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盲目求瘦未必長壽 老年人適當偏胖更健康

盲目求瘦未必長壽 老年人適當偏胖更健康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0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大致套用以下標準:輕體重:BMI<18.5健康體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28≤BMI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注: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盲目求瘦未必長壽 老年人適當偏胖更健康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

在肥胖人羣日益增多的現代社會,

很多人對這一觀點深信不疑。

但是,臨牀發現,

吃得太素、喜瘦忌胖的老人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

甚至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近年來,國際相關研究發現,在70多歲的人中,超重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10年內死亡的可能性要小;而體重超常不一定會影響到人們的長壽,反而,體重不足者與超重者相比,更多死於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肺炎。

由此可見,太胖不健康,過瘦也會影響壽命。省中醫院保健專家符光雄奉勸老人不必因體重稍有增加而“斤斤計較”,甚至“談胖色變”,更無需因此刻意“清淡”度日。

一半以上老人營養不良

“目前,全國一半以上老人正面臨營養不良的威脅。”符光雄表示,營養不良不但會發生在長期患病的老年人身上,普通老年人也面臨着營養不良的風險,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咀嚼能力下降。老人口腔問題較多,牙齒過敏、牙周炎、牙根鬆動、脫落等都會影響進食和消化。

消化能力衰退。90歲以上老人的消化能力相當於5歲小孩,百歲老人則相當於2歲小孩,這會直接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味覺功能衰退。年老後,味覺功能可能比年輕時下降80%,吃什麼東西都沒味道,導致沒有胃口。

心情不好。老人常因退休、喪偶、孤獨等事感到情緒低落,從而導致食慾不振、消化功能紊亂。

疾病限制營養攝入。如慢性腎病、肝病會限制蛋白質攝入。長期用藥也會影響食慾和營養的吸收。

行動不便。老年人如果失去自行購物或自制膳食的能力,胃口也會大大降低。

捨不得吃。很多老人習慣節儉,什麼便宜吃什麼,甚至只吃主食,從而導致營養不良。

老年人適當偏胖更健康

胃口好、嘴壯,基本上是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這也反映出吃飯對於老人健康的重要性。

國際公認標準是,小腿圍小於31釐米,就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調查顯示,我國老人每日固體食物攝入量只有800克左右,遠達不到1200克—1500克的要求,很多老人處於營養不良的境地。

符光雄表示,“千金難買老來瘦”並不是絕對的,老年人的體型可以適當偏胖一點。以BMI爲例,成年人的BMI指數在24以上,就有肥胖風險。但是最新的國際研究表明,老人把BMI控制在26以下就可以了。老人偏胖一點,抗打擊能力也會增強。

針對老年人胃口不好的情況,符光雄建議,老人每天食物總和裏應有20%—30%是粗糧,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另外,要保證食物的多樣性,穀類、肉類、蔬菜等要齊全,還可以吃一些混合堅果。少食多餐,也更利於吸收。

此外,老人注意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保持好心情,有助於促進食慾,保證進食量,預防營養不良。

健康小貼士:

究竟多重才合適?

衡量體重是否合適的常用標準是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用來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具體算法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所得,即: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米數的平方。

國際標準認爲成年男性BMI低於20屬於體重過輕,高於25過重,20—25之間最健康,而30—35屬肥胖,超過35是過度肥胖;成年女性BMI低於19屬於體重過輕,高於24過重,19—24之間最健康,29—34屬肥胖,超過34是過度肥胖。

但因人種基因不同,有研究認爲不同人種的BMI標準應有所差別,比如,亞洲人的健康指數是18.5至24。

長壽6大法寶

經常喝粥延年益壽

美國著名的老年醫學專家哈維·科恩等人總結了在老年階段保持最佳健康狀態的一些竅門。

1、經常大笑。多項研究證實笑能減輕壓力,提高免疫系統功能,甚至能減輕疼痛。

2、早些睡覺。研究成果顯示:50歲以上的人,如果每晚睡眠6—9個小時,那麼他們的思維能力要強於睡眠時間較少的同齡人。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睡眠質量差的人皮膚會出現過早老化的跡象。

3、每年都做健康體檢和篩查。這對於預防疾病非常有幫助。重要的是及時對心臟病、乳腺癌和結腸癌做具體篩查。

4、玩益智遊戲。益智遊戲會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益,它能激活大腦細胞,讓老人掌握快速學習的能力。

將益智遊戲與體育鍛煉結合起來,會對老年人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產生積極效應。

5、通過參與鍛鍊、合理飲食來抗癌。可以利用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比如注射疫苗。然而,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抗癌的效果,如參加體育鍛煉、食用健康的飲食和保持正常體重,它們都能降低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風險。

6、經常喝粥。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

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對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薦。《隨息居飲食譜》說:“粥爲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

老人健身儘量選擇緩慢活動

健身會增強人們的體質,老年人要想身體健康,心情舒暢就要做好必要的鍛鍊,但是老年人應該進行一些緩慢的健身活動,散步能夠強身健體,但是對於不同體質的老年人來說,散步時該重視的方面還真的不一樣。

散步是老人常用的鍛鍊方式。看似很簡單,其實有大學問,老人身體狀況不同,選擇的散步方式也應略有差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時間和運動量,才能使鍛鍊更有針對性。

體弱的老人柱根柺杖。身體虛弱的老人平衡力較差、重心不穩,行走時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時,最好有支撐物保持身體平衡,比如拄根柺杖。這樣散步時可以適當將手臂甩開幅度大些,步伐邁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參與到運動中來,促進新陳代謝。柺杖以250—350克、不鏽鋼材質的爲好,拿在手裏有沉穩感又不會太重,結實又不易變形。柺杖底端要有橡膠,增加其與地面的摩擦力。柺杖的高度應因人而異,上緣最好與臍部或臍上二指處平齊。每天散步時間依當天體力調整,最多兩次,每次30—45分鐘。骨質疏鬆的老人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柺杖。

體胖的老人延長距離。建議體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離,延長散步時間至一個半小時左右,每天保證兩次散步,不但有助於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心臟的功能。散步的節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結合,開始主要用腳跟着地,在放鬆狀態下走4分鐘,速度保持在每秒鐘走兩步,隨後換成踮腳走,較快地走5分鐘,如此反覆交替,再放鬆地正常走一會兒。另外,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熱量。

患高血壓別選早晨。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壓的老人散步時,不要揹着手、馱背,最好挺胸擡頭,儘量全腳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擺臂,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心臟正常功能。步伐應以中慢速爲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壓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壓最高,傍晚相對穩定,因此最好晚飯後散步。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患冠心病的老人應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適心率爲每分鐘不超過“170-年齡”。如65歲的老人,170減65等於105,則他走路時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別超過125次/分鐘。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建議結伴而行,隨身攜帶藥物,以防出現危急情況。

患糖尿病不能餓肚子。餓肚子散步容易導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飯後30分鐘或1小時散步。另外,宜緩不宜急,應按照平時的步速散步,一秒鐘一步或兩秒鐘三步即可,以身體發熱、微出汗爲宜,每次散步15—40分鐘,每天1—2次。(生時)

人老腸道先老老人要學會護腸道

人體老化從腸道開始。專家表示,老年人的腸道的確比較脆弱,主要是因爲他們的腸道已經“勤懇工作”多年,抵禦有害細菌的能力減弱,更容易發生感染。

專家提醒,老年人首先要把住“入口關”。保證營養均衡,多補充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把蔬菜做得軟爛一些,有助於消化;每天喝一小瓶酸奶來補充益生菌;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隔夜的剩飯菜,更不要吃生冷變質食品;在家烹飪時,生食及熟食應分開處理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保證作息規律,戒菸限酒。

此外,飯後要及時漱口,去除口腔內食物殘渣和部分軟垢,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養成飯前便後以及從公共場合回家後勤洗手的習慣,避免病從口入;定期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預防消化性胃潰瘍;腸胃不適時,不要盲目吃黃連素、氟哌酸等藥物,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此外,飯後按摩臍部也可護腸道。中醫認爲,臍腹部相當於胃幽門腺的腸腺部位,頻頻摩擦可使胃腸蠕動加快,幫助消化和排泄。方法如下:雙手搓熱後,捂在肚臍上,然後以肚臍爲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不少老年人有飯後散步的習慣,但最好飯後休息20~30分鐘再散步,也可以邊走路邊摩腹。

不良姿勢引發緊張型頭痛

鍛鍊配合藥物可緩解

緊張型頭痛又稱肌收縮性頭痛,是最常見的慢性頭痛,佔頭痛患者的40%,主要表現爲雙側枕部或全頭緊縮性或壓迫性,輕、中度非搏動性頭痛。此病病因尚不確切,可能與多種因素如肌肉、肌筋膜的血液循環障礙,致痛物質的局部聚集及情緒因素導致頭部及頸肩部肌肉持久收縮、痙攣和缺血有關。緊張型頭痛的發病與社會心理壓力、焦慮、抑鬱、精神因素、肌肉緊張、濫用止痛藥物等有關。

據專家介紹,緊張型頭痛患者多爲年輕人,女性多見,疼痛通常位於頂、顳、額或枕部,呈持續性、非搏動性、輕或中度鈍痛,患者常常感覺像帶子緊箍頭部一樣,或是頭周緊縮感、壓迫感、沉重感。疼痛部位肌肉有觸痛或壓痛,頸肩背部肌肉有僵硬感。頭痛可持續數週、數月甚至數年,幾乎每日出現的雙側枕部非搏動性頭痛又稱慢性每日頭痛。

許多患者發作期和間歇期常有精力衰退、失眠、焦慮和抑鬱等症狀。患者不伴有噁心、嘔吐、畏聲或畏光、視力障礙等前驅症狀。緊張、焦慮可誘發本病。可併發失眠、抑鬱及其他顱內併發症等。

緊張型頭痛的發作與長期焦慮、神經緊張、過度疲勞有關,首先應避免精神刺激,生活規律化,禁菸禁酒。長期處於不良工作姿勢,使頭、頸肩部肌肉持續收縮,也會導致頭痛症狀,因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

據介紹,養血清腦顆粒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鉤藤、雞血藤、夏枯草等。這幾種成分組合,能夠擴張腦血管,改善血流阻滯及血流障礙,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增加大腦供血供氧,降低血管阻力,緩解血管痙攣,並具有良好的鎮靜鎮痛作用。(曉原張豔秋)

吃紅薯緩解老人便祕

老年人的養生保健離不開飲食,許多老年人經常出現便祕,吃什麼能夠緩解便祕呢?其實,老年人吃紅薯能夠很好地緩解便祕。

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有效刺激腸道蠕動和消化液分泌,對消除便祕很有幫助,同時還能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生率。紅薯富含鉀和維生素C,有助改善人體水腫現象。如果在膳食纖維基礎上再攝取少許油分,潤腸通便的效果更好。因此,紅薯煮熟後淋上少許初榨橄欖油,潤腸效果也會更好,可以替代部分主食。

紅薯的熱量小,只是同樣重量大米的三分之一,甚至含有的脂肪和膽固醇量幾乎爲零,而且紅薯對於糖類轉化爲脂肪有非常有效的阻止作用,對於控制體重也很有利。

紅薯糖量高,空腹吃時會產生大量胃酸,使人有“燒心”的感覺。紅薯還含有一種氧化酶,在胃腸道里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吃得過多,會出現腹脹、打嗝等症狀。

治療老年特發性浮腫

多選擇含鈣豐富類食品

許多老年人有腳踝或下肢出現浮腫的現象,當用手指輕按這些部位時,肌肉凹陷,不容易恢復。尤其是久坐後,兩腿脹得難受。用手按壓小腿,一按一個坑。一些人一見腿腫就認爲腎出了毛病,盲目使用利尿藥物。其實引起下肢浮腫的原因有很多,不要亂用利尿藥,那樣不但會延誤病情,而且還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甚至損害腎臟功能。老年人腿部出現浮腫,一部分與心、腎、肝和內分泌疾病有關,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特發性老年性浮腫。這類浮腫多因老年人皮下組織間隙疏鬆、水分容易滲入組織間隙而形成皮下水腫。此外,老年人的血管舒縮功能和汗腺分泌功能減退,經過皮膚蒸發的水分減少,且心臟、肺臟、腎臟功能減退,內分泌功能也不夠穩定。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使體內水鈉瀦留於皮下間隙,加重皮下水腫。所以,老年人出現腿腫不用着急,首先要搞清楚病因。如屬於特發性浮腫,無需治療,通過科學飲食調理都可改善。

1、選擇含鈣豐富類食品。鈣攝取不足會影響神經的傳導,甚至產生肌肉痙攣,加重腿足腫脹的程度。

2、多食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西瓜、葡萄、柚等。因爲含鉀的食物,能緩解過多鹽分導致的水腫型虛胖。

3、“瞄準”B族維生素,如海苔、芝麻、花生等。因爲維生素B1可改善雙腿的疲勞甚至浮腫。維生素B2能加速脂肪的代謝。

4、多吃含有維生素E的食品。因爲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使您的腿部肌肉充滿活力而不鬆弛。植物油、瘦肉類、乳類、蛋類、綠葉菜及各種乾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此外,飲食應適當節制,少吃糖、脂肪和咖啡等刺激性的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水分和纖維,它們能幫助您消除雙腿的浮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