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養生小妙招 > 身體各器官最怕什麼 千萬別再這種作死了

身體各器官最怕什麼 千萬別再這種作死了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重壓下,年齡在30歲左右的青壯年,不少人出現了皮膚老化現象,時常感到疲憊,精神不振,過度透支令自己成了"初老族"的其中一員。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身體各器官最怕什麼?

心:怕鹹

大量的鹽潛入家常菜、包裝熟食和你的飲食中,成爲了心血管疾病致病的重要因素。

日均鹽攝入量超過6克就會給你的健康帶來風險。在中國,人均每日鹽攝入量幾乎是6克的兩倍。

據統計,慢性病是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球5700萬慢性病死亡人口中,就有1700萬是死於心血管的健康問題;中國800萬慢病死亡人口中,就超過300萬是死於心血管的健康問題。

建議:鹽不過6克。

兒童時期食鹽過多,容易導致血壓升高,習慣於過鹹口味,也增加了成年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國有2.7億成人患有高血壓,而這是可預防的。從兒童時期開始注意鹽攝入量很重要。

身體各器官最怕什麼 千萬別再這種作死了

肝:怕油脂

一項研究發現,吃油炸食品一個月即可導致肝臟發生明顯變化,引發類似肝炎的酶的變化。

油脂和飽和脂肪酸的堆積會導致脂肪肝。不健康食用油會增加心臟和肝臟出現健康問題的危險。相對而言,食用橄欖油和芝麻油更健康。

建議:限制油脂類食物。通常進食油脂類食物每天按每公斤標準體重0.5~0.8克爲宜。

腎:怕亂吃藥

有些藥物的腎損害是很嚴重的,最常見的是抗生素對腎臟的損害,還有解熱鎮痛藥也可能會造成腎臟傷害。

建議:不要自己亂吃藥。愛護腎臟,記得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哦。

胃:怕涼

吃冷雖然使人暫時覺得涼爽,但吃得過多,吃得太快,會沖淡胃液,刺激胃黏膜,影響消化功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胃痛、胃炎等不適。

建議:天氣炎熱時,吃冷飲宜少量慢飲;天氣寒冷時就要遠離冷飲。

除了少喝冷飲,平時可以多煲點熱湯喝,比如牛肉湯就有很好的暖胃作用。

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重壓下,年齡在30歲左右的青壯年,不少人出現了皮膚老化現象,時常感到疲憊,精神不振,過度透支令自己成了"初老族"的其中一員。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身體各器官最怕什麼?

肺:怕煙

據統計,90%的肺癌與吸菸有關,吸菸是肺癌的元兇。

除了吸菸、被動吸菸外,廚房油煙、裝修污染等室內環境污染,也是引發肺癌的危險因素。長期接觸廚房油煙並不一定就會導致肺癌,但患肺癌風險會比常人高。

建議:爲了自己和身邊的人,請戒菸!

除了戒菸外,平時做飯要儘量保持廚房的通風換氣,並要在炒菜開火時就把抽油煙機打開。

少吃煎炸燒烤食物。炒完菜後還要讓抽油煙機再抽3~5分鐘,以便完全吸走有害物質。

眼睛:怕手機電腦

現代人的眼睛承受着比以前更強的壓力,我們處於一個屏幕時代,從出生到老年,從白天到黑夜,除了8個小時睡覺外,眼睛幾乎離不開屏幕,看手機、盯電腦、看電視……

長此以往,除了會引發視力下降、眼睛乾澀之外,還會引起斜視、弱視以及高度近視,甚至出現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內障等永久性眼損傷。

建議:衛生用眼,經常休息。

看電子屏幕或看書1小時就要休息一會看看遠處,減少不必要的近距離用眼。

膽囊:怕不吃早餐

膽汁幫助消化,膽囊是盛膽汁的。經過一夜睡眠後,膽囊內存留很多膽汁,如果再不吃早餐,膽汁會積聚在膽囊中逐漸形成結石,造成膽囊代謝紊亂。

經常不吃早餐會導致膽結石等膽道健康問題的發生,而膽囊癌與膽結石關係密切,並會讓相關健康問題出現日漸遞增的趨勢。

建議:按時吃早餐。

早上即便是喝點牛奶、吃幾片面包,都能把膽囊內瀦留(指液體在體內不正常地聚集停留)的大量膽汁排出體外,避免形成結石。

大腦:怕熬夜

人的交感神經應該是夜間休息、白天興奮,這樣才能支持人一天的工作,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卻是在夜晚興奮。

熬夜後的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經就難以充分興奮了,會使人沒有精神、頭昏腦脹、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健忘以及頭暈、頭痛等。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更加嚴重的問題。

建議:少熬夜,多補眠。

熬夜後第二天白天一定要利用午休時間來補充睡眠。

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重壓下,年齡在30歲左右的青壯年,不少人出現了皮膚老化現象,時常感到疲憊,精神不振,過度透支令自己成了"初老族"的其中一員。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身體各器官最怕什麼?

胰腺:怕暴飲暴食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因素導致的胰腺炎發病也越來越多。暴飲暴食,油脂、蛋白質、酒精等攝入過多,往往會讓胰腺不堪重負,導致急性胰腺炎發作。

建議:清淡飲食不酗酒。

預防急性胰腺炎,首先要忌過量飲酒、忌過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特別是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問題的易發人羣,更應該保持易消化、少脂肪的清淡飲食,並保持良好生活規律。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