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生活中這些原因容易引發早產

生活中這些原因容易引發早產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胎十月之後的瓜熟蒂落,對於孕婦和寶寶的身體和精神來說都是最好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孕婦有早產的現象。早產的胎兒經常表現爲身體虛弱,體型較小,有時還會有智力問題。那麼造成早產的原因有哪些呢?早產的危害有多少?早產兒的護理要注意什麼呢?

早產的原因

疾病病因

約30%的早產無明顯原因。

孕婦方面

1、合併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頸鬆弛、子宮肌瘤。

生活中這些原因容易引發早產

2、合併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闌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熱、風疹等急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病、無症狀菌尿等慢性疾病。

3、併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4、吸菸、吸毒、酒精中毒、重度營養不良。

5、其他,如長途旅行、氣候變換、居住高原地帶、家庭遷移、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或手術操作刺激等。

早產的危害

早產兒疾病通常包括:呼吸窘迫、窒息、肺部發育不全、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顱內出血、神經系統異常、眼球晶狀體後纖維化增生、視力不良、新生兒敗血症及死亡。主要的原因在於早產兒各器官發育未完成,器官功能及免疫力均不良。

1、早產嬰兒肺部發育不成熟,出生後肺不能很好地膨脹,正常發揮呼吸功能,因而會導致呼吸困難,嚴重可致死亡。

2、早產嬰兒吸吮力差,餵養較爲困難,可能誘發低血糖等情況。

3、15%的早產兒可能會在新生兒期死亡。

4、早產嬰兒的肝臟發育不成熟,缺乏維生素K,容易導致出血。

5、早產嬰兒的體溫調節功能發育不全,皮下脂肪層少,較難應對外界的正常氣溫變化,如果未做好保暖工作將導致硬腫、肺出血等問題。

生活中這些原因容易引發早產 第2張

6、早產嬰兒極易發生新生兒黃疸現象。

7、由於早產兒身體各個器官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存活率差,容易導致多種新生兒疾病,甚至可能留下智力障礙或神經系統後遺症。

早產兒的護理

1、如何給早產兒餵奶

母乳是早產兒的首選食品。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富於必須氨基酸,尤其是早產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較低。

早產兒體型較小,飯量也相對較小,所以給早產兒餵奶要少量多次,逐漸縮短餵奶的間隔時間。一般的早產兒的發育迴避正常嬰兒發育的快,到兩歲左右時基本沒有什麼差別,個別的早產兒到4歲也能和正常足月兒相同。早產兒新陳代謝較快,所以奶量和餵奶時間都可以酌情改變。

餵奶的方法也要根據早產兒的需求來,按需哺乳可以促進乳汁的排空以及新乳汁的分泌,能使新媽媽有充足的母乳進行餵養。有些藥物會隨着乳汁進入孩子體內,雖然量可能不多,但是對免疫力較低的嬰兒來說還是很危險的,所以在哺乳期間,新媽媽要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母乳尤其是初乳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餵哺早產兒儘量要以母乳爲主,產婦要儘量維持自己有充足的奶量。自母乳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早產兒情況進行配奶。早產兒對於糖、蛋白質的吸收都較好,對脂肪的吸收能力最弱,所以配奶儘量以半脫脂奶爲主最好。

2、如何給早產兒保溫

初生的早產兒入室後應先安靜4小時,頭側向一邊,使口內黏液向外流,以後每2~3小時輕換體位1次。每4小時測體溫1次,每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應超過1℃。如已穩定在36~37℃間3次以上,可改爲每日上午時及下午時各測1次。若體溫高於37℃或低於36℃,仍需每4小時測1次。早產兒出院回家後,首先要保溫。早產兒居住的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4-26℃,溼度保持在55-65%。

3、如何給早產兒供氧

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難或青紫、情況欠佳者爲限,勿以氧吸入當作常規。一般給氧數小時後青紫消失、呼吸正常時便可停止。如體重1000g以下的早產兒,可持續1晝夜。持續給氧最好不超過3天。禁忌放氧過度、濃度過高,時間過長,以免損傷嬰兒的眼及肺。哺餵時容易發紺的嬰兒,可於哺餵前後給予數分鐘氧吸入。

生活中這些原因容易引發早產 第3張

4、如何給早產兒沐浴

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癒合後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時,上半身在暖箱內進行擦澡護理,包裹上半身後再抱出清洗臀部。體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輕擦皺褶處,以保護皮膚。

早產兒由於在子宮中沒有足月,所以出生之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沒有足月兒健康。因此在護理方面要比足月兒更仔細,在母乳餵養、保溫、供氧、沐浴等方面都要注意。早產兒經常會有呼吸窘迫、窒息、肺部發育不全、開放性動脈導管等疾病,所以產婦一定要及時產檢,注意飲食和休息,降低早產的概率。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