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重慶體檢近四成人放棄肛門指檢 直言因過程痛苦

重慶體檢近四成人放棄肛門指檢 直言因過程痛苦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調查顯示,參加體檢的市民中,45%放棄過部分體檢項目。市民主動放棄過哪些體檢項目?調查中,肛腸檢查/肛門指檢排在第一位,有39%曾主動放棄該項檢查;其次是胃鏡(35%);排在第三位的是婦科/男科,有26%的選擇。

重慶體檢近四成人放棄肛門指檢 直言因過程痛苦

歲至年末,不少單位都爲員工定製了健康體檢項目。近日,記者走訪市內多家體檢機構發現,面對這種健康福利,不少員工在體檢項目上都會有取捨,甚至直接放棄體檢。

上週,重慶晨報輿情調查中心聯合立信市場研究公司“調研吧”網站與重慶晨網,對1950位市民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顯示,67%的受訪市民參加過單位體檢;19%沒有單位體檢,但會自己掏腰包體檢;也有14%沒有體檢過。

參加過體檢的市民中,有45%的受訪者表示曾經放棄過部分體檢項目。

你放棄過哪些檢查

“肛門指檢”排第一

昨天,市腫瘤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張海燕直言,每次團體體檢中都會有近一成人放棄體檢。較場口一家企業組織210餘名員工體檢,到11月30日的最後期限,還是有50多人沒去,其中有約30人選擇延期。

調查顯示,參加體檢的市民中,45%放棄過部分體檢項目。市民主動放棄過哪些體檢項目?調查中,肛腸檢查/肛門指檢排在第一位,有39%曾主動放棄該項檢查;其次是胃鏡(35%);排在第三位的是婦科/男科,有26%的選擇。

張海燕直言,如今確實有不少人放棄肛腸指檢。不過,這項只需一、二十元錢的檢查費,是發現早期直腸癌最簡單的途徑。準確的肛門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很有意義和必要。

中山醫院體檢中心護士長郭瓊介紹,對婦科檢查的認識和接受度上,現在較過去有所進步,但一些已經絕經的中老年婦女往往忽視這一點。“希望給予重視,避免發現太晚而更嚴重。”

爲何放棄部分項目

35%直言“過程痛苦”

一家國企人力資源部職員聞先生介紹,單位放棄或延期體檢的員工大多是工作較忙的一線員工、孕婦以及剛自費體檢過的人。不過,他不否認,一些員工是因爲害怕查出病才選擇放棄。

張海燕也發現,目前的確有一些體檢者“諱疾忌醫”,害怕查出病。其次,一部分年輕人對體檢的重視度不夠,覺得還年輕,不需要做那麼多檢查。另外,一些60歲以上的老年人覺得身體情況已經瞭解,不需要體檢。

爲何放棄部分體檢項目或放棄體檢?調查中,53%選擇“覺得沒有必要”;35%直言“部分體檢項目的過程比較痛苦”;25%覺得“太耗時,嫌麻煩”;14%是因爲“太忙,沒時間”;13%承認“害怕查出問題”。

在觀音橋工作的陳女士說,單位體檢時,不少同事專門就“肛門指檢”討論,有的說很痛,有的說很難爲情,特別是女同事十分抗拒。然而,因爲家裏曾有親人被查出直腸癌,陳女士還是做了這項檢查。事後,她坦言“並沒想象中那麼痛”,一些議論言過其實。

需要複查你會去嗎

三成人選擇放棄

體檢的目的,是爲了疾病早發現、早治療。但我們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市民做完體檢後,就將體檢報告置之不理。

參加過體檢的市民中,43%遇到過體檢後提示最好進行復查的情況。不過,近三成人選擇放棄,沒有去醫院複查。

究其原因,46%的受訪者認爲,之後的生活中多加註意就行了;38%覺得沒必要,不在意這件事;21%是因爲害怕查出問題;19%認爲,通過網絡等途徑查一下注意事項就行了;12%直言經常爲這個事感到糾結。值得注意的是,還有22%覺得,醫院就是爲了賺錢故意誇大事實。

對於不少人根據體檢報告或個人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診斷、治療的情況,張海燕提醒,人體的疾病情況十分複雜,對於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狀,普通老百姓很難準確判斷。如果大家沒有第一時間去醫院複查和救治,病人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期。而網上的醫療信息魚龍混雜,很多內容也不是專業人士撰寫的,如果基於這些信息進行自診,風險比較大。

專家提醒

檢查項目

並非越貴就越好

與放棄部分體檢項目或直接放棄體檢相比,目前在市民中還存在另一種極端,即一些人認爲體檢項目越多越好,恨不得將所有項目一一檢查一遍,甚至只選貴的、不選對的。

調查顯示,在參加過體檢的市民中,有57%曾經自己掏腰包增加一些體檢項目;其中,7%增加得很多,31%增加了一些。

“聽說你們有個8000多元的檢查可以篩查癌症,我要做一下……”重醫大附一院體檢中心主任王永紅說,她常常遇到這樣的體檢者。她說,單位體檢大多隻需幾百元,普通的常規檢查1000元以下就夠了,然後可通過自身情況適當增加項目。

王永紅認爲,對於很多人而言,沒有必要做許多昂貴的檢查。比如,那項8000多元的檢查,確實可以篩查早期腫瘤,不過需要用到同位素。同位素對人體的健康有影響,不能經常查。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