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崔湧,一路相隨的“醫生之眼”

崔湧,一路相隨的“醫生之眼”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藏族患者管我們醫生叫安吉拉,就是天使的意思。”崔湧笑着說道。十天前,這位45歲的影像科醫生還在拉薩市人民醫院手把手教徒弟們操作核磁共振儀器,完成爲期一年的醫療組團式援藏工作。“在那裏我能靜下來反思這些年做的醫療和科研工作。”平靜,是崔湧給人的第一感覺,也是一個影像科醫生的必需素養。

崔湧,一路相隨的“醫生之眼”

1991年,崔湧作爲國內第四批影像診斷專業醫學生進入天津醫科大學。“以前患者不叫我們‘醫生’,總說‘師傅,給我拍個片子’。”崔湧解釋,實際上,醫學影像學在診治流程中十分重要,從疾病初期的確診、治療方案的制定、藥物的療效,影像醫生都提供精準的信息參考,經常被稱作“醫生之眼”。因此,不論是內科、外科、門診、手術,影像醫生們幾乎出現在每一個患者入院、痊癒或生命終結的全過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如影相隨。

“哎……”談到他曾經陪伴了三年的一個年輕患者,崔湧無奈地搖頭。那是一個20歲風華正茂的小夥子,不幸被神經內分泌腫瘤纏上。主治醫師找到崔湧,希望他研究的核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能更精確監測出治療效果,以便開展下一步治療。“情況好轉很多呀!”每次男孩來檢查,崔湧都鼓勵他。兩年多的跟進治療,他們成了朋友,男孩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每次述說檢查結果,對崔湧來說,都是內心的折磨,“他那麼年輕,如實相告會是一種打擊。”面對追問,崔湧總是輕描淡寫,“還得進一步分析和檢測”,這樣善意的謊言陪伴着男孩平靜地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多年高強度的讀片工作讓45歲的崔湧已花了眼,發藏銀絲。“醫生就是要陪伴更多人,犧牲一些,但沒理由不做。”春節後,崔湧將第四次飛赴拉薩,幫助他惦念着的另一羣人。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