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如何讓社區居民“黏牢”家庭醫生

如何讓社區居民“黏牢”家庭醫生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長寧區10家街道(鎮)的社區衛生中心,這裏以社區大片及居委會爲“轄區”,除了地處華山路泰安路口的“總部”,另有4個社區衛生服務分站和17個深入到住戶密集地的家庭醫生“組合”。如今無論在陳家巷、紅莊,還是在張家宅、田渡,黃耀庭、袁志敏、嚴志麗、仇曄他們,可都是家家戶戶“叫得應”的醫生了。

如何讓社區居民“黏牢”家庭醫生

硬件改善

抓藥配藥不再爲難

年屆八八的何老太算得上是標準的老年慢性病人。住在新華社區十多年,若要問起近來最讓人窩心的幾件事,她一定會提到“看病配藥”4個字。

因爲年紀在往上走,單純的高血壓漸漸影響到了心臟,再後來,血糖也有點“管不牢了”。何老太是位退休教師,每一次病情有變,她都會去三甲醫院找專家。“調整好用藥,就要長期吃下去,還要定期做監測。可是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常缺這藥少那藥,還處方限量。再講了,在社區做驗血查心電圖啥的,我總歸有一點不放心。”於是,何老太只能選擇過幾個禮拜跑一趟大醫院,儘管那裏人山人海。

最近一年裏,情況變得越來越好了。指着“簽約”程醫生剛剛爲她老夫妻倆配好的一堆藥,何老太一一數落開了:我們兩個人都是高血壓,但專家開的藥社區醫院都沒有。老先生無奈將“代文”改成了其他藥,我的“科素亞100mg”,則很長時間裏都是女兒跑到大醫院幫我代配的。現在好了,基本都有配了,連老先生前列腺要用的“保列治”,社區都有。

元旦前夕,老太太突發短時間“意識不清”,急診送中山醫院救治。出院複診後,繼續隨訪配藥的事兒又回到了社區。“除了針對心臟室速急救的‘可達龍’社區真沒有,其他藥都有。新增加了一個擴張血管的‘欣康’。我特意問過程醫生了,它的化學名叫單硝酸異山梨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其他商品名的同類藥。我們放心了。”一旁的老先生插話道。

服務配套

緊密互動隨時轉診

聽完何老太夫婦的故事,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白朝暉主任和他周圍在場的幾名全科醫生都會心地笑了。

上週四是袁志敏這個月的第一次“下點”門診,估計到可能人特別多,她一早7點鐘就開診了。“一屁股坐下去,一直看到12點40分,101個病人哦!”出了門診又馬不停蹄,下午開了個“如何防跌倒”講座,同樣被聞訊而來的老年人圍了一個水泄不通。袁醫生覺得,現在做家庭醫生越做越踏實,“政策扶持”的原因肯定佔了大頭。比方說對簽約居民服務情況的考覈及獎勵,長寧區衛計委的指標不是“簽約率”,而是“有效率”,“即對你家庭醫生有服務需求的、跟你簽了約的居民,他(她)的需求,你滿足了?!”

黃耀庭副主任醫師是外地二級醫院的大內科醫生“轉行”而來。“分管”的居委會有約4200名常住居民,他與護士汪娟“搭班”簽約的服務對象目前基本穩定在1500-1600人。比例不見得特別高,然而從“坐班制”到下社區,再到現在有很多老年病人願意“跟”着他這個家庭醫生,黃醫生內心深處還是有幾分滿足—一是大部分簽約者是對社區醫療有真實需求的退休人員,“其中的大部分我們都認得,還搞得清他(她)主要啥毛病”;二是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每個月至少會去看他的門診一至兩次;三是他有100多箇中青年簽約居民會用微信與他熱絡互動,問“我這個月血壓一直超標,是否一定要用降壓藥了”的有之,問“小孩37.5℃,要不要去趟醫院”的有之。

“關鍵的關鍵還有一條,我們每個家庭醫生手裏,都攥着一把可以直通上級醫院專科醫生的‘轉診單’!”嚴志麗醫生手裏一月份就轉診出去5名病人,其中一人是簽約陳姓女病人59歲的愛人李先生,一次隨訪陳女士時“意外”發現李先生的異常,轉往電力醫院,證實是新發的腦梗。回到社區康復後,李先生自然也成了嚴醫生的簽約病人。

管理創新

兩天門診一天上門

在全市率先實現“家庭醫生全覆蓋”的長寧區,迄今71萬常住人口中僅有21.7萬居民與149名家庭醫生簽約,家庭醫生簽約率爲34.81%,簽約對象社區定點就診率爲68.35%,家庭醫生定點就診率達35.16%,如何考量這些問題,區衛生計生委江萍副主任脫口而出的說法,主要看雙方的“黏度”。

“都說要改變居民的就醫習慣,增加他們對社區醫療的認同感和對家庭醫生的依從性,但事實上如果只求高‘簽約率’,分級診療的目的恐怕無法實現。”長寧區曾經選擇在程橋街道搞了一項居民社區醫療服務需求(包括簽約、上門、康復、護理、預防接種、家庭病牀等等)的全面調查,結果,0-100歲的“全人羣”需求比例爲38%,其中絕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心中有了“底”,長寧區便與醫保部門聯手,設計了一種叫“有效簽約”的新管理模式,充分考慮家庭醫生的真正需求對象是患有各類慢性病的老年人,要求參與簽約的家庭醫生固定每週有兩天在社區衛生中心門診、兩天下站點、一天上門服務;通過不斷溝通與相互適應,簽約居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社區“定點”解決基本醫療需求;老年慢性病人簽約後,他們應該有超過七成醫療行爲發生在社區。如此,簽約方爲“有效”,醫生才能獲得相應的服務津貼。

“有效簽約”摒棄了盲目追求數量帶來的壓力,家庭醫生可以一門心思爲需要服務的對象服務好。年輕的仇曄醫生被分在了距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較遠、常住人口相對偏少的田渡片區做家庭醫生,“開始的時候,一週下去兩個半天門診仍門可羅雀,心裏會有點急。好在是要求我們紮紮實實做‘有效簽約’,一點一點擴大影響,一點一點贏得居民信任。現在這裏的站點一週5天都有門診,昨天看了160號了。”仇醫生頗有信心。

技術支持

深度調研滿足需求

與此同時,市區兩級政府、衛生計生部門通過加大投資與整合力度,爲長寧區家庭醫生構建起堅強的技術支持平臺:

建立遠程中心以集約化服務方式,將臨牀檢驗項目外包第三方檢驗公司;聯合上級醫療機構,建設了覆蓋全區的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創面修復專科遠程醫療中心、遠程超聲診斷中心、遠程放射診斷中心。也就是說,長寧居民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中心或拍片或B超或心電圖,到手的報告,全部都由系列另一端的三級醫院專家作最終“讀片”確認。僅2014年一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的遠程心電圖、B超、放射拍片38205人次。

健全轉診機制逐步與華東、仁濟、中山等醫院,努力建立不同樣式的轉診機制,幫助居民能夠方便地通過“全科-專科”的通道,解決重病診治的需求。華東醫院目前有10支專家團隊與長寧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院方還設立專門的接待窗口,由家庭醫生轉診的患者可以不用再排隊等候。同仁醫院則有專人負責,爲區內家庭醫生轉來的病人再作推薦和聯絡,幫助安排最合適的下一步診療。全區149名家庭醫生,人人手裏都有“綁定”的上級專科醫生“關係”。

完善藥品清單“配藥”是社區醫療的一個熱點。長寧區衛生計生委不繞開這塊“硬骨頭”,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一種“適度放鬆”的做法:在市基本藥物目錄之外,允許各社區衛生中心根據大多數簽約居民的慢性病治療需求(家庭醫生先提出申請,再由中心彙總討論決定),另外增加30種藥物作爲補充;簽約慢性病人常用的一次處方量,可以設限爲一個月的量,稱爲“長處方”。

實踐結果證實,雖然只增加了區區30種藥,事實上居民一般的用藥需求已基本滿足,“配藥難”“配藥煩”的抱怨大大減少。如若從更高的層面看,慢性病患者通過社區門診“長處方”獲得基本醫療,並不增加藥品消耗,還或整體減少了門診費用和醫生的無效勞動。

長寧做實基層醫療的積極態度,值得各方點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