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發燒紅疹未必就是“手足口病” 家長需明鑑

發燒紅疹未必就是“手足口病” 家長需明鑑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年的5至7月是小兒手足口病發病高峯。手足口病的發燒、紅疹等症狀與很多其他疾病相似,如何鑑別也成爲很多家長的困惑。近日兒科專家發現家長帶着“疑似手足口病”的孩子來就診,結果檢查後發現是水痘、皰疹性咽峽炎等其他問題。

發燒紅疹未必就是“手足口病” 家長需明鑑

1、如何區分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見到孩子嘴裏有泡,就以爲得了手足口病,家長因此恐慌不已。昨天,記者從中大醫院兒科獲悉,近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兒童有所增多,其中尤以皰疹性咽峽炎多見,它好發於夏秋季,尤其是以3至5歲幼兒多見。

專家提醒家長,對於這種皰疹性咽峽炎常見兒童病,雖然表面上看,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但其實質還是大有不同。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平時還應注意預防。皰疹性咽峽炎是種比較特殊的感冒,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可通過手、口接觸傳染。在臨牀門診中,一般每100個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個可能是皰疹性咽峽炎。有些家長一見孩子長皰疹,就懷疑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但事實上,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性比手足口病小得多,孩子的手和腳心都沒有皰疹,一般就不會是手足口病,不必過分恐慌。

專家介紹,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裏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見於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另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咽峽炎雖然可能合併細菌感染,但是不會出現腦炎等併發症。也就是說,幾乎不會出現重症、發生生命危險。手足口病的少數患兒則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會導致死亡。

2、如何辨別水痘和手足口病?

夏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兩者都是“長痘痘”、可傳染的疾病,且侵襲對象也多爲3歲以下嬰幼兒,如何區分兩者,很多家長並不清楚。

專家指出,雖然水痘和手足口病患兒都會出現發燒現象,但它們之間有着很大區別。水痘皰疹是全身性的,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則是前後胸、腹背部,此外,頭面部、頭皮上、腳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現。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佈在手、腳及口腔,軀幹很少,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膚,以及指、趾間的皺褶處。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是散在分佈的,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病情會持續7-10天。

專家提醒家長,無論是手足口病還是水痘,都屬於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所以,不管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上述的哪種症狀,都應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就診時,最好選擇兒童專科醫院。

3、如何辨別口腔潰瘍和手足口病

張女士介紹,上週發現孩子嘴裏長了像潰瘍又像皰疹的東西,一想到最近流行的手足口病,全家驚慌失措,帶着孩子去醫院看急診後,結果卻發現孩子得的是口腔潰瘍,虛驚一場。

專家指出,手足口病一般都是發燒加固定部位的皰疹,比如在手心、腳心、臀部、肛周出現丘疹和皰疹,口腔出現皰疹或潰瘍,有的人會所有部位都有症狀,有的人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部位有症狀。口腔潰瘍是人們日常最易患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尤其是1-6歲兒童發病率較高。口腔潰瘍多發生在舌部、頰部、軟硬齶、前庭溝、上下脣內側等處。

專家說,一方面,夏季天氣炎熱,再加上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空氣中的病毒進入兒童呼吸道;另一方面,市民夏季常用空調,不少成人習慣於在辦公室有空調的涼爽環境中辦公,結果一回到家也馬上打開空調,而孩子長時間呆在門窗緊閉的空調房裏,不僅空氣不流通,還易滋生病毒。空調溫度又調得過低,兒童無法承受,從而引發熱傷風,也可能染上病毒。

在預防上,專家建議兒童應遠離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內多通風,切斷感染途徑。同時,補充營養,適量攝入維生素C,提高免疫力。對於已經感染的兒童,要儘量減少外出,不要去幼兒園,以免傳染給他人。在飲食上,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飲食應少量多次,不要給孩子吃辛辣、甜膩或油炸食品,還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相關閱讀:

疾控中心提醒:九月可能再現手足口病流行高峯

北京今年報告手足口病病例28395例死亡4例

目前無手足口病疫苗抗病毒藥無法預防手足口病

媽媽親吻致寶寶患手足口病專家:不宜亂親亂抱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