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脊柱 人體健康“承重牆”

脊柱 人體健康“承重牆”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海鷹

解放軍306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全軍脊柱外科中心主任馬華鬆


脊柱內連五臟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被稱爲人體的“第二生命線”,也是身體健康的“承重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脊柱退變疾病的全球發病率高達5.7%。10月16日是“世界脊柱日”,《生命時報》特邀權威專家詳解脊柱疾病。

脊柱 人體健康“承重牆”

頸肩痛,頸椎病前兆

頸椎是脊柱的第1~7節,它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也較大,很容易發生勞損。

按臨牀表現來分,頸椎病有很多種,但以神經根型常見。它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壓迫頸神經根,引起肩部、手臂及手部麻木和疼痛,還伴有偏頭痛、眩暈、噁心等症狀。一般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容易患病,但近年來長期伏案、用電腦、低頭及開車的年輕人也容易患病,主要集中在頸椎病早期——頸肩綜合徵,即由於長期姿勢不良,肩頸部肌肉、韌帶處於緊張狀態而引起的頸背部疼痛。“該病在臨牀中最常見,也最‘難治’,無法抗拒的生活壓力和習慣,讓很多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仍不可避免地繼續工作並損傷着頸部。”解放軍306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全軍脊柱外科中心主任馬華鬆說。

此外,椎動脈型和脊髓型頸椎病也較常見。前者有不同程度的眩暈及聽力、視力障礙,還可能突然暈倒。後者是頸椎間盤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導致脊髓直接受壓,患者輕則肢體麻痹,重則全身癱瘓。

骨頭鬆,胸椎先遭殃

胸椎佔脊柱的第8~19節,它與肋骨形成“包圍圈”,保護心肺功能。

臨牀中,胸椎整體患病率較低,一般以骨質疏鬆性脊柱畸形和壓縮性骨折常見,多發於絕經後的中老年女性。因爲女性絕經後,體內雌激素陡然下降,骨量明顯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大大增加,最終會導致塌陷、骨折等。胸椎後凸是骨質疏鬆症患者的特徵性表現,也是骨質疏鬆性脊柱畸形的最主要表現之一。

此外,暴力衝擊、重體力勞動以及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也會使胸椎受損。患者常表現爲胸背痛、背頸肌肉僵硬、駝背,不能提重物,重者還會頭痛、噁心、胸悶。經常搬動重物的工人、快遞員等都是高危人羣。

脊柱 人體健康“承重牆” 第2張

腰突症盯上年輕人

腰椎佔據脊柱的第20~24節,雖然沒有頸椎靈活,但它承擔着整個上半身的重量。轉身、彎腰等,受力都是腰部,因此勞損情況也偏多。

椎間盤是承擔減震作用的主要結構,因此臨牀中該部分的損害很常見,即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一般會出現腰痛、下肢麻木疼痛,嚴重者不能活動、起身等情況。一般該病好發於20~60歲人羣,男多於女。馬華鬆說,近年來20歲左右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明顯增多,與當下年輕人身高或體重偏高有關。這會使他們的腰椎受力更大,再加上不良姿勢以及外力衝擊等,導致其很容易受傷。

中老年人羣的腰椎管狹窄也是臨牀中常見的一種腰椎病,主要由骨質增生、纖維組織增生肥厚、椎體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等造成。該病的疼痛和麻木感會蔓延至坐骨神經、下肢等,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大小便失禁、間歇性跛行等。

骶尾骨折偏愛女性

隨着年齡增長,脊柱的多節骶椎和尾椎會逐漸融合,最終佔據脊柱的第25~26節。它們與左右髖骨構成骨盆,能傳遞重量及支持、保護內臟。除了韌帶,此處還有豐富的肌肉,因此,受損機率較小。臨牀上主要以跌坐、撞擊而導致的尾骶骨折常見,因爲男性尾椎較向內彎,女性尾椎較直且長,所以女性更易受傷。一般情況下,輕微骨折、錯位通過休息即可恢復,不必特殊處理;僅有少數移位嚴重,影響到骶髂關節健康、肢體活動不便的患者,才需要手術。

脊柱 人體健康“承重牆” 第3張

人老脊柱也會老

脊柱中央的椎管內有31對脊神經,不僅能指揮四肢運動,還影響着心臟、胃、腸等內臟的神經信號傳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海鷹說,脊柱病變與胳膊、大腿的骨骼病變不同,它會導致脊髓和脊神經受壓迫,進而刺激到全身不同部位的神經,產生麻痹或癱瘓。

“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碰到脊柱病。”劉海鷹說,脊柱病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80%的脊柱病都是退行性病變。最初可能只是關節存在輕度錯位、失衡、偏歪等,導致脊柱受力異常,呈亞健康狀態;久而久之就會發生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縮性骨折等器質性病變。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脊柱平均從25歲就開始退變,所以中、老年人是脊柱病的高發人羣。但隨着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盛行,“低頭族”隨處可見,脊柱病發病率逐漸增多。

脊柱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組成,由於每部分作用不同,因此其勞損程度、常見病也不同。

孩子最要防脊柱側彎

我國脊柱側彎的發病率爲1%~2.7%,在3億兒童和青少年中,患者數目可達600萬,並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脊柱側彎根據發生部位不同可分爲胸部、腰部和胸腰部聯合側彎等,女孩多於男孩。除了特發性及先天性脊柱側彎外,該病還與長時間伏案寫作業、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單肩背書包或一些單邊牽拉的運動行爲等有關。

劉海鷹建議,兒童、青少年都處在生長髮育期,家長最好每隔兩三個月對孩子檢查一次。讓孩子身體前屈至90度,從正面觀察其肩、胸、腰兩側是否在同一水平線。正常脊柱兩側軀幹對稱。輕度非進展性脊柱側彎可通過量身定做的矯形支具並輔以牽引、按摩等,達到康復。但若拖延不治,就會畸形,影響心肺功能,甚至會癱瘓。嚴重的脊柱側彎需手術治療,但出血、脊髓損傷的風險較大。

脊柱 人體健康“承重牆” 第4張

四個動作護脊柱

治療脊柱病,大多先採用牽引、推拿、口服止痛和神經營養類藥物等保守療法,如果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就要考慮手術。專家們表示,從年輕時開始預防和延緩脊柱退化纔是對脊柱最有效的“治療”。

1.聳肩。以每次3秒的速度,交替聳左、右肩,然後雙肩前後畫圈聳動,每種動作8~10個/次,每天做2~4次。2.平臂轉腰。保持脊柱挺直,兩手交叉屈肘平舉於胸前,與肩同高,然後頭部與手臂一起,平行地向左右轉,90度爲宜,頻次與聳肩一樣。3.舉臂。直立身體,雙手上舉伸直,停頓3秒後緩慢放下,放鬆後再舉臂,頻次同上。4.抱膝含胸。取坐位,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盡力上提使足底接近椅面,雙手抱膝、上身俯至胸腿互貼,深呼氣,吸氣復原。頻次同上。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