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挺大肚上網胎死腹中險丟命 孕期流產5徵兆

挺大肚上網胎死腹中險丟命 孕期流產5徵兆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挺大肚上網胎死腹中險丟命 孕期流產5徵兆
網絡配圖

曾聽說過有人因突然臨產,在街邊搭了個簡易帳篷接生;也曾在電視劇裏見過,有人因情況緊急,不得不在家自己進行生產。最近,與之類似且驚心動魄的一幕在玉環沙門上演。

11月4日中午,在玉環縣沙門鎮濱港工業園區一家網吧門口,一位年輕女子挺着大肚子,突然臨產,十分痛苦。民警將警車後備廂騰出來,當作一張簡陋的臨時病牀,等待醫務人員的到來。

玉環沙門發生驚心動魄一幕

經一天一夜搶救脫險,孩子胎死腹中。讓人奇怪的是,此前她一直不知道自己已懷孕。

挺着大肚通宵上網

11月4日中午11點左右,一位年輕女子挺着大肚子,從玉環縣沙門鎮濱港工業園區一家網吧步履蹣跚地走出來,行動十分緩慢。她倚着大門,沒站多久,便艱難地坐在了門口的大理石臺階上。

當時,女子頭髮凌亂,面容憔悴,猙獰的表情顯得十分痛苦。一旁的羣衆看到這一幕,覺得這名年輕女子看上去像馬上要生了的樣子,情況十分危急,便立即報了警。

當天中午12點10分,玉環沙門派出所民警鄭鑫其接警後,立即與兩名同事戴上裝備和急救包迅速趕往現場。

“我們一過去就看到這名女子坐在臺階上呻吟,肚子特別大,兩條腿都腫得不成樣子了。”鄭鑫其說,走近時,還聞到一陣陣腐爛了的惡臭味,當時她的羊水已經破了,還有點腹瀉。

由於鄭鑫其剛當上爸爸不到半年時間,有一點經驗,能初步斷定該女子當時的情況是要生了,而且情況不容樂觀,甚至有生產的危險。於是,他立刻聯繫了沙門衛生院,等待醫生趕來救助。

看到該女子在冰冷的大理石臺階上坐着很不舒服的樣子,鄭鑫其連忙跟同事商量着,想要幫她找個舒服點,能躺下來的地方。可是,當時現場除了施工用的磚頭和泥土,其他什麼也沒有。鄭鑫其靈機一動,打開警車的後備廂,騰出了一個較爲寬敞的空間,從別處找來了一大塊硬紙板鋪在後備廂,並和同事一起將女子擡到了車上。就這樣,警車後備廂成了一個簡陋的臨時病牀。

錯把懷孕當發胖

聽到醫生說自己是懷孕了,女子震驚不已。她看着肚子一天天變大,四肢也變得肥大了起來,以爲是突然長胖了,根本沒有想到是懷孕了。

該女子叫小敏(化名),今年24歲,她從老家貴州到玉環找朋友玩,後來爲了賺點生活費,就在玉環沙門鎮濱港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找了份工作。

11月3日晚上,小敏閒着沒事,也不想睡覺,就打算找點事消磨一下時光,便到公司附近的一家網吧通宵上網。

此前,小敏並沒有察覺出自己有什麼異常,“雖然肚子是很大,但是我上個月還出過血,覺得不可能是懷孕了,也沒有在意,就去網吧玩了。”

直到11月4日凌晨4點,她突然覺得有些腹痛,由於反應不太強烈,也沒有多想。後來,走出網吧時,才發現身下一直出水,這才癱軟在地,感覺身體越來越不適。

由於衛生院沒有接生的條件,小敏當即被送到縣裏的醫院治療。終於,經過一天一夜的奮力搶救,小敏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不幸的是,小敏肚子裏的孩子在三四天前就已經胎死腹中了。

據瞭解,小敏從小父母雙亡,男朋友幾個月前就和她分手了,也沒有聯繫方式。考慮到小敏條件困難情況特殊,醫院還爲她減免了醫藥費。目前,小敏已經康復出院。

爲避免悲劇發生,專家提醒孕婦,一旦出現這些流產徵兆,及早就醫:

1、陰道出血,白帶中帶有血絲。

2、劇烈腹痛,下腹輕微疼痛,或者感覺腰痠下墜。

3、發燒,尤其是持續低燒。

4、子宮收縮越來越頻繁,或子宮收縮時感到疼痛等。

5、陰道有羊水流出。

重視孕前檢查能儘量避免晚期流產

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孕婦在晚期流產前不會出現任何陰道出血、腹痛等症狀,這怎麼辦?

“前面提到,宮頸內口機能不全、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是引起晚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子宮肌瘤和一些子宮畸形,在懷孕前通過B超檢查就能發現,治療以後再懷孕,能儘量避免晚期流產的發生。至於宮頸內口機能不全,雖然孕期做超聲檢查測定宮頸長度及內口寬度,可以發現一部分,但更多時候在孕前和孕期都很難發現,這就需要女性在第一次發生晚期流產後,查明原因,下次懷孕時及時治療,避免重蹈覆轍。”趙先蘭說。

宮頸內口機能不全,簡單點說,就是宮頸口彈性差、太鬆弛,隨着胎兒越長越大,超過了宮頸口的承受力,就會直接掉出來,導致流產。

“宮頸內口機能不全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後天性的,像反覆做人流、引產等宮腔操作手術,都可能造成宮頸損傷、宮頸口彈性變差。”趙先蘭提醒,除了避免反覆做人流、引產,一旦發生晚期流產,尤其是沒感覺肚子疼,胎兒就很快流出來了,要警惕是宮頸內口機能不全引起的流產,必要時可做宮頸擴張試驗。若確診是宮頸內口機能不全引起的流產,下次懷孕14~16周進行宮頸口縫合手術,可儘量避免晚期流產發生。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