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抗菌藥物使用誤區多 新藥貴藥並非最佳選擇

抗菌藥物使用誤區多 新藥貴藥並非最佳選擇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冒發燒了,去家門口不遠的藥店買點消炎藥吃吃就好了……這是很多市民經常會做的事。在很多市民的家庭藥箱裏,大多存有像“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頭孢氨苄、左氧氟沙星、羅紅黴素”等抗菌藥物,老百姓常稱這些藥物爲抗生素。我國是世界第一抗菌藥物使用大國,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抗菌藥物耐藥性向各國發出警告: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

抗菌藥物使用誤區多 新藥貴藥並非最佳選擇

使用抗菌藥物,究竟該咋整?“是藥三分毒,抗菌藥物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如何規範使用,值得大家警醒。”清遠市北江醫院藥學專家陳彩新指出,市民存在許多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或是過度使用抗菌藥物等現象,而這可能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危害,提醒市民尤其要避免使用抗菌藥物中的四大誤區。

誤區1

家中常備抗菌藥物

很多市民喜歡自行去藥店購買抗菌藥物,或把未用完的藥存放家中,以備不時之需。

“這並不可取,容易造成抗菌藥物濫用,延誤疾病診治,引起危害,甚至可能誤服過期、變質、失效的藥物。”陳主任提醒,大多數抗菌藥物屬於處方藥,應憑醫師處方購買,並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發出的號召所說,“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

誤區2

小病不適,隨意用抗菌藥物

不少人把抗菌藥物當成“萬能藥”,一有感冒發燒、咳嗽、發燒、嗓子疼、腹痛、腹瀉等情況就會想到吃點抗菌藥物,甚至主動要求打點滴“消消炎”,還有人經常服用抗菌藥物預防生病。

事實上,抗菌藥物只針對細菌等敏感菌感染的治療,對病毒感染、痛風、過敏、跌打損傷等引發的炎症沒有消炎作用。而消炎藥只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對抗感染藥物的一種俗稱。抗菌藥物並不等同於消炎藥,現在許多市民觀念上仍存在着誤區。

陳主任表示,抗菌藥物主要用來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因此首先要弄清究竟是不是感染、是什麼病原體感染,才能確保用藥的正確有效。

“例如感冒是感染性疾病,但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只有少數情況纔是細菌感染;腹瀉可由感染引起,病原體不僅有細菌,還有病毒、寄生蟲和真菌等,也可能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氣候改變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陳主任說,只有細菌性感染者,併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纔有效,非細菌感染性疾病使用無效,浪費了醫藥費卻對病情無補,反而可能增加危害。如果是細菌感染,自行選擇了不適合的抗菌藥物,也可能會導致症狀不典型、病原菌不易查出,妨礙診斷耽誤病情。

誤區3

迷信新藥貴藥

很多人認爲抗菌藥物“越新越好”、“越貴越好”。抗菌藥物品種很多,不同藥物其抗菌範圍、作用強度、不良反應以及人體對藥物的耐受各不相同。

“在選用抗菌藥物的時候,要根據病原菌種類、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和個人的生理、病理情況選用適合的藥物,並不是越高級越好,越貴越好。”陳主任舉例說,例如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小兒咳嗽,可以應用紅黴素等便宜老藥,而不用頭孢菌素類藥,因爲支原體對頭孢菌素類藥物不敏感,對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則很敏感。

根據國家衛生與計生委規定,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實行分級管理,將抗菌藥物分爲三級: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醫師不能隨意、越級使用抗菌藥物。

誤區4

不規律使用抗菌藥物

有的人使用抗菌藥物一兩天後症狀沒有明顯好轉就急於加大藥量,或換用其他藥,或加用藥物;有的人病情一緩解,就急於減量、停藥。

陳主任對此提醒,普通細菌感染一般用藥3天見效,但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3-4天。藥物劑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劑量過小往往無效,易產生耐藥。更換、聯合使用抗菌藥物都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建議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牢記四原則

市民應該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陳主任提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需牢記以下原則:不自行購買;不主動要求;不隨意服用;不隨便停藥。

“不明原因的疾病不自行到藥店購買抗菌藥物,而應先就診,憑醫師處方買藥。”陳主任還指出,診斷爲細菌性感染者方可有指徵地應用抗菌藥物。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及血、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經病原檢查可確定是否細菌感染。腹瀉、感冒、發熱等日常小病不要強迫醫師開抗菌藥物,甚至要求靜脈滴注。

陳主任還特別提醒,對家庭小藥箱中儲備的抗菌藥物,要謹慎使用,最好到醫院確診後,根據醫生建議服用,千萬不要盲目亂用。一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就要按時按量服藥,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因爲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爲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如需調整用藥方案,應找醫生諮詢。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