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不惑之年肚痛不止 原是肚裏長“珍珠”

不惑之年肚痛不止 原是肚裏長“珍珠”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季乾燥,年終酒會頻繁,腹部悶脹不適,甚至痔瘡發作都是尋常事,更有嚴重的病患,甚至涉及結腸息肉、腸腫瘤……由於痔瘡症狀與腫瘤病變有相似之處,部分有“痔”之士也聞癌色變,心有隱憂。

不惑之年肚痛不止 原是肚裏長“珍珠”

以爲“有痔”結果肚裏長“珍珠”

43歲的周先生腹部長期悶脹不適,有時還隱隱作痛,最近一段時間還老是便血,他以爲自己長了痔瘡,又擔心肚子裏有更嚴重的問題,畢竟已過了不惑之年,於是請假來到肛腸醫院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周先生的肚子裏,從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再到直腸,一共長了0.2~0.3CM,0.5~0.6CM,大大小小100多顆息肉!像“珍珠”一樣,共有80多釐米。在距離肛門50CM處還有一個3.0~3.5CM大小的腫物,表面充血糜爛。手術切除後做病理檢查,確認這是一個腺瘤。至此,困擾周先生已久的病因終於水落石出。據悉,他已在醫院手術治療後身體恢復良好。

肚子裏哪來這麼多息肉?

結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隆起性病變,說直白點,就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結腸息肉開始很小,但是因爲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發病關係非常密切,所以醫生對結腸息肉非常重視。

人的腸道內爲何會長這麼多肉疙瘩?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謝宏偉介紹說,息肉的形成與遺傳、年齡、感染、生活習慣等因素都有關係。臨牀觀察發現,息肉的形成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據一份統計表明,如果家族中有人得此病,那麼有約20%的機率傳給下一代,比如父親是息肉病變,子女患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3倍。關於感染,有報道認爲腺瘤性息肉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年齡方面,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40歲以後呈高發趨勢。

飲食生活習慣方面,食物中含纖維多,息肉的發生就少,反之就多。吸菸也與腺瘤性息肉的密切關係,吸菸史在20年以內者多發生小的腺瘤,而吸菸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發大的腺瘤。據悉,獨里長“珍珠”的周先生就喜辣,且抽菸喝酒,這次手術後,他已經把煙戒了,酒也要少喝。另外,久坐少動也是結腸息肉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結腸息肉並不是一切了之

一旦發現腸內有息肉,無論是哪種都應切除。對於小於2釐米的良性息肉,可以直接在腸鏡下切除;大於2釐米的息肉,若無法在腸鏡下切除,可先取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確診息肉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改日再在腹腔鏡下做切除手術。手術之後並不就萬事大吉,必須堅持隨訪,因爲約三分之一的腸息肉是多發性的,在原部位摘除息肉後,別的部位還可能長出新的息肉。曾經有過結腸息肉病史者都應該遵醫囑複查,爭取早期發現病變。

謝主任介紹說,腸道息肉主要分爲腺瘤、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炎性息肉。從年齡分佈來講,腸息肉比腸腫瘤早發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腸腫瘤病變都是由腸腺瘤變化而來的。腸黏膜轉變成腸腺瘤性息肉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從腺瘤性息肉轉化爲腸腫瘤病變的時間約爲5年,所以在腺瘤性息肉尚未轉變爲腸腫瘤病變時就將其摘除,能減少腸病變的發病機率。

40歲以後是腸息肉和腸病變的發病高發期,要引起注意,建議去醫院做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家族性遺傳傾向易感人羣若有多發性息肉,又不適時治療,隨着病程的延長,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最終將發生腸腫瘤病變。

腫瘤專家指出,定期接受體檢篩查,能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發展到中晚期。結直腸鏡檢查是預防腫瘤病變效果最好的手段之一,一是因爲出現腸腫瘤病變前即腸息肉時,一般需要5~10年才能發展爲病變;二是因爲臨牀上痔瘡和直腸病變有很多相似的症狀,治療痔瘡時醫生“順便”可篩查,而結腸鏡檢查能100%發現息肉和腸病變。讓醫生們擔憂的是,患者有症狀,卻因爲怕麻煩不做檢查,自己又意識不到會發展到腸病變。據介紹,現在醫院開展義診和免費篩查,就是希望普及預防腸癌的科普保健知識,引起市民的重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