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7歲男童黑診所拔牙死亡 非法行醫者移交警方

7歲男童黑診所拔牙死亡 非法行醫者移交警方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2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陽一7歲男童去一診所拔牙後死亡。據警方調查,患兒因使用利多卡因導致過敏性休克繼而腦死亡,經搶救無效死亡,涉案的一非法行醫者涉嫌犯罪被移交公安。昨天,煙臺市衛生監督所公佈上半年非法行醫名單,上半年,煙臺取締60家黑診所,其中,23家是沒有執業許可的口腔診所。

7歲男童黑診所拔牙死亡 非法行醫者移交警方

7歲孩子黑診所拔牙丟性命

對海陽市民張先生(化名)一家來說,是個永遠的心痛,6月的一個上午,因自己7歲的兒子下門牙的奶牙沒退,就又長出新牙,張先生帶兒子到海陽一家牙科診所看牙。

看過後,醫生高某就說要把上面的奶牙拔掉,又說,另一個也快出來了,也要拔掉。因爲小孩怕扎針,高某就用棉花塗了點麻藥,2秒鐘就把牙拔掉了。回家後,小孩說想睡覺,就把他放在車裏,把車玻璃搖下。不到10分鐘,小孩出現嘔吐,吐完又睡,不到15分鐘,又吐。約11時,小孩母親發現小孩情況不好,立即送到海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接報後,海陽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立即派衛生監督員,到海陽市人民醫院瞭解病情。據主治醫生講,孩子是當日上午11時11分左右到醫院急診室,送來時已經昏迷。12時53分轉到重症醫學科。在急診室採取吸氧、吸痰、補液等搶救措施,搶救中曾突發呼吸、心跳停止,經搶救後心跳恢復,自主呼吸仍未恢復,急行全科會診後,轉入重症醫學科,處於腦死亡狀態。海陽市人民醫院診斷爲:過敏性休克,利多卡因過敏。

隨後,執法人員對其部分物品進行了證據保全,製作了取締公告,張貼在該牙科診所門上。通過調查、詢問,執法人員發現高某的牙科診所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其本人只取得助理醫師資格證書和助理執業醫師證書,執業地點非該牙科,依據有關規定,其行爲屬“非法行醫”。

據調查,因高某非法行醫的行爲造成了嚴重傷害,涉嫌構成非法行醫罪,目前,該案件已依法移交給了公安部門處理。

拔牙一定要到正規牙科診所

“拔牙看似小手術,但有風險,水準要求和其他手術是一樣的。”煙臺市衛生監督所監督四科科長尤愛玲提醒,市民拔牙最好去正規醫院和診所。

“如果牙科醫師不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口腔診療器械消毒不徹底,很容易造成艾滋病、乙肝等傳染病傳播。”尤愛玲介紹,我們要求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特別是像牙科手機、拔牙器械等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的口腔診療器械,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牙科綜合治療臺及其配套設施應每日清潔、消毒。另外,診所工作人員個人防護和手消毒不規範也有可能造成消化道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如肝炎、痢疾等疾病的交叉感染。

此外,牙科診室的治療環境也非常重要,診室的垃圾要及時清理,不及時處理將嚴重污染周圍環境。“比如牙科高速渦輪牙鑽的使用,可使含治病性細菌的氣霧隨同牙齒碎屑、腐敗壞死組織和膿血分泌物等從病人口腔擴散到周圍空氣中,如果牙科診室不整潔衛生,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消毒,這些細菌都會傳播出去,對醫生和患者健康造成影響。”尤愛玲說。

記者查看了1-6月份的非法行醫名單發現,沒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口腔診療活動的23家,擅自開展鍼灸、正骨診療活動1家,擅自開展中醫診療活動2家,擅自開展皮膚病診療活動1家,擅自開展內科診療活動2家,擅自宣傳治療疾病的5家,擅自開展其他診療活動的27家。此外60起無證行醫案件中有30起是羣衆舉報後查處的。

被處罰兩次還不改移交公安處理

“截至目前,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成功查處無證行醫60戶/次並悉數取締,沒收藥品、醫療器械234箱/件,沒收違法所得5500元,罰款11.26萬元,打擊無證行醫取得了顯著成效。”煙臺市衛生監督所所長張耕表示,針對無證行醫無孔不入的特點,煙臺市衛生監督所今年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把打擊無證行醫作爲衛生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我們將採取明察暗訪,突擊檢查等方式,並按照要求抽取不低於各縣市區15%的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督導檢查,同時加大對農村、城鄉結合部無證行醫的打擊力度,發現一處取締一處。”張耕表示,對於所查處的無證行醫者,除對其進行取締和處罰,還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對其進行曝光,並錄入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的無證庫,做到相關監督信息資源共享。

今年6月份,處理的11家黑診所中,有兩家黑診所分別因爲無證行醫致人重傷和無證行醫已處罰兩次依法給予移交公安處理。採訪中,衛生監督部門表示,將加強與公安部門的銜接與配合,加大案件移送和查處力度,建立案件移交規範模式。“今年,我們對那些屢教不改,已進行兩次行政處罰再次非法行醫的、涉嫌犯罪的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時移交公安部門。”尤愛玲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