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女人引起宮寒的原因 宮寒如何調節

女人引起宮寒的原因 宮寒如何調節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女性朋友會有宮寒的現象,那您知道宮寒的症狀有哪些嗎?宮寒是什麼引起的呢?宮寒吃什麼好呢?相信一定有很多女性朋友都很關心這些問題吧,那麼就請看下文吧。

宮寒是什麼引起的

1、體質

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其主要表現爲: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熱。寒性體質大多由後天因素造成,居住環境寒冷、嗜好寒涼食物、過勞或易怒損傷身體陽氣等等,這些都是讓身體偏寒的常見原因。另外,還有一部分遺傳因素。也許你的父母體質偏寒,或者是你出生時,他們年齡比較大,身體陽氣逐漸減少,這會直接導致在你的基因上寫入寒性體質密碼。即使和別人處在相同的條件下,你更容易出現宮寒的症狀,所以除了小心防寒之外,還要長期溫煦身體。

2、空調房

女人引起宮寒的原因 宮寒如何調節

辦公室裏,永遠是四季恆定的24℃,空調冷氣拒驕陽於千里,離你近在咫尺。殊不知,此時你的子宮正在受着外界寒冷的折磨,你又有多少熱量禁得起這樣消耗呢?不知不覺間,寒氣侵入身體,女性特有的臟器--子宮,首當其衝,宮寒不遠了。

3、快速減肥

無論採取節食、運動,還是吃藥,減肥途徑都是做到消耗大於攝入即可,但必須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果用很短的時間達到瘦身目的,那就只能用健康作爲代價了。快速瘦身無非是採用峻烈猛藥、以非正常手段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脂肪。這在中醫看來,等於身體在短時間內丟失了大量的能量性物質,寒邪很可能乘虛而入,攻擊子宮。

4、冷食太多

在中醫養生傳統中,女性體質屬陰,不可以貪涼。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冷飲、冰茶、瓜果等寒涼之物也不可以貪多,更何況那些一年四季舉着冰激淋的人。吃了過多寒涼、生冷的食物後,這些食物進入體內會消耗陽氣,導致寒邪內生,侵害子宮。所以中醫的吃涼指導主要適用於女性。

5、流產

胎兒的生長,需要消耗女性大量的能量物質,所以懷孕中的部分女性會有一個很不舒適的身體和佈滿色斑的面容。而流產就相當於突然全部扔掉那些能量物質,需要損耗人體大量的陽氣,如果修養不到位,陽氣久耗,子宮失去溫煦,宮寒隨之產生。

6、腎虛

腎虛,中醫所講的宮寒引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腎虛而導致的,在《紅樓夢》中,鳳姐小產後自恃強壯,仍然籌劃理事,身體虧虛下來,添了下身出血不斷的症狀,直到放手休息,調養了八九個月才漸漸恢復過來。這就是典型的由於懷孕造成腎臟壓力過大而導致腎虛,加上宮內餘毒未清而造成宮寒,給身體素質帶來巨大的傷害,而對這種宮寒的處理現在都有比較好而且快的方式。

宮寒的症狀

女人引起宮寒的原因 宮寒如何調節 第2張

1、發胖。宮寒者的另一表現是渾身發胖,並伴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月經過少、不排卵等症狀。子宮熱量不足,爲了維護自身的生理機能,脂肪就充當起“護宮使者”,子宮越冷身體就越需要囤積脂肪,從而引起發胖。

2、月經異常。經前小腹有墜脹感,並出現白帶增多、腰痠或痛、兩乳脹痛等現象,少數有反胃、作嘔反應;行經腹痛,小腹發涼,月經色黑有血塊,個別女性痛經達到難以忍受之程度。

3、經痛腹痛。下腹寒冷有時作痛,經期有時錯後,色淡而量少,精神較差,平時腰痠腿軟,小便較多,月經量少,性慾減退,舌質淡苔白,脈沉。真陽不足的則腰痠如折,面色黯黃,自覺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溫,主要腳冷而疲軟,口淡而無味,喜食辛燥,月經略有錯後,有白帶,小便頻或失禁,舌質淡,苔白膩而滑,脈沉弱。

宮寒吃什麼好

1、烏雞煮益母草:主治宮寒不孕。

女人引起宮寒的原因 宮寒如何調節 第3張

食材:烏雞1只,益母草500g(分4份,分別用酒、醋、薑汁、川芎汁浸透炒幹),當歸120g、續斷60g、姜18g。

做法:將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雞膛內,用清湯煮,雞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雞骨並藥渣焙乾爲末,加當歸、續斷、姜爲末,煉蜜爲丸。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

2、紅花暖宮蛋:主治氣虛夾瘀不孕。

食材:雞蛋1只,藏紅花1.5g。

做法:取雞蛋打一個口,放入藏紅花,攪勻蒸熟即成。

用法:月經來潮的第二天開始服,每天吃1個,連吃9個,持續服3-4個月經週期。

3、當歸遠志酒: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或氣血不足者。

食材:全當歸、遠志各150g,甜酒1500g。

做法:將當歸與遠志用紗布封好,以酒浸泡,密封。7日後可開取,去渣備用。

用法:每晚溫飲,隨量飲之,不可間斷。酒用盡,依法再製。

結語:通過以上的介紹,女性朋友對宮寒的相關知識是否有了更多的瞭解了呢?宮寒會導致發胖、月經異常3、經痛腹痛等症狀,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了,以上小編還介紹了宮寒的食療法,女性朋友可以試試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