,並一再保證給打折,一來二去也不好再拒絕人家,就又充值了6000元。”毛小姐告訴記者,4年過去了,自己的卡里還有4000餘元沒用,但這家美容會館卻已經換了三四個老闆。

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王小姐。“我就是去做刮痧的,非要讓我購買其他服務,最後還上升到人身攻擊,沒留證據,也不知道找誰維權。”王小姐至今仍對前幾天的“強制”消費經歷心有餘悸。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團購、預付卡消費等消費模式由“餡餅”變“陷阱”的案例並不少見。團購消費陷阱多,辦卡容易退卡難,卡里錢沒用完商家“蒸發”,卡里的錢如何使用處處受限……

有業內分析指出,美業從業門檻較低,從業者素質普遍偏低且流動性大。部分經營者往往不以服務取勝,過度注重營銷,而忽視作爲服務業最根本的專業、品質、技術等關鍵要素。

“一般的店鋪都會‘包裝’一位大牌美容師,瘋狂忽悠其身份,消費者只能耳聞不能眼見其資質。”張小姐告訴記者,一般的美容師都是20歲左右的小姑娘,簡單培訓後就能上手。

除此之外,因濫用化學藥水、超範圍經營中醫理療等造成消費者皮膚過敏、髮質受損、身體受傷等現象也時有發生。而這些亂象也在消弭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卡住了行業發展的咽喉。

突圍途徑:

迴歸專業和信譽,培養高素質人才

“行業內的人不要害自己人!”已從業近20年的孫蕾神情嚴肅,她認爲美業的問題絕不是因爲經濟不景氣,消費人數變少,最根本的是信譽出現問題,行業必須要自律。她說:“我們缺乏的是對人才的輸出和管理,需要一些真正懂技術、懂管理、懂服務的人站出來,對行業發展設定標準。”

楊哲則認爲,近兩年來,美業並非處於最景氣的時候,行業發展需要回歸到本質、專業、信譽時代。

“美業未來的發展靠的一定是科技、服務、技術等核心因素。”楊哲說,專業和信譽的迴歸,需要的是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的支撐。

與此同時,因美業從業標準低,一些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也鮮少願意涉足。

楊哲告訴記者,以長春爲例,目前,從業者以初中學歷爲主,供需矛盾極爲突出。

相關資料顯示,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基礎美容美髮教育的標準爲1600個學時;在日本,美容美髮從業人員要經過3年嚴格培訓,考取等級證書後才能上崗就業。而在我國,相關標準則要低得多,很多美容美髮學校的老師大部分也僅有初高中學歷。

據介紹,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是國內爲數不多的開設美容相關專業的高校,每到畢業季,各地美業老闆都會蜂擁而至,搶招人才。

“美業作爲健康產業,可謂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幸福指數的表徵,未來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楊哲呼籲,行業除了自身要在經營和服務上下功夫,也需要監管部門實施更全面的管理,政策上的支持和人才上的保障同樣不可缺少。只有國家相關部門不斷完善行業行爲標準與服務規範,健全美容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美業纔可以真正美起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