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健康中國建設要把握六大規律:公益公平等

健康中國建設要把握六大規律:公益公平等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健康中國建設要把握六大規律:公益公平等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康中國”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要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必須牢牢把握衛生計生六大行業規律,全面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公益性規律

醫療衛生公益性是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石,也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公益性是維繫人民羣衆健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公益性體現了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爲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符合公共產品的基本特徵,主要依靠政府的免費提供,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規律是我國衛生理念的歷史性提升,是針對過度市場化改革極端效率取向的必要矯正。

啓示:如果醫療衛生事業完全市場化,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人民羣衆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就得不到有效保障,社會公平與穩定就無法實現。必須始終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這一發展基石,堅持政府在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主導地位,落實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責任,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爲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健有所護、病有所醫”。

公平性規律

醫療衛生公平性是指根據人各自對醫療衛生需求的不同,都能有同等機會享受相應的基本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同人羣收入差距逐步擴大,不同社會成員醫療衛生需求的實際被滿足程度存在一定差異。這就要求政府要努力降低人民羣衆在健康和衛生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公平差距,力求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公平地享受相應健康權益,這也是衡量社會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指標。

啓示: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羣衆,是我們推進衛生改革發展必須始終把握的方向和原則,這不僅是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以維護人民羣衆健康利益爲出發點,以問題和目標爲導向,認真編制實施“十三五”發展規劃,着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堅持補短板、兜底線,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採取有效措施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和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實現貧困地區醫療衛生跨越式發展。

可及性規律

醫療衛生可及性是衛生管理的基本規律,主要分爲地理上的可及性、服務上的可及性和經濟上的可及性。地理上的可及性是指居民離最近醫療服務機構的距離、去最近醫療服務機構所需的時間和交通條件,主要指居民是否看得上病。服務上的可及性是指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主要指居民是否看得好病。經濟上的可及性是指醫療保險制度和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支付能力,主要指居民是否看得起病。由於經濟、文化、人口、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異,不同地區的醫療服務可及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我們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逐步縮小不同人羣、不同地域間醫療衛生可及性差異。

啓示:只有充分發揮政府調控和市場配置的作用,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必須圍繞城鄉居民健康需求,調整資源佈局,完善體系功能,加快建立連續、協調、整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同時,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引導患者有序合理就診,確保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

不對稱性規律

醫療服務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關係人民羣衆健康權和生命權。但是,衛生信息具有“不對稱性”的天然屬性。醫生在醫療服務的提供中,相對來說是信息的優勢方,對於患者的狀況、可能的治療方案、預期的結果、其他醫療服務提供方的價格、質量等方面,要比患者清楚得多。一方面,在以誠信爲基礎的醫患委託代理關係中,醫生以病人利益代理方的身份向病人推薦治療方案。另一方面,在以利益爲基礎的醫患交易關係中,醫生以醫療服務供給方的身份從病人身上取得相應的經濟利益。這就爲“供給誘導需求”的產生提供了空間,也就容易產生“誘導醫療”“過度醫療”等問題。

啓示:醫療服務市場一旦缺乏監管,或者監管部門偏離人民的立場,不能科學、公正地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各種各樣損害公衆生命健康的情形就可能發生。必須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職能的要求,在不斷加大“放”的力度的同時,要全面提升“管”的水平,創新監管方式,改進監管手段,嚴格規範管理。

互補性規律

醫防結合互補性規律,是指預防、治療在醫療衛生中所發揮的不同作用的規律。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衛生投入,始終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平戰結合,動員全社會參與,採取預防性措施消除健康危險因素,預防和控制疾病,推動了衛生髮展模式從重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以較少的成本獲得了較好的健康效果。雖然解決好“看病”這個“戰術問題”的確是實際而又緊迫的問題,但更爲重要、卻更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防病”這個“戰略問題”,即如何讓老百姓“不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身心真正健康起來。

啓示:醫防結合是“花小錢辦大衛生”的重要法寶,只有轉變“重治輕防”傳統服務模式,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將預防、醫療、康復等環節緊密銜接,才能實現“健康產出、經濟效益”雙重目標。必須始終堅持預防爲主方針,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努力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採取正確的防治策略,以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防治重大疾病,從源頭和根本上控制重大疾病流行發展。

階段性規律

醫療衛生是社會經濟系統不可或缺的分支系統,始終適應於經濟社會發展,並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就供給服務來看,隨着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人民羣衆對衛生需求日趨多元,爲更好地滿足羣衆需求,黨和政府不斷推進醫療改革。從1965年毛澤東同志的“六二六”指示,到上世紀80年代最初的“給政策不給錢”、90年代的“醫改大爭論”、2000年的“醫院產權改革”、2009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啓動,經歷了艱辛探索,取得階段性成效。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經濟影響,衛生行業正是在這些因素影響下,最終實現螺旋式、階梯式發展。所以,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要以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爲前提,任何超越現實水平的發展都是不切實際的。

啓示: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是一項十分複雜艱鉅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探索。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正確處理政府、衛生機構、醫藥企業、醫務人員和人民羣衆之間的關係,既要着眼長遠,創新體制機制,不斷突破事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又要立足當前,努力解決事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要特別注意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就醫觀和合理消費觀,防止“免費醫療”“極品醫療”等現象氾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