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母嬰保健 >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意外懷孕後,我就吃了藥流的藥,然後兩三天後就發現孕囊排出來了,那腹中的孕囊排出後是不是就意味着人流乾淨,之後不用繼續清宮了呢?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可能需要清宮。

以目前先的藥流技術,其完成排乾淨的成功率並沒有達到100%,只有95%,因此還是有可能排不乾淨的;另外即使孕囊排出來了也只是藥流後的一個表現,並不意味着藥流排乾淨了,因此孕囊排出來後,是否要做清宮手術,還得根據以下情況決定。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如何判斷孕囊出來了是否需要清宮

1、看流血情況

如果女性在採取藥物流產之後,看到有孕囊排出,但流血不嚴重,只是少量流血的,不存在嚴重的陰道出血情況的,不需要採取清宮的方式來達到止血的目的,反之出血量大,則需要立即清宮手術止血。

2、看一週後的B超檢查情況

雖然孕囊排出來了,之後出血量也不多,但最終建議患者在藥流後一週去醫院做b超檢查,證實胚胎是否已經完全排出,如果沒有完整排出,則需要及時的做清宮手術,防止出血或者是感染的發生,如果確診完全排出來了,那就不用擔心了哦。

3、看藥流是否乾淨

藥流不乾淨會有噁心、厭油膩的感覺以及會發生小腹痠痛、陰道持續出血的症狀,大家可根據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進行判斷,如果有的話,則很大程度說明是藥流不乾淨,最好立即到正規醫院進行婦科檢查和B超檢查。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第2張

哪種情況下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

1、孕囊還有部分殘留

用藥後孕囊雖有排出但沒有完整排出,需要做清宮手術。一般服藥後4小時以內孕囊排出81%,6小時以內排出孕囊18.9%。如果是自行服藥時間超過6小時不見孕囊排出的話,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部分孕囊留在子宮不及時排出的話,易造成子宮感染以及多種婦科疾病。

怎麼判斷

排出的孕囊肉眼見到的一般是粉白色的,完整時是呈圓形的,放入水裏血塊沉底,能攪碎,孕囊經水沖洗後呈白色,有點像海綿,周圍組織附近會有細小的絨毛,這些小絨毛能隨着清水漂浮。

2、藥流後出血多,時間長

用藥後孕囊自行排出,但在留院觀察或術後過程中因出血過多或流血時間過長,此時需要根據情況做清宮手術。

怎麼判斷

藥流之後正常的出血時間一般在1—3周左右,如果藥流後陰道流血淋漓不淨,或時多時少,時有時無,長達3周以上,經B超檢查有組織物殘留,需要清宮,子宮內膜才能逐漸修復。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第3張

孕囊多大藥流後清宮機率低

孕囊在18mm大小,藥流後清宮機率低。

根據目前的臨牀實踐來看,一般孕囊平均直徑在18mm的大小下的,藥流後的完全流產率是最高的,孕囊太小或太大,都有可能殘留,之後需要清宮的機率就會增加。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第4張

意外懷孕後,我就吃了藥流的藥,然後兩三天後就發現孕囊排出來了,那腹中的孕囊排出後是不是就意味着人流乾淨,之後不用繼續清宮了呢?

如何快速排出所有的孕囊

1、吃促進子宮收縮的食物

藥物流產後,可以服用益母草顆粒以及喝紅糖水等食物促進子宮的收縮或使用催產素物質等催促子宮排出剩餘組織物。

推薦食療

益母草煮雞蛋

食材:益母草30—60克(藥店有售),雞蛋2個,紅糖適量。

做法:加水同煮,蛋熟後去蛋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加紅糖調味,吃蛋喝湯。每日1劑,連服5—6日。

功效:活血化瘀、調經、收縮子宮

2、熱敷腹部

熱敷功效:加快子宮排出剩餘殘留物、緩解腹痛,預防術後受寒。

熱敷時間:5—10分鐘爲宜,不宜超過30分鐘,每天可熱敷2—3次。

熱敷溫度:在50—80攝氏度可忍受的溫度即可,防止皮膚燙傷。

熱敷方法

將60—70攝氏度左右的水灌在熱水袋中,水溫在50攝氏度左右,經檢查無漏水後,將熱水袋放在適當的腹部位置,或直接將熱水袋加熱到適宜的溫度然後熱敷,或是購買市面上的暖寶寶直接貼在腹部衣物上慢慢加熱熱敷,注意不能直接貼在腹部。

3、陰道運動法

清宮後淤血以及殘留物的排出是靠子宮收縮來完成的,但我們無法自行控制子宮,所以只好讓與子宮連動的陰道活動,來加快子宮收縮,促進淤血排出。

1、女性可想像是要把力氣注入陰道內一樣,左右腳趾向內站成內八。想像自己正要穿緊身的內褲縮小腹,把兩手在胸前交叉抱胸,讓陰道處在放鬆得狀態。

2、深呼吸,約花5秒鐘緩慢地吐氣。漸漸讓下腹再凹下去,讓陰道有被往上拉提的感覺。

3、慢慢呼吸放鬆,同樣的順序反覆5次。習慣了讓陰道運動後,就算手沒有交叉抱胸也沒有效果。

孕囊出來了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怎樣纔不用清宮? 第5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