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春季得當心了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春季得當心了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9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足口病的預防是必要的,沒有健康的身體,肯定會對孩子的造成一定的影響了。馬上又要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時節,很多家長們都開始擔心了。手足口病在兒童身上是一種非常高發的疾病,如果班級裏有一個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很快就會傳播開來。那麼手足口病的病因有哪些?爲什麼會得這個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原因是什麼吧。

手足口病的病因有哪些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春季得當心了

1、不注意衛生

小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總是會將身上弄的髒兮兮的,如果家長還忽視了給孩子勤換衣服注意衛生的話,那麼在孩子用滿是細菌的手去拿東西吃的時候,就會埋下患上手足口病的隱患,家長應該定期給孩子換衣服修剪指甲,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

現在市面上可以買到免洗的潔手液,而且有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包裝。家長們不妨購買幾瓶,讓孩子隨身攜帶。這樣即使是在沒有辦法洗手的情況下,也可以達到殺菌的目的。

2、小孩吃了不乾淨的食物

孩子們常常都會被美食所吸引,而且以他們的年紀還不懂得食物是否有營養,或者是否乾淨衛生。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注意到孩子吃的東西,並且讓孩子養成洗手的習慣。

3、小孩自身免疫力差

一般小孩自身免疫力差,細菌病毒容易侵入,很容易生病,導致手足口病的原因之一。家長要給孩子養成良好飲食和作息時間,飲食方面要清淡、種類豐富,少吃油膩、燥熱、難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腸胃疲勞。

作息時間儘量調理早睡早起,晚上10點之前入睡,早上7點起牀。飯前便後養成洗手的習慣,平時加強鍛鍊。生活中改掉不良的行爲習慣,不亂摸眼睛鼻子,不吮吸手指,不咬玩具。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春季得當心了 第2張

4、公共場合接觸傳染

病毒傳染,主要是接觸傳染,而公共場合人羣多的地方最容易感染病毒,特別是幼兒園,只要和有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接觸病毒感染,比如手、毛巾、玩具牀上用品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

家長儘量少帶孩子到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5、家長經常親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不忍不住親親,但是這些親密的舉動有可能傳播小兒手足口病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是腸道病毒,會通過糞口途徑及接觸傳播,還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

同理,家長們不要在餵飯的時候把食物放到自己的嘴裏然後再餵給孩子,如果擔心飯比較燙,完全可以用溫度計來測量,或者是使用帶有溫度感應功能的餐具,防止細菌傳播。

6、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是比較嚴重的,通過柯薩奇病毒A16型或腸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這也是屬於腸道病毒的一種。

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料、水果等經口進入體內,並在腸道增殖;另外,還可能是因爲家裏的寵物或者流浪在外的小狗和貓,小孩只要不小心接觸了,很容易感染。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春季得當心了 第3張

手足口病的症狀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爲斑丘疹,後轉變爲皰疹。

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爲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幹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爲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生活中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對注意觀察小孩手足口,對孩子的病情要早發現、早治療。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外出回來後用肥皂或者洗液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3、居室要常通風,勤曬被褥,如果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4、春季父母儘量不要帶小孩子去公共場所,人羣密切接觸傳播的影響。

5、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平時多留意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比如密切關注孩子的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是否長了斑丘疹和皰疹,發疹的同時有沒有伴隨發熱、精神食慾不振等情況,一旦出現,要立即就醫。

總結: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了,所以,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爸爸媽媽也是得多用心了。家長們一定要自己做好工作,否則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讓孩子傳染上了疾病。一定要培養孩子愛乾淨、講衛生的好習慣!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