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比較大,有時候就可能很難入睡,有一部分兒就服用安眠藥入眠。那麼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安眠藥作爲一種處方藥,沒有特定的允許是不能隨便購買的。同時安眠藥也不是適用於所有對象。那麼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1、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孕婦忌服安眠藥。有的安眠藥可能使胎兒畸形,還可能出現新生兒哺乳困難、黃疸和嗜睡。

年老體弱者。因爲如果藥物白天殘留較大,會有頭暈和走路不穩等副作用,可能給年紀大、身體較弱者帶來危險。有心臟、肝臟及腎臟障礙者。安眠藥主要在肝臟轉化,由腎臟排除,肝腎疾病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

哺乳期婦女。如在哺乳期服用安眠藥,安眠藥的成分可能轉移到母乳內,對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母親在哺乳期中服用安眠藥,需避免授乳。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及重症肌無力患者。這些患者服安眠藥症狀會急劇惡化

睡眠呼吸障礙者。安眠藥能加深中樞抑制,所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

喝酒後不宜服用安眠藥。酒精和安眠藥一樣有抑制中樞神經作用,不要同時使用,以免中樞神經過度抑制造成傷害。

2、安眠藥的特點

安眠藥又名安定。本品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幾乎不溶於水,可溶於鹽酸。遇酸或鹼及受熱易水解,口服藥物在胃酸的作用下開環,進入鹼性腸道又重新環合成原藥。因此,不影響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抗焦慮,停藥後代償性反跳較輕,停藥困難輕。後遺效應較輕。安全範圍大。

3、哪裏能買到安眠藥

一般情況下,安眠藥是不能自己一個人隨便去買的,單是說哪裏能買到安眠藥的話,有些藥店買得到,有些藥店則不賣。但也不是說你知道了哪裏能買到安眠藥就可以買的,因爲即便是那些有出售的藥店,也是要求消費者先去找醫生開處方,然後再拿着處方纔能購買的,也就是要定量的買。不過,當大家失眠的時候,不建議自行去藥店買藥品服用,隨意吃藥還是存在着很大的風險的。如果不是長期都失眠,可以試試其他較爲溫和的方法,比如睡前泡個熱水澡、喝杯牛奶、放點音樂等,這些也都有助於入睡。

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第2張

安眠藥的種類有哪些

1、短效類:使用於入睡困難者或偶發性、暫時性的失眠症。速眠安:化學名爲咪達唑侖,又名咪唑安定。作用時間短。孕婦,重症肌無力者禁用;精神分裂症及嚴重抑鬱症者不宜。思諾思:化學名爲唑吡坦。作用快,適用於短療效治療(一般不超過4周)。有腹瀉、頭痛、記憶減退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15歲以下兒童禁用。年老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中效類:適用於睡眠淺而多夢者舒樂安定:化學名爲艾司唑侖。不良反應少,老年、體弱者及小兒要遵醫囑。佳靜安定:化學名爲阿普唑侖有抗焦慮作用。不良反應見頭昏、便祕、大劑量可致共濟失調、皮疹、白細胞減少。有成癮性,精神抑鬱症者慎用,年老體弱減半。

3、長效類:適用於睡眠淺而早醒者安定:化學名爲地西泮。治療範圍廣,可抗焦慮及恐懼症,還用於緊張性頭痛。不良反應與佳靜安定相似。青光眼及重症肌無力着者禁用,老年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氟安定:化學名爲氟西泮。口服吸收完全,作用快。對於入睡困難者作用較好。有胃腸道反應,老年人可致共濟失調。有依賴性。肝、腎功能不全者、孕婦慎用。使用安眠藥時不應感覺那一種好就長期服用,因爲安眠藥直接作用於中樞,對人體副作用較大,有些還有成癮性。不過,安眠藥種類很多,遠不止上述幾種,常換一下藥的類型並不難。

什麼人不能吃安眠藥? 第3張

安眠藥的副作用

1、腸胃道不適

佐匹克隆,可能造成眩暈、噁心、嘔吐與腹瀉的不良反應。而有的安眠藥有抗多巴胺的作用,導致錐體外系副作用,有急性肌張力失調、帕金森氏症狀、靜坐不能等。此外,也可能造成泌乳素上升,女人可能因此月經中止,男人可能有乳汁產生,男女性慾下降等。

2、記憶力受影響

有些人在服用安眠藥第二天起牀後,對於前一天做過的事記憶模糊。尤其是強效的安眠藥更容易發生這種暫時性的失憶。

3、出現失控行爲與夢遊

生活中,總有些不如意的事需要壓抑在心底。但有的安眠藥會減弱心理壓抑的力量,結果就導致內心壓抑的憤怒情緒發泄出來。因此有些人在服藥之後,會生氣、激動起來;有些人會無意識地四處行走,拿東西、搬東西,甚至到外面購物,嚴重者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爲,諸如當衆脫衣服等等,事後則不記得這段經歷。

4、性功能受影響

有報告顯示,強力的安眠藥會造成性功能障礙。如三環類抗抑鬱藥可引起陽痿、性慾減退。

我們要知道安眠藥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就容易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一般我們去藥店買安眠藥也是受到限制的,大家入睡的話,如果有困難還是不要對安眠藥有依賴性,或許改變生活方式是最好的狀態。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