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劇烈胸痛當心是夾層動脈瘤 錯誤治療易致猝死

劇烈胸痛當心是夾層動脈瘤 錯誤治療易致猝死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5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劇烈胸痛當心是夾層動脈瘤 錯誤治療易致猝死

符偉國醫生

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對很多人來說相當陌生,它是人體胸腔內的“不定時炸彈”,其破裂口在胸主動脈段。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治療理念的更新換代,我們對待主動脈夾層的態度從從前的消極被動到現在的積極主動,是否可以通過早期干預來改變夾層的最終發展結果,延緩甚至阻止其變成夾層動脈瘤,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錯誤治療導致夾層日益嚴重

當主動脈壁在受到某些病理因素的破壞後,高速、高壓的主動脈血流會將其內膜和外膜分離。此時,形成的夾層可導致破裂口附近胸主動脈外膜擴張。最終便會形成猶如瘤狀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可見,這種動脈瘤並不是真正意義地“長”在主動脈上,只是因擴張而鼓起的夾層形狀類似腫瘤。不過,這種夾層一旦形成,就隨時可能出現外膜破裂,導致患者大出血甚至死亡。

主動脈夾層患者往往會出現胸部劇痛,常常被誤以爲是心梗、心絞痛,錯誤的治療導致夾層日益嚴重,最終破裂導致猝死的悲劇。其實,主動脈夾層誘發的胸痛與心絞痛並不完全一致。前者的疼痛部位往往是在胸背部,而冠心病導致的心絞痛,心梗區域則是在心前區。因此,一旦胸背部發生劇烈疼痛,要考慮主動脈夾層,並馬上做個CT檢查,以排除兇險。

高血壓是“罪魁禍首”之一

據介紹,我國的夾層動脈瘤發病的年齡比歐美更顯年輕化,夾層高發期年齡平均在40-50歲之間,而歐美平均年齡大約在70歲左右。夾層的發病率在歐洲大概是每年每10萬人中4例,中國的發病率相當於歐洲的2倍。

高血壓是導致夾層的重要因素,德國的家庭醫生會定期爲每個家庭成員測量血壓並跟蹤數據,一旦發生異常就會做更全面的身體檢查,因此夾層在德國的早期診斷率會高一些。但由於症狀隱匿,即便如此,夾層在德國的漏診率要高達30%。

高血壓和主動脈夾層腔內血栓的形成有重要關聯,中國吸菸人數衆多,而且又是高血壓高發國,因此,重視和防預主動脈夾層刻不容緩。

腔內治療得到醫生認可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依靠藥物治療,沒有早期干預,一般來說平均在7.5年左右,就會從單純的夾層變成夾層動脈瘤,非常危險。主動脈夾層的傳統手術治療主要包括主動脈夾層切除及微創血管腔內治療。近些年來,腔內治療的優勢越來越得到醫生的認可。

隨着材料技術的日益革新,通過如ZenithTX2支架進行的血管腔內修復術避免了傳統手術所帶來的巨大創傷和痛苦,增加了疾病治癒的機會,並降低了病人心、肺等重要臟器的嚴重併發症和死亡率,尤其使許多高齡、多病並存而不能耐受傳統手術的高危患者獲得了治癒的機會。

同時還幫助患者避免了傳統手術所帶來的巨大創傷和痛苦,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恢復時間。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方法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主動脈夾層遠期病變進展的風險。

據介紹,中山醫院血管外科收治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每年單純使用支架治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手術就達300臺,位列全世界首位,並且以每年10%-20%的比率遞增。

專家再三提醒,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如今已越來越擺脫“遙遠”、“小衆”的定義,“頻頻現身”於三四十歲的人羣中。而最可怕之處在於,它在主動脈壁的夾縫中生存,“奪命率”極高,一旦破裂就可能引起當場猝死,所以一經確診,醫生都會囑咐病人不要再四處走動,必須立刻住院手術。

博主簡介:符偉國、主任醫師、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