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四十歲後應每年篩查一次腸癌

四十歲後應每年篩查一次腸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癌症的可怕之處是早期幾乎沒有任何徵兆,美國的男性每兩年做一次腸癌篩查,所以患腸癌的人很少。而國內普通人對腸癌篩查、腸健康檢查均不太重視,導致肛腸疾病率有顯著上升趨勢。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羣每年能做一次肛腸健康篩查。

四十歲後應每年篩查一次腸癌

數據顯示腸癌發病率顯著上升

無論是明星、商業驕子,或是政壇高官、普通百姓,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癌。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癌)發病率有顯著上升趨勢,甚至已經超過肝癌、胃癌、惡性腫瘤。據有關數據顯示: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癌)在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大中城市已經是位居消化道第一位的惡性腫瘤。並且大腸癌發病率由上世紀70年代初的12/10萬增長到目前的56/10萬,增速約爲每年4.2%,遠超2%的國際水平。而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

大腸癌是發生在直腸和結腸部分的惡性腫瘤。這是一種人體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大腸癌的特點是生長比較緩慢,發生轉移的情況也較其他腫瘤晚,如果能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都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醫生建議:40歲後每年應做一次腸鏡

腸癌發病率高,不容忽視。其早期症狀主要是排便習慣改變。原來一天一次,忽然次數增多,感覺排不淨,肛門墜脹,以及大便性狀改變,出現大便帶血,帶黏液,出現膿血便。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應高度重視,立刻去醫院做肛腸鏡檢查。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腸道檢查和糞便隱血試驗。腸癌早期症狀易與腸息肉混淆,有些腸癌就是從息肉惡變來的,大於一兩釐米的息肉惡變率較高。如果出現腸息肉,應及時檢查,早做手術。

醫生認爲,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它的發生與高脂低纖維飲食、不運動有非常大的關係,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很多癌症的禍根。以前,腸癌在西方國家很常見,因爲他們主要食用肉類、奶製品類、高蛋白、脂肪食物。隨着我國生活條件的改善,肉類、蛋白質、脂肪攝取量也大幅提高,呈現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情況,導致我國腸癌也呈現高發和早發趨勢。

警惕便血不要錯過腸癌最佳治療時間

便血是肛腸疾病的主要症狀表現之一,當患者出現有明顯的便血癥狀時需要藉助專業的設備進行檢查,確診出是哪方面的肛腸疾病,根據疾病種類的不同對症治療。很多腸癌患者前期發現有便血癥狀時都誤以爲是痔瘡,就連一些沒有專業檢查儀器的診所醫生都會產生一些誤判,最終導致腸癌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給自己釀成終身遺憾。

醫學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所有的診斷結果都要與前期的數據採集能夠吻合,而不是僅憑一個人的經驗和靈感去給患者下任何結論。因此當患者出現有可能引起重大疾病症狀的時間都應該找專業的診療機構實施檢查,得到可信的結論。

目前臨牀上用於腸道檢查最先進的儀器就是電子肛腸鏡,針對下消化道檢查該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檢查的不足。對於痔瘡,肛乳頭肥大,肛瘻,肛裂以及腸道內疾病的症狀能夠迅速並準確地瞭解其病竈的部位以及發展程度。韓國電子肛腸鏡採用醫用視頻及攝像技術,醫患雙方在檢查過程中可同時清晰地觀察到放大數十倍的病竈部位。幫助患者瞭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案,避免因傳統人爲檢查帶來不足而造成病情延誤。同時可將病竈鎖定後打印成像,爲治療前後進行比較提供可靠依據,韓國cope系列接頭不僅能對身體表淺病竈進行診斷,還可以通過內窺鏡多功能標準接口連接各種硬性內窺鏡,對體內病竈做活檢、息肉等手術,達到診治結合的目的。

相關閱讀:

中國癌症發病率逐年升高人口老齡化是主因

1/6癌症由可防治感染引起

男性死於癌症的比率高於女性

面對癌症無需恐懼爲癌症“減毒”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