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公立醫院是民營醫院發展最大的玻璃門?

公立醫院是民營醫院發展最大的玻璃門?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社會辦醫政策是非常之寬鬆,實際上仍有很多玻璃門在那裏。其中,最大玻璃門就是公立醫院的存在,公立醫院壟斷了醫療市場。”11月21日,在2014GE民營醫院發展藍海戰略高峯論壇上,以犀利敢言著稱的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說:“現在有很多政策是與促進社會資本辦醫相違背的,比如醫院託管、醫聯體。”

由GE醫療主辦的民營醫院發展藍海戰略高峯論壇已經連續舉辦四年。圍繞本次論壇主題“商業時代的醫療”,GE醫療大中華區藍海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馬海燕向健康界表示,“中國的社會資本辦醫是一個典型處在成形過程中的市場,其間有促進發展的有利因素,同時也有一些條條框框的制約,因爲市場外部環境不成熟,商業模式都是在探索之中,我們期待將來可以形成良性格局。”

現實不及預期

公立醫院是民營醫院發展最大的玻璃門?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說,新醫改五年來,民營醫院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飛黃騰達、生機勃勃。

2013年“中國民營醫院競爭力100強”榜單顯示,位居榜首的是來自廣東的東莞東華醫院。廖新波表示:“在廣東來說,民營醫院發展政策是足夠的,沒有政策的玻璃門。當然,公立醫院固有的強大、固有的壟斷一時還不能割除,廣東民營醫院只能在夾縫裏面與公立醫院和平相處。新醫改五年來,民營醫院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飛黃騰達、生機勃勃。我們的藍圖是美好的,但像月光下行走,總達不到理想狀態。一些本來不搞醫的企業,蠢蠢欲動進來想分一杯羹,心動與行動相結合的這幾年,其實也沒有很大建樹。”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同樣認爲,目前社會資本辦醫實際情形並沒有達到他去年對今年所做的預期,一些當初比較看好的項目至今遲遲沒能落地。

對於公立醫院熱心參與託管其他醫院、組建醫聯體,廖新波認爲,此舉背後難掩公立醫院搶佔市場、擴張變大、拉攏病人的動機。“託管實際上是一種有償管理,意味着在市場上奔跑。公立醫院去做託管,或許意味着把本該市場做的部分也做了。公立醫院組建醫聯體,實質就是跑馬圈地,現在並沒有做得好的案例,結果反而是公立醫院大肆擴張,醫聯體的主體醫院越做越龐大,不該看的病也看了。公立醫院是大小通吃,高端的市場也佔,低端的也霸着。公立醫院的門診越做越大,不要說社會資本辦醫,就是下邊的社區、基層門診也難做。”這不利於形成分層次、分級的良性競爭格局。

長期奔波在民營醫療市場前線的馬海燕笑稱,他對民營醫院的認識“更接地氣”,對“中國民營醫院在市場夾縫中求生存”的認識感觸頗深。GE醫療大中華區藍海醫療事業部成立於2010年,從研發、產品、銷售、供應鏈、服務等方面專門爲民營醫療市場服務,業務量和銷售業績成長迅速,每年要與超過1000家民營醫院直接打交道。

馬海燕對健康界說,在公立醫院扎堆的北上廣一線城市裏,目前還沒有出現成功的大型綜合民營醫院。相反,鮮爲人知的一些發展比較好的民營醫院崛起在那些當地公立醫院不強大的三四線城市,甚至縣裏、鄉鎮裏,比如廣東東莞、江西贛州、青海西寧等地。也就是說,公立醫院在市場佈局上留下空白,才形成了民營醫院發展的空間。

20%目標有點懸

國務院在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牀位數和服務量均達總數20%。2015近在眼前,20%目標似乎難以企及。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底,全國共有醫院2.5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3360個,民營醫院11830個。同期相比,公立醫院減少60個,民營醫院增加1236個。2014年1月~7月,從醫院的數量上來看,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幾乎各佔一半,而從服務量上來看,公立醫院總診療人次14.8億人次,民營醫院總診療人次1.7億人次。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量達到20%的目標僅完成了一半。再從業務收入、牀位數等指標來看,數量龐大的民營醫院羣體在醫院總體中所佔份額依然很小。

廖新波告訴健康界:“20%指標帶有計劃經濟的思維。政府提出了這個願望,但不能作爲任務,不能自己去實現市場的行爲。社會資本辦醫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辦。民營辦醫絕對不是爲了公益,不是爲了基本醫療,不是爲了慈善,想着必須贏,或許儘可能多贏。”

公立醫院引進社會資本,實行股份制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造,被視爲增加非公立醫療機構份額的一條捷徑,譭譽參半。有參會者表示,“我們要推動整個醫療市場格局的變化,或許不借助行政之手的話,推動變化來的太慢。雖然拆分公立醫院、剝離特需等做法是藉助行政之手,但似乎並沒有尊重市場規律。”

廖新波反對“公立醫院實行混合所有制”,認爲這“完全是怪胎,不符合國際慣例,根本就是政府不作爲,而市場無力又無可奈何”。

“靠政府爲醫療服務體系兜底,是兜不住的。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辦醫,說白了就是政府沒錢幹這件事,必須讓社會資本進來。世界各地的資本都有其共性。我國處於發展初期的民營醫療市場,受到的管制非常大。醫保、人員、編制等各種力量撕扯着民營醫療市場,這個市場沒辦法太美觀漂亮。政府希望社會資本進來的話,必須要尊重資本的力量。”與會的一位來自民營醫療機構的管理者如是說。

解放醫生是最大紅利

“要推進民營醫院的發展,醫生徹底放開就OK。醫生成爲社會人,這個市場就活了。”廖新波把促進社會資本辦醫的最大利好歸於解放醫生,“醫生今後成爲社會人,從身份管理逐漸走向崗位管理,是新醫改的走向。”他推崇醫生多點執業,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都是醫生提供服務的平臺。

比醫生多點執業更進一步,朱恆鵬則表示支持醫生自由執業。

朱恆鵬分析稱,新常態形勢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導致財政開始缺錢。政府像過去五年那樣扶持公立醫療機構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政府提出要控制公立醫院擴張規模,要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不光財政缺錢,醫保也越來越困難,醫保控制費用將會越來越收緊。在醫保困難、財政困難的時候,民營醫院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正是展現優勢的之時。

在政府缺錢和鉅額負債的壓力之下,朱恆鵬認爲,本屆政府必須開始着手解決巨大的養老金缺口,不能再拖延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三類就業者養老制度的顯著不公平性在不久的未來會導致極大的社會衝突。他給出的結論是三保必須並軌。體制內的公立醫院醫生現在所看重的事業單位退休金待遇將來可能難保。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已經在2014年2月26日的國務院第40次常務會議通過,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提出,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合同制;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隨着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公立醫院醫生的鐵飯碗身份將難以長存。如果打破了體制對醫生的身份束縛,醫生們才能在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之間自由流動。

“要廢除事業編制,把單位人放開變成社會人,”朱恆鵬表示,“坦率的講,中央領導對此看清楚了,部委也看清楚了。如果問我,今年年底機關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到底會怎麼改?我準確的回答是不知道。因爲部門之間的衝突很大,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改工資和養老制度,現在就吵的一塌糊塗。我提出的改革建議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和養老金透明化、規範化,包括對公立醫院、醫生都應如此。”

土豪挑大樑?

伴隨各路資本蜂擁進入醫院投資,非公立醫療市場中存在着多股勢力的較量,比如莆田系與非莆田系、外資與內資、民企與央企等。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哪股勢力強?

業內有種流傳已久的說法是,莆田系醫院佔據了國內民營醫院總量的80%。馬海燕對此持有異議。他向健康界表示,莆田系醫院佔據市場八成的說法,是一種估算,指的是機構數,而不管醫院體量多大、營收多高。“民營醫院跟公立醫院相比,是螞蟻雄兵,但是再厲害的螞蟻也是螞蟻,再羸弱的大象也是大象”。

一位參加GE民營醫院發展藍海戰略高峯論壇的業內人士告訴健康界:“從批評的眼光來看,莆田系更多是小規模的醫院,船小好調頭,多數在市場上沒有長遠打算,不是恆產者恆心的定位,不捨得在硬件上投入。以前他們是藏在水底下,乾點壞事,沒有人知道。現在,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們想把生意做好,就要出來浮上水面,規規矩矩做事,不能打馬虎眼。從另外角度來看,莆田幫還能夠在將來的醫療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他們適應市場能力強等優秀基因是其成長的基礎。草根能壯大、能活下來,有草根接地氣的力量。”

而在馬海燕看來,真正代表中國民營醫院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土豪”。他稱,這個土豪不帶貶義,往往是指某個地方紮根本土的老闆,就是本地人。這些土豪辦醫院,掙錢是一方面,更在乎形象、名聲,奉公守法、規規矩矩地做事,儘可能不去做亂七八糟的事。他們辦醫院有長遠紮根的意識,往往成長的更茁壯。

“全國有些領軍的、有特色的民營醫院,甚至是縣裏、鎮裏的民營醫院,它們發展的不錯,口碑不錯,醫療服務水平不錯,發展速度不錯,如果從內部來觀察,員工的滿意度也不錯。”馬海燕稱,從發展態勢來講,土豪辦醫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在領先,只是土豪在全國還沒有強烈的羣體特徵。

民營醫院在競爭中取勝,不能把公立醫院看成是絆腳石,一定要打造自身的競爭力。馬海燕對健康界說,“民營醫院在競爭中,讓客戶自然選擇。有那麼一天,可能過度到民營醫院競爭激烈的市場,比的就是水平,比你爹是李剛沒有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