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醫界要聞 > 解決醫療服務供不應求 在民營醫院做“加法”

解決醫療服務供不應求 在民營醫院做“加法”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7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健康服務業規模將從3萬多億元發展到2020年的8萬億元

解決醫療服務供不應求 在民營醫院做“加法”

掛號難,掛大醫院的號更難,主要根源在於醫療服務供不應求。

從需求來看,醫療服務需求高速增長,2014年全國診療總量已達78億人次,比上年增加5.9億人次,基本上兩年就能增加10億人次。從供給來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牀位數爲4.55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量2.06人,且連續多年不變;我國衛生總費用超過3萬億元,僅佔GDP的5.57%,而OECD(經合組織)國家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平均爲9.3%。

我國醫療資源不僅總量不足,分佈也不均衡,主要分佈在大城市、大醫院,城市每千人口執業醫師達到2.96人,而農村僅爲1人,農村服務量僅爲總量的1/8。這樣,就會出現“全國人民奔協和”等怪象,使醫療服務更加供不應求。

“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空間大。目前健康服務業規模在3萬億元以上,醫療服務業佔了大頭。按照國家有關規劃,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發展規模要達到8萬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院產業所服務業室主任姜長雲說。

未來5年民營醫院有近兩倍的增長空間

從我國醫療服務業的結構來看,公立醫院佔絕對壟斷地位,服務量達到醫院總量的89.8%,民營醫院僅佔10.6%;公立醫院病牀使用率達到93.5%,超過民營醫院30個百分點;86.8%的醫師都在公立醫院執業,只有小部分醫師在民營醫院。

解決醫療服務供需不平衡問題,一是國家直接投入,繼續把現有的公立醫院做大做強;二是引入民間資本,增加供給。如果完全依靠國家投入,財政難以支撐。事實上,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完全靠國家投入來辦醫。

解決供需不平衡,應在民營醫院上做“加法”。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公佈了《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公立醫院服務量收縮到70%,民營醫院的服務量要達到25%左右,這意味着民營醫院有將近兩倍的增長空間。

然而,目前我國民營醫院產業化程度較低,具體障礙較多。在價格方面,雖說可以自主定價,但民營醫院一般在新城區,人口較少,而且醫保病人往往要求按國家價格提供服務,這些都削弱了民營醫院的議價能力;在投融資方面,沒有低息貸款政策,銀行方面給民營醫院貸款的條件較爲苛刻,而大型綜合醫院從建設到經營上的盈虧平衡往往要8—10年時間,回報週期較長,股東的資金壓力較大;人力資源是醫療服務業的最大成本,民營醫院在起步階段往往只能吸引“兩頭”人才,即以退休的醫生和新畢業的大學醫學生爲主,大量年富力強的醫生難以從公立醫院系統中流出。

姜長雲認爲,發展民營醫院產業關鍵要增加消費者信任度,並解決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比如應該放開醫師多點執業,讓醫師流動到民營醫院執業,滿足人們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認爲,民營醫院要的不僅是優惠政策,更要一個公平發展的環境。這需要政府在醫療服務的投入和產出上進行公平有效的制度安排,使民營醫院也能提供質量可靠、成本合理、服務便利的醫療服務。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