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人大代表束曉梅:兒科醫生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人大代表束曉梅:兒科醫生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大代表束曉梅:兒科醫生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束曉梅,第11屆、12屆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

30年來她一直從事一線臨牀、教學及科研工作,曾主持多項科研項目,2007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4年,獲評第九屆中國醫師獎。

2014年人大會議期間,束曉梅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全國範圍內暴力傷醫事件頻繁發生的問題,得到總書記當場迴應。

2015年將繼續呼籲解決“兒科醫生短缺”問題

過去的一年,束曉梅參加了貴州省人大組織的視察活動及調研活動,還有全國人大組織的代表學習活動。“作爲醫療界的人大代表,還應該立足自己最熟悉的領域,積極建言獻策。”

“按照現行的定價收費機制,兒科醫生根本無法養活自己。兒科醫生最辛苦、風險最高、勞動量最大但收入最低。一般兒科醫生能夠找到更好的地方都調走了,像我們這裏別的科室招收高校畢業生,報考門檻都是碩士以上,兒科設定在本科都招不到人。”

束曉梅用一組數據舉例說明:北京兒童醫院日最高門診量超過1萬人次,平均一個醫生一天看100多個病人。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的門急診量約600-700人次/天。“病人等兩三個小時,醫生看三五分鐘”、“醫生很累但病人家屬很生氣”的現象非常普遍,兒科成了醫患糾紛較多的科室。

“因此,衛生行政部門需要在人力資源、收費機制方面進行調整,能夠體現出醫務人員勞動價值,這樣才能保證兒科隊伍穩定。”去年兩會中,她頻繁提及有關“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呼籲“拯救兒科”,建議政府在資金上予以扶持,設立專項補貼。這也是她第三次在兩會中提出這項建議。

她指出,對於兒童醫療問題,國家也很重視,幾部委聯合擬定計劃,在2016年前投資兒童醫院建設,比如每個省市地區建立專門兒童醫院。束曉梅稱,她們也從中受益,目前她所在的貴州省兒童醫院已經建立。

培養週期長,新醫生難挑大樑

兒科醫生的工作繁重,但收益卻成反比。“兒科看病收費低、用藥量少,因此經濟效益相對其他科室就相對較少,在大部分綜合醫院裏,兒科其實是一個賠錢的科室,這就使得各大醫院不願意扶持和發展兒科,而兒科醫生的收入在醫療行當裏也幾乎是最低的。”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紀委書記、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王琳介紹。

青島市海慈醫院黨委書記秦璞說,在海慈醫院,兒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基本能掙出人員工資,而兒科醫生連工資都很難掙出來,“醫院只能採取扶持兒科的辦法,每年兒科員工工資的60%或者70%需要由醫院出。”至於獎金,兒科醫生能達到其他科室獎金的平均水平就不錯了。

最讓醫院擔憂的是,即使新醫生到位了,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獨當一面,還需要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工作三到四年,積累一定的臨牀經驗,“生源培訓的週期較長造成了兒科醫生青黃不接的現象。”王琳介紹,這也就意味着,每年冬天上演的患兒看病高潮,在青島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醫學院停止招生,兒科醫生成“無根之木”

兒科醫生緊缺的原因,與專業特點、服務對象有關。王琳介紹,兒科醫生所服務的對象爲患兒,生病後不能準確描述病痛的原因、位置,甚至大部分患兒都無法說話,配合度太低,導致醫生診斷存在困難。此外,兒童患病常常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這要求大夫要有非常豐富的臨牀經驗,否則就容易誤診。

此外,繁重的工作量與要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也讓兒科醫生們難以接受。“在我們醫院,每名兒科醫生的人均門診量每天在80人到120人。”王琳介紹,兒科醫生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不敢輕易喝水、上廁所。“孩子牽動着一個家庭的神經,有時,家長看孩子病情沒有立即好轉,就會將怒氣發在醫生身上。”王琳介紹,兒科經常成爲醫療糾紛的“重災區”。

兒科醫生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兒科醫生培養渠道被堵。1998年,教育部爲拓寬專業面,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作爲調整專業,於1999年起停止招生,兒科醫生成爲“無根之木”。兒科專業被取消後,新的兒科醫生的培養機制遲遲建立不起來,也始終沒有一個培養兒科醫生的規劃。全國每年需要培養多少兒科醫生?誰來培養?如何培養?都沒有了下文。統計顯示,目前,全國0至14歲兒童約有2.67億,兒科醫生不到10萬人,每千名兒童纔有0.26名兒科醫生。

加大引才力度,提高兒科醫生待遇

對於兒科醫生緊缺的情況,市政協委員、海慈醫院中醫兒科主任葛湄菲認爲跟兒科醫生的工作強度變大、生源減少不無關係。“我剛參加工作時,到青島城區幾大醫院兒科看病的大多是城裏人,外地和郊區來看病的孩子很少。即使有外地患者,大部分是大病,工作量沒現在這麼大,也就是現在的1/3吧。”葛湄菲介紹,而現在只要是上班,所有的時間都是在接診。

葛湄菲介紹,原本國家在醫學院本科設立兒科的時候,醫生的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但是隨着取消本科人才,更多的人開始深造爲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出來後不願進小醫院;加上兒科的設備儀器等要求比較精密,普通的社區醫院沒有這個財力購置,兒科專業人才更無法在小醫院立足,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科室。

葛湄菲認爲,想緩解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醫院加大引才力度,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兒科醫生待遇,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兒科醫生來青島的醫院工作。

立足本職工作提可行性方案更易得到有關部門重視

7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30年兒科工作經歷。對於束曉梅來講,她肩負着雙重的身份與責任。“我原來是個專注專業的人,人大代表的身份給我更多的感受是責任、義務和壓力。當代表後必須關心社會問題,人大代表有流暢的話語權,可以爲百姓提出切實可解決問題的建議。”束曉梅同樣感受到,如果立足本職工作,瞭解行業存在的癥結,提出好的建議和可實行的方案,有關部門也會非常重視,盡力去解決,但是這過程中確實存在着需多部門協調、時間週期長的問題。

對於如何能夠擔起人大代表這一身份職責,束曉梅坦言:“本專業崗位工作繁忙,閉會期間很難有足夠的時間用於更好的代表履職。”

她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由於各地區的發展並不平衡,西部屬於欠發達地區,她建議閉會期間不同地區代表交叉視察及調研,可相互瞭解,相互補充。而在會議期間,束曉梅提議可以安排相同領域代表,如教育界、醫療界等,有時間和地點相互交流,共同討論本領域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這樣能夠增進代表之間的交流,以更好地發揮代表的作用。(本文綜合自人民網、齊魯晚報)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