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家庭醫生已成銀川百姓的健康管家

家庭醫生已成銀川百姓的健康管家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4年年初,銀川市在三區69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行家庭責任制醫生服務,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的優勢和特點,讓家庭醫生步入尋常百姓家。如今一年過去了,銀川市已有近千名醫護人員爲逾12萬居民提供了各項醫療服務。醫生正在從以前“等病人上門”的被動狀態轉變爲“敲市民的門”的主動狀態——

家庭醫生已成銀川百姓的健康管家

1月24日下午,家住興慶區永康小區的孤寡老人李月英,撥打益康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王富東的電話:“王站長,我頭暈的厲害,麻煩你能來幫我量一下血壓嗎?”“大媽,您先躺在牀上彆着急,我這就過去。”2014年8月,自從李月英與社區衛生服務站簽訂家庭責任醫生服務協議書以來,這已經是王富東第8次上門爲李月英老人測量血壓了。這也是“家庭醫生”爲百姓服務的一個縮影。

讓居民就近享服務

什麼是家庭責任制醫生服務?湯齊生說,家庭責任制醫生服務中的家庭醫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服務團隊,至少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共衛生人員3人組成。家庭醫生團隊對服務區域實行分片包戶制。居民可憑身份證、暫住證到轄區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簽約,簽約週期爲一年,期滿後如需解約要告知服務團隊並簽字確認,不解約視爲自動續約,而家庭責任制醫生的服務爲免費服務。

1月25日,記者在益康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張網格化管理結構圖看到,該衛生服務站12名醫生分成三個團隊,益康社區有常住居民3萬多人,平均每個團隊要負責1萬居民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上門服務側重老年人

“家庭醫生難道不是那種和國外一樣,一對一式地上門服務?”王富東解釋,與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簽約服務,並不代表着醫生要挨家挨戶上門服務,醫生會根據家庭健康狀況的評估結果,重點對空巢、行動不便並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上門健康諮詢和指導服務。

比如一個簽約家庭,有一90歲的失能老人,一對65歲左右的夫婦,一對30歲左右的年輕夫婦,還有一個4歲的兒童。那麼針對這個失能老人,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簽約團隊提供上門健康諮詢和指導服務。針對65歲左右的夫婦,簽約團隊會提供每年不少於4次的主動健康諮詢和分類指導服務;針對30歲左右的夫婦,會及時將健康大課堂和健康教育講座等健康活動信息,以及季節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進行告知;而對於4歲的兒童,則以預防以及保健知識爲主。

簽約家庭醫生後,居民還能夠享受5項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其中包括制訂個性化的健康規劃;免費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及醫學科普資料;免費爲所有家庭成員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動態管理;提供24小時免費電話諮詢;定期對簽約對象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管理,爲其制定健康生活措施和疾病防治方案。

引導居民社區就診

“以前最怕去大醫院,不僅要掛號還要排長隊,見了醫生也沒有太多時間交流。”60歲居民範惠芝告訴記者,自從去年4月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後,範惠芝再也不用爲看病犯愁了,但凡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愛找家庭醫生。

郭麗是興慶區益康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一名全科醫生,她的團隊已經與2600多名居民簽約。“在社區工作時間長了,對轄區病人的情況很瞭解,每個簽約居民都有我的手機號,有什麼事可以隨時和我聯繫。”郭麗告訴記者。記者瞭解到,該衛生服務中心已與1萬多名居民簽約,上門服務100餘次。

事實上,隨着家庭責任制醫生的有序推進,銀川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門診量也在逐步走高,2014年,門診量達1030605人次,比2013年增加33.4%,而工作量也達到11017813個,比2013年增加30.1%。記者從銀川市衛生計生委瞭解到,2015年,銀川市各機構將對社區衛生服務團隊進行多層面、多角度業務技術、服務理念等培訓,改善醫生的服務方式,提高居民的信任度,引導更多的居民到社區就診,促進全市分級診療、有序就醫格局的形成。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