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疾病預防 >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裏有小孩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非常擔心自己照顧孩子也會感染上手足口病,就想要喝點板藍根預防,也有的家長在照顧孩子手足口病的過程中,身上也起了相同的疹子,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喝板藍根呢?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目前沒有醫學資料表明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有治療作用。

以常用的家庭備用藥,板藍根顆粒爲例,這種藥物的主要成分爲北板藍根,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溫熱發熱、發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爛、流行性乙型腦炎、肝炎、腮腺炎的治療,但對於手足口病的治療不管用。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怎麼辦

一般可自愈,對症治療即可。

通常護理手足口病幼兒的大人,若是在護理過程中發現自己也感染了手足口病,身上長有疹子,口裏有皰疹,還有發熱現象的,只需對出現的症狀,做好以下對症護理即可,一般在正確的護理下,大人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好,通常3—7天即可自愈。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第2張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的對症護理方法

1、疹子護理方法

(1)保持患處清潔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勤洗手,避免搔抓患處,以免繼發細菌感染。對出現皮疹、水泡的患兒,衣被要清潔,衣着要寬鬆、柔軟;若在臀部也伴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2)局部塗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時可塗0.5%碘伏。皰疹破裂者,局部可塗擦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皰疹有潰瘍可以用金黴素魚肝油,以緩解疼痛,禁止外用含皮膚激素的各種製劑。

2、口裏皰疹護理方法

(1)局部用藥

可以用維生素素B2粉劑、魚肝油、西瓜霜等直接塗於寶寶口腔糜爛部分,幫助病症快速痊癒。

(2)口服維生素

另外給寶寶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也能起到緩解疼痛,促進口腔潰瘍快點好起來。

(3)吃東西后用淡鹽水或溫水漱口

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或溫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能幫助口腔潰瘍創面儘快癒合。

3、發熱護理方法

(1)多喝水、減少衣物

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種很好的帶走體內熱量的方法,建議少量多次喂溫開水,或適量給予口服補液鹽,讓身體出汗或排尿以助降溫,同時避免脫水。然後調節室溫在24℃左右的環境中,保持房間通風透氣,減少衣物。

(2)溫水洗浴

用溫水洗浴全身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在水溫度32℃—34℃比較適宜。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處。

(3)溫溼敷

將數塊小毛巾浸入30℃左右的溫水中取出擰至半乾,以不滴水爲宜,敷於患者額前、腋下、頸部以及腹股溝區,可每隔5分鐘左右更換一次毛巾,每次大概持續10分鐘。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第3張

大人喝板藍根預防手足口病管用嗎

不管用。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這種病的預防重在日常消毒衛生工作以及接種疫苗上,目前沒有醫學研究表明喝板藍根能夠預防手足口病,因此建議大家不要隨意喝藥,以免引起不良副作用。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第4張

很多家裏有小孩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非常擔心自己照顧孩子也會感染上手足口病,就想要喝點板藍根預防,也有的家長在照顧孩子手足口病的過程中,身上也起了相同的疹子,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喝板藍根呢?

警惕:板藍根不是萬能藥慎吃

傳言

板藍根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利咽。而在中醫理論中,“毒”泛指一切對人身體不利的東西。由此可推導出,凡是由“對人身體不利的東西”引起的疾病,板藍根都可以防治——所謂“解毒”。那麼板藍根必然就會成爲一種“萬能神藥”,因爲它可以針對的疾病太廣泛了。

事實

根據《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對流感抗病毒藥物的使用範圍做了進一步明確:抗流感病毒藥物,只推薦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AI),對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奧司他韋(達菲)、扎那米韋、帕拉米韋。而中藥治療流感方面,方案中將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的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顆粒(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以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均列入常用中成藥。

其中並沒有板藍根,因此用板藍根來預防流感、病毒類疾病是不靠譜的。同時這種藥也不是什麼萬能藥,只有在患者溫疫時毒,發熱咽痛,溫毒發斑,痄腮,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病症的治療,日常用於對因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重、惡寒輕、有汗或少汗、頭痛鼻塞、咽喉腫痛、舌紅、流黃鼻涕等症狀的緩解非常有效。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藍根管用嗎 慎用板藍根! 第5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