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腫瘤科醫生眼中的心理問題

腫瘤科醫生眼中的心理問題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麗麗醫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

腫瘤科醫生眼中的心理問題

有一句俗話叫“隔行如隔山”,意思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這一行業的門道。很多人認爲只要是醫生似乎就可以對所有的健康問題負責。但大家可能還不太清楚,即使在醫學內部,也有着太多的領域,太多的門道。所以醫院的科室分得很細,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內科、外科、眼科、皮膚科等,還有人們不是很熟悉的核醫學科、變態反應科、基因診斷科等。外科醫生可能不很懂內科治療,而內科醫生很可能不知道眼科的疑難。正因爲科與科之間在知識領域方面存在着很多差異和不同,因此各科之間有很多聯繫和協作來解決不同的臨牀問題。在醫院內部,科與科之間的相互會診和轉診是很正常的事。

作爲一名從事腫瘤心理學工作的醫生,我在臨牀中就曾發現腫瘤科醫生與我所從事的領域“隔行如隔山”的問題。有一名患者,出現嚴重失眠、心煩、易激惹,並有過短暫意識紊亂,家屬感覺他好像在說夢話。腫瘤科醫生認爲患者是焦慮抑鬱問題,於是進行抗焦慮抑鬱治療,並給安定類藥物希望使患者鎮靜下來。結果卻是患者的症狀越來越重,開始出現整夜不能入睡並大喊大叫。直到這時臨牀醫生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請精神科醫生會診。會診後發現患者的診斷應該是“急性譫妄”,抗焦慮抑鬱治療不但無效,還會加重病情的發展。因爲在譫妄的治療中“安定類”藥物的應用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安定類藥物雖然能有效改善焦慮,卻可以加重“譫妄”患者的病情。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名患者出現失眠,尤其經常早醒,並伴有情緒低落。這名患者以前是每天早晨6點半左右起牀,出現失眠後經常是早上3點多就醒來,再入睡就很難了。腫瘤科醫生因此經常給她開安定等治療失眠的藥物,結果失眠始終沒有好轉,患者還越來越消瘦。經心理醫生訪談後,患者被診斷爲“抑鬱症”。隨後給予抗抑鬱藥物治療,早醒症狀明顯好轉,情緒狀況也明顯改善。從這兩個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例子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臨牀症狀有時卻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表現,這時專科醫生的判斷會體現出權威性。

臨牀腫瘤醫生能在他們每天繁忙的工作中發現癌症患者可能存在某種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難能可貴了,但要想知道具體會是什麼樣的心理問題、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治療,並不是他們的專業特長所能完全覆蓋和解決的。因此我建議如果腫瘤科醫生髮現患者有一些異常的心理或行爲特徵,如總是心煩意亂、容易激惹、情緒低落、失眠、食慾減退、經常哭泣等等,應及時請心理或精神專科醫生會診,以儘快明確診斷並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

由此可見,腫瘤科醫生的術業有專攻,他們對於患者的心理問題或情緒困擾並不總能及時的加以捕捉並給與適當的處理。有時腫瘤科醫生眼中看到的“心理問題”也許還比不上患者自己更瞭解自己的內心狀況。所以我也建議患者本人或家屬發現患者出現情緒波動時能及時告訴自己的主管醫生或護士。

但在臨牀工作中,我們經常感到患者寧可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也不願意將這些問題告訴醫生。在美國一家大的腫瘤醫院,患者就診需知中就明確指出,患者有責任和義務提供準確、完整的疾病信息,有關患者的既往疾病史、住院情況、用藥和與患者健康有關的其他事情。而且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情況發生變化或出現新的問題時,必須告訴醫生和護士。

我們雖然沒有發給患者這樣明確的就診需知,但患者也應該將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醫護人員,爲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只有醫患雙方努力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癌症的任何情緒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到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要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不能無視自己的心理問題,或羞於告訴家人或醫生,那樣做的結果只能阻礙疾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