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夏季熱”高發 高溫天氣最好別帶嬰幼兒出行

“夏季熱”高發 高溫天氣最好別帶嬰幼兒出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期,廣東多地連續出現高溫天氣,熱度熱過世界盃。在高溫的炙烤下,人們的健康深受“烤驗”,很多人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暑現象。而隨着酷暑的到來,小兒夏季熱也到了高發季。專家提醒,對於確診的夏季熱,應根據患兒的情況對症處理,得當的護理是消除和緩解症狀的關鍵。由於夏季熱並不是病菌所致,家長不要自行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應注意體溫變化,並以物理降溫爲主。

“夏季熱”高發 高溫天氣最好別帶嬰幼兒出行

小兒夏季熱高發

近日,有位母親帶着1歲多的女兒到醫院就診,稱“女兒已反覆發熱兩個多星期,服用多種抗生素和退燒藥,也無法使體溫下降,而且天氣越熱,溫度就越高。”

對此,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主治中醫師鄧聰表示,這種情況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小兒夏季熱。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病,中醫認爲夏季熱的發病原因內爲體質虛弱,外爲夏季暑熱亢盛,機體不耐暑氣燻蒸。“這是因爲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不健全,排汗功能不足,不能適應夏季炎熱氣候所引起的。”鄧聰解釋說。

據鄧聰介紹,夏季熱好發於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發病與小兒體質強弱及臟腑功能的發育健全情況有着密切的關係。夏季熱的發病季節多集中在6、7、8三個月,與氣溫有密切關係,氣溫越高,發熱越重,發病率隨氣溫升高而增加,近期在門診中遇到不少患有夏季熱的患兒。

據專家介紹,夏季熱的臨牀表現爲三多一少,即多(長期)發熱、多口渴、多尿、少汗或無汗。其熱勢隨氣溫升降,持續不退,多數歷時1-3月,體溫可在37.5℃至39.5℃之間,應用解熱藥,體溫只能暫時下降,並伴有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煩躁、易哭、皮膚脣舌乾燥等症狀。

“夏季熱剛發病時一般情況良好,或偶有感冒症狀,但多不嚴重,少部分患兒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熱抽搐。”鄧聰表示,夏季熱預後多爲良好,發熱隨氣溫降低或在陰涼環境下能自行緩解或降低。特別是到了秋涼之後,症狀多能不藥而癒。有的患兒可連續發病數年,而次年發病的症狀一般較上一年輕,病程也較短。

高溫天氣別帶嬰幼兒出行

鄧聰表示,對於確診的夏季熱,應根據患兒的情況對症處理,得當的護理是消除和緩解症狀的關鍵。由於夏季熱並不是病菌所致,家長不要自行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應注意體溫變化,並以物理降溫爲主。

物理降溫的方法之一是溫水洗浴(40℃左右,10-15分鐘/次,一日2-3次,洗澡後,及時穿衣保暖,以免受涼),幫助發汗降溫。另外一種簡易有效的方法就是“吹冷氣”,把室內溫度調至適宜(25℃左右),即可有效解除發熱症狀。當出現嗜睡、驚厥等症狀時,則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爲預防夏季熱,高溫天氣要避免帶嬰幼兒出行,保持居室空氣流暢,清潔涼爽,適當使用電風扇或空調,但溫度和風力要柔和適度。小兒着衣要寬大,質地要柔軟、舒適,出汗後勤換衣服。此外,宜適當多用有清熱消暑作用的食材做菜或煲湯,如赤小豆、薏米、玉米鬚、茯苓、蘆根、竹葉、蓮子、百合、扁豆、綠豆、荷葉、冬瓜、涼瓜等。

鄧聰表示,對於夏季熱常復發的患兒,應鼓勵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提高機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雖然夏季熱可不治而愈,亦不會留下後遺症,但是發熱不退會使機體新陳代謝加快,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加強護理,容易引發其它疾病,影響患兒的生長髮育。

鄧聰還介紹了一款嬰幼兒消暑湯水:荷西祛暑湯,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治療感受暑熱、口乾、心煩、頭昏腦脹等。材料爲新鮮荷葉1角、西瓜1/4個,先將西瓜皮(西瓜翠衣)和肉分開,西瓜肉切成粒備用。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和西瓜皮,用猛火煲至水滾,繼續用中火煲三十分鐘左右,然後加入荷葉和西瓜肉粒,再煲三十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高溫天氣讓身體“很受傷”

廣東省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研究院院長馬文軍帶領團隊,分析了廣州地區熱浪對人羣死亡率的影響,並得出結論:熱浪(指35℃以上持續3天)可導致廣州人羣死亡率增加4.8%。其中,熱浪對患有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女性、75歲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增加影響更爲明顯。

調查顯示,在廣州,如果夏天晝夜溫差很小,白天與晚上的溫度均很高,會顯著地增加死亡率,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死亡風險明顯高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夏季隔日溫差也會影響健康,調查發現,廣州的夏天如果前後兩日溫度增加2.8℃,人羣的死亡風險會增加9%,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響(18%)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7%)大;而溫差下降4.1℃,則人羣死亡風險下降10%,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下降17%)比心血管疾病患者(下降5%)下降更加明顯。

“由於高溫天氣的出現,導致人體的熱平衡被破壞而產生中暑和其他疾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博士陳祖輝表示,一般在35℃以上的高溫環境中,人們極易中暑。輕微的中暑,會導致頭疼、頭昏、噁心乏力,若不採取保護措施,病情繼續發展,就會大量脫水,症狀會進一步加重,導致極度乏力、反應遲鈍、萎靡不振,更嚴重的就會出現腦水腫、昏迷、全身痙攣、抽風,甚至死亡。

進入酷暑,稍微動一動就汗流浹背。而隨着汗液流失的不僅是體內的水分,還有鈉鹽。加之夏季食品易變質,一不小心容易引發急性胃腸炎,嘔吐和腹瀉易丟失鉀鹽。二者極易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繼而可能引發惡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等嚴重的心血管事件。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劉豐提醒,經常熬夜的上班族,當感到胸悶、胸痛、無力、心慌、記憶力減退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發生心梗就要及時救治,最佳急救時機一般在發病4小時到6個小時內。對於本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夏天尤其要注意溫差和血壓的變化。

夏天室外熱,房間裏空調涼,冷飲多,這種反覆由熱到冷,由冷到熱的環境變化,對心血管患者是極其不利的。冷熱不均、便祕、急性腸胃炎、呼吸道感染等,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的突然發生。而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病號”,更要注意身處的環境,應儘可能保持相對恆定的溫度,開空調不能過冷,以身體一動就微微出汗爲好。

貼士

夏季氣溫高、溼度大,很容易使人體乏無力、口乾舌燥,這是熱傷氣、溼困脾造成的。養生專家建議,此時選食一些有益氣固腎、降溫消暑、健脾開胃作用的食物,就可以擺脫高溫暑溼的困擾。

專家表示,番茄、葡萄、山楂、檸檬、烏梅、用醋涼拌菜、醋飲料等含酸食物,能收汗斂溼、生津止渴、健脾開胃,可預防和減輕因排汗過多造成的氣虧陰傷。不過,夏季本是多汗時節,如果斂汗過度,又會出現溼多困脾之象。因此,這類食物也應注意適量食用。

此外,適當多食用苦瓜、蓮子、芹菜、香椿等口感較苦的食物,能解熱祛暑、醒腦提神。但有些苦味食物對人體有毒,如不成熟的甜瓜根部和瓜蒂就含有苦味的甜瓜毒素;黃瓜根部受傷易形成苦味毒素;瓠子瓜根蔓部爲鐵所傷,也會形成苦瓠子毒素。這些有毒的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夏季炎熱的天氣,易使人生怒添煩,此時選食蘿蔔、橘子、藕、茴香等清心通氣的食物,對放鬆身心、除煩解悶、振奮精神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當然,要使精神飽滿,主要還得靠加強自身修養,主動調節情志,食物所能起到的作用畢竟是輔助、有限的。

養生專家表示,盛夏由於氣溫高,出汗多,一方面人的唾液和胃裏的消化酶分泌減少,食慾普遍下降;另一方面胃酸濃度降低,胃腸蠕動減弱,消化功能也隨之減弱。中醫認爲,夏天應多吃些涼味帶酸的食物,可以用醋自制一些時令菜蔬,如泡黃瓜、苦瓜等。天氣炎熱時,可以適當吃醋。醋是夏天保健佳品,可促進食物中銅、鋅、鉻、鉀等微量元素的溶解和吸收,有助於人體代謝,從而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同時,醋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促進含鈣物質析出鈣離子,以調節體內酸鹼平衡,減輕消除疲勞,增強胃腸道的殺菌力。

醫學研究表明,食醋有很強的抑菌、殺菌能力。在30分鐘內,可殺死化膿性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赤痢菌等。盛夏,由於人體出汗多,身體抵抗力下降,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病菌就會乘虛侵入。而適當多食用些醋,可以幫助提高胃腸的殺菌能力。如果因爲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煲湯水和涼茶,可以多喝水和含醋的飲料。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