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母嬰保健 > 小兒發燒:永遠問不完的問題

小兒發燒:永遠問不完的問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爲什麼突然發燒?發燒會不會燒壞孩子?爲什麼吃了退燒藥還會再發燒?有沒有辦法讓孩子不再持續發燒……
當孩子發燒時,父母常常有很多急於讓醫生回答或解決的問題。
雖說,孩子發燒是再常見不過的症狀。可是,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還是會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即使是一位很理智的父母,也不免會焦慮、擔心。
的確,發燒使孩子的精神變弱;高熱還會使孩子出現神志恍惚,甚至抽風。

那麼,該如何面對發燒的孩子,又該如何進行家庭治療和預防呢?

提問1:體溫增高幅度大,該吃退燒藥嗎?

昨天夜裏,2歲的樂樂特別煩躁、睡眠也很不安。媽媽發現他有些發燒,體溫達37.8℃。樂樂平時體溫只有35.8℃~36.0℃,媽媽認爲既然體溫增高的幅度較大,於是,便給樂樂服了退燒藥。

第二天,帶孩子來看我時,媽媽問的問題之一就是:該不該給孩子吃退燒藥?

幫樂樂媽媽作分析

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病毒、細菌等病菌侵入人體所致。人體爲了抵抗並殺滅它們,便採取了一種自我保護性質的反抗措施—-發燒。實際上,發燒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孩子正在努力與病菌抗爭,而且,這種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由於孩子大腦發育尚不成熟,過高的體溫(超過39℃)可刺激大腦皮層,出現異常放電,即可出現驚厥。

預防體溫過高,避免出現高熱驚厥,是服用退燒藥的最基本的理由。

體溫超過39℃可引起大腦皮層不穩定,但不是說,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驚厥。高熱驚厥往往有遺傳傾向,瞭解雙方父母家族高熱驚厥的歷史,有助於預測孩子出現高熱驚厥的可能性。不論孩子的基礎體溫如何,還是等孩子體溫達到38.5℃以上,再給孩子口服或肛門內使用退燒藥物。

過早服用退燒藥物,將孩子體溫保持在37℃以下,會削弱人體對病菌抵抗的能力,使病菌更易於在體內擴散,無形中助長了病菌對人體的侵害。我們希望服用退燒藥後的效果是將體溫保持在37℃~38℃之間。

爲什麼不等到39℃

爲何孩子體溫達到38.5℃就給退燒藥,不是39℃纔可能引起孩子大腦皮層不穩定嗎?這是因爲服用退燒藥物後,藥物被人體吸收併發揮作用需要一定時間,一般爲20~30分鐘; 38.5℃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就是爲了儘可能避免在退燒藥物起作用之前孩子體溫已超過39℃。

提問2:燒退了,還能看出得了什麼病嗎?

1歲的妞妞生後第一次出現發燒,而且體溫達到了近40℃。看着被“燒”的滿臉通紅、精神萎靡、微微顫抖的孩子,全家人急得不知所措。雖然,大家都知道應該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可是怕退燒後不利於醫生對孩子的疾病狀況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所以,抱着“滾燙”的孩子衝往醫院。

給妞妞家人作分析

幾乎每個家長都有同樣的經歷。孩子第一次出現發燒時,全家人都會慌亂一團。其實,孩子出現了發燒,說明孩子進入了成長的新的階段。發燒是人體對抗病菌的一種能力,可發燒的高低由大腦內體溫調定中心來控制。如上述分析提到的,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夠成熟,大腦內體溫調定中樞限定體溫的能力有限,往往出現高燒。當然,高燒又可以刺激本不成熟的大腦出現異常放電,出現驚厥。所以,對於孩子發高燒,我們主張及時使用退燒藥物。

至於發燒會不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其實,發燒只是一些疾病過程中最早、最突出的表現,而不是唯一的表現。醫生會綜合孩子的表現、家長的敘述及客觀的檢查來作出最終的診斷和治療。大可不必擔心服用退燒藥物會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孩子高燒時,可導致大腦皮層穩定性下降,只有極少數孩子出現驚厥,而大多數都會出現一定的精神症狀,多表現爲精神弱,對外界曾非常感興趣的事情失去原有的興致,甚至出現精神萎靡,說胡話等。當服用退燒藥物,體溫一旦下降到38℃以下,孩子的精神症狀就會自行消失。待高燒再起時,又會出現。

另外,高燒還可使外周毛細血管收縮,以致心臟供血出現調整,主要提供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所以,孩子會出現手腳發涼,全身顫抖。這時,孩子會出現軀幹很熱,滿臉通紅,而手腳冰涼。服用退燒藥物,體溫降至38.5℃後,這些表現也會相應緩解。

提問3:難道是產生了耐藥性?

3歲的楠楠已經高燒3天,吃了數次退燒藥物。每次吃了退燒藥後,體溫雖能降至37.5左右,可3~4小時後,又再次發燒。藥物說明上明確指出:退熱藥物一天不能超過4次。這可怎麼辦?是不是孩子對退燒藥產生了耐藥性?應該使用哪種退燒藥物效果會好些?

給楠楠媽媽作分析

沒有孩子會對退燒藥物產生耐藥,只是每個孩子對有些退燒藥物敏感程度不同罷了。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這種退燒藥效果好,有些家長說那種退燒藥效果好。實際上不是退燒藥本身的問題,而是人體對退燒藥敏感性造成的。

現在,給孩子使用的退燒藥物主要有三類:布洛芬、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

對於6歲以下孩子,我們很少建議使用阿司匹林作爲退熱藥物。家長無論從醫生那裏得到的,還是從藥房買到的退燒藥物,雖然藥物的商品名很多,但主要是頭兩種藥物。

一般情況下,布洛芬的退熱效果可持續6~8小時;而撲熱息痛只能維持3~4小時。對於反覆高燒的孩子建議以上兩種藥物交替使用。在發燒期間,一次服用布洛芬後,下次即可服用撲熱息痛。交替使用即可減少反覆應用一種藥物可能帶來不良作用,又可維持退熱的效果。

別忘了,使用物理降溫法

退熱的方法不僅是服用退熱藥物,還應同時使用物理降溫的方法。物理降溫方法包括:

²  冰袋降溫:這種辦法的道理比較直接,可孩子往往不易接受。因爲冰袋可造成局部,特別是冰枕造成頭的某一部位特冷,導致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²  酒精擦浴:確實可起到較好的效果,可實施起來比較麻煩。只有比較有經驗的父母才能在家中實施這種方法。

²  溫溼敷:在家中很易進行。選擇比孩子實際體溫高些的溫水,利用毛巾進行前胸、四肢等部位的溫溼敷。及時更換毛巾保證溫度持續高於體溫,堅持15~20分鐘一定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²  溫水浴:這是最簡單的辦法。將孩子泡入高於體溫的溫水15~20分鐘,也可產生很好的作用。

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結合適當的藥物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退燒效果

提問4:所有能用的辦法都用了,燒還是不退?

2歲的雯雯已經歷了一次高熱驚厥。於是,媽媽平日對雯雯的體溫異常關注。2天前開始雯雯又出現了發燒,體溫一下子超過39℃。由於雯雯的喉嚨發炎,不肯多喝水,喝果汁,甚至不肯吃退燒藥物。媽媽雖然使用了肛門內退熱栓劑,但體溫很難維持在38℃以下。於是,媽媽只能帶着孩子來到我的診室。

給雯雯媽媽作分析:

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所有能用的辦法在家都已用過,可就是無濟於事。這又提到了影響退燒效果的另一因素——體內水分是否充足。

像雯雯那樣,病菌特別容易侵犯孩子的咽喉部位,而出現咽喉炎。咽喉炎最突出的表現是高燒,其次就是咽喉疼痛。疼痛的症狀多出現於高熱的一兩天後。喉嚨疼痛會使孩子懼怕或拒絕飲食,造成水分攝入大大減少。由於退燒時,體溫的降低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而帶走熱量,當體內水分不足時,皮膚蒸發水分減少,退燒效果自然就差。如果體內水分不足,退燒藥物或物理降溫都會失去原有的效果。

由於喉嚨疼痛發生於高燒後1~2天,也就是說,孩子懼怕或拒絕飲食是發燒後1~2天才出現,因此退燒效果不滿意纔可能出現。這與很多父母的抱怨相吻合——發燒初期孩子服用退燒藥物效果很好,可越用效果越差。像雯雯這樣退熱藥物不能發揮作用的孩子也能時常出現。

孩子高燒時,一定要鼓勵孩子儘可能多喝水。適當引用涼水或者冰水可增加孩子的飲水量。提供溫涼的流食可增加孩子的進食量。在高燒期間,暫時不要考慮孩子的食物攝入,而應該關心孩子的飲水量。這是因爲體內水分不充足可影響退燒的效果。

無論如何孩子也不能保證適當的飲水量時,應到醫院接受靜脈輸液,補充體內水分的欠缺。靜脈輸液補充水分應包括水及適量的葡萄糖、氯化鈉和氯化鉀。是否應進行靜脈藥物治療,應由醫生定掇。雯雯就是在靜脈輸液4小時後,體溫逐漸降低,而後退燒藥物就有很好的效果了。

小提示:如何判斷孩子飲水不足?關鍵的指標是:觀察孩子尿量的多少。半天只有1~2次尿,而且尿量極黃,說明孩子的飲水量已不足。

小結:

孩子發燒是很常見的症狀,尋找病因十分關鍵。當然,這是醫生的工作;而控制體溫,預防高燒可能引起的大腦損害,卻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職責。這裏,有幾個要點:

l  保證孩子攝入充足水分。

l  使用孩子敏感的退燒藥物。

l  配合孩子能接受的物理降溫方法,是控制體溫的保障。

l  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可減少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作用。

l  必要時採用靜脈輸液糾正孩子體內水分不足,利於降溫。

小兒發燒:永遠問不完的問題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