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什麼是濕氣 濕氣對身體有何危害

什麼是濕氣 濕氣對身體有何危害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閲讀: 92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濕氣大家都是知道的吧,我們都會對自己的身體多注意保養了。我們常説“濕氣”,也有很多文章都寫明瞭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但是專家表示,脱離疾病談濕氣都是耍流氓,下面來看看怎麼看濕氣才是最正確的。

濕氣到底是什麼

“濕”與疾病相關,作為描述病因病機的詞彙,脱離疾病孤立地談濕是沒有意義的。正常人沒有病,單純談“濕”有何意義?有些人因為脾虛、工作環境等原因,容易生濕或受濕邪入侵,這是一種體質。體質只説明生濕的可能性大,在未病前也不是真的有濕。

什麼是濕氣 濕氣對身體有何危害

“濕氣”不是規範的中醫詞彙,是“濕”的口語化表達,“濕”與“濕氣”本質上是一個概念。“濕”邪作為中醫的病因之一,有以下4個特點:

①濕性重濁:“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濕邪侵犯人體可使人體出現沉重、重着的症狀,如身體睏乏、肢體沉重、肛門墜脹等。“濁”,即渾濁、穢濁不清之意。濕邪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質具有穢濁不清的特點,如黏液便、小便混濁、白帶等。

②濕性黏滯:黏,黏膩;滯,停滯。濕邪致病具有粘膩、停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症狀的黏滯性,如濕滯大腸,大便粘膩不爽;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如長期身熱不退,自覺發熱,按其肌膚卻不甚熱。由於濕性黏滯,停滯於某些臟腑組織難以化解,故濕邪為病,病程一般較長,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如濕痺(關節炎)。

③濕性類水,水性趨下,故濕邪為病易侵犯人體的下部。人體下部的疾病多有濕邪為病的特點,如白帶病、肛竇炎、前列腺炎等。

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損傷機體的陽氣。

什麼是濕氣 濕氣對身體有何危害 第2張

因此,當人們患病時出現精神睏倦、食慾不振、口腔粘膩、口渴卻不想飲水等症狀,中醫認為這些症狀的性質特點符合“濕”的特點,就認為其病因與濕邪有關或者有濕邪形成、留滯於體內了。

這些原因會帶來濕氣

1、外來濕氣影響

外濕致病,多因患者傷於霧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業,或涉水淋雨,或居於潮濕之處而得。發病有由表入裏的轉變規律,因病變部位的不同而症狀各異。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於關節,深則可入臟腑。如濕鬱肌表,可見惡寒無汗,發熱體酸,頭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重着痠痛,或經脈拘急或痙攣等症狀;濕着筋骨成為濕痺,又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着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等症狀。

什麼是濕氣 濕氣對身體有何危害 第3張

外濕侵襲人體,還常兼有風、寒、暑、熱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機特性,臨牀上也常以此作出病因或病性診斷,以為治療依據,如寒濕相兼、風濕相兼、濕熱相兼,或風寒濕三者相兼等。

2、內在濕氣影響

內濕可因外濕侵入人體,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稱為濕困脾土。也可因飲食不當、勞倦思慮等原因損傷脾臟,或因腎陽衰弱引致脾陽不振而形成。因脾主運化,與人體內水液的代謝和輸布密切相關,脾臟虛損,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則人體內水液聚而成濕,甚至積而成水。

內濕在臨牀上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睏倦,食慾不振,口膩不渴,胸悶痞滿,嘔吐痰涎,便溏泄瀉,或尿少浮腫,或婦女白帶量多等症狀。內濕在人體內還可進一步演變發展。如上入胸膈,則可形成濕蔽清陽,嚴重者可產生神識如蒙的症狀;或胸絡痺阻,發生胸痺胸痛。如壅結於大腸,又可見大便下血、血色不鮮,或紫黑如赤豆汁等症狀。其病證性質又有寒熱虛實的不同。

結語:體內出現濕氣的話,每個人都是需要多注意護理。如果生病時,有傷於霧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業,或涉水淋雨,或居於潮濕之處等因素存在,中醫就認為是外濕。如果沒有這些外部因素,就可能是因為脾虛、肺腎不足導致水濕代謝障礙而發病,這種病因或疾病屬性就是內濕。所以説,濕既可以作為一種病因,也可以是一種病理產物。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