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養生日曆 > 夏末秋初養生注意“五防” 防溼邪防秋乏防腹瀉

夏末秋初養生注意“五防” 防溼邪防秋乏防腹瀉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6.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正值夏末秋初,換季時節更要注意保健,因爲換季時節,氣溫變化大,夏季的暑氣還未完全散去,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還要防暑防溼,防秋燥也是必不可少。那麼你知道夏末秋初如何養生呢?根據夏末秋初的氣候特點,這時養生要注意“五防”:防溼邪、防暑降溫、防秋燥、防秋乏、防腹瀉!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夏末秋初養生注意“五防” 防溼邪防秋乏防腹瀉

夏末秋初養生注意“五防”

一、防溼邪

初秋天氣仍熱,且雨水多,這段時間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溼,溼熱交蒸,合而爲溼熱邪氣。《黃帝內經》言“溼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溼,溼邪留滯,最易困脾。溼爲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溼停聚,發爲水腫或腹瀉,加主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冷飲,更助溼邪,損傷脾陽。由於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水溼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爲生痰之源,肺爲貯痰之器”之說。早秋脾傷於溼,且爲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埋下病根。

入秋之後不宜立即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應以淡補爲主。所謂淡補,是指補而不膩,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溼的食物或藥物,例如兔肉、甲魚、海蔘等涼性食物都非常適宜在秋後食用,以達到滋陰養肺、潤燥止幹、清心安神的效果,增強身體抵抗力。與肉類相比,一些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爲突出,如茄子、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潤燥化溼的功效。中醫養生還提倡每天早晨喝粥,粥利於健脾,可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

立秋過後終伏期間按摩豐隆、足三裏、脾俞等3大養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其中,豐隆穴是化溼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裏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3大養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爲一種祛溼養脾胃的好辦法。

專家認爲,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因爲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由於天氣炎熱,老年人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午睡可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讓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都得到放鬆與休息。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夏秋之交,從事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溼邪的產生。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出汗,還能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讓身體感覺更加輕盈。專家發現,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爲宜。

二、防暑降溫

初秋天氣雖有了涼意,但末伏並未完全過去,所以形成了一種初秋獨特的氣候現象——白天天氣炎熱,而早晚卻比較涼爽。在早晚溫差大的時節,往往會出現中暑頻發的現象。立秋已過,但“秋老虎”帶來的高溫炎熱還將持續一個多月。再加之秋季天高雲淡,紫外線照射強度大,“中暑”的餘威仍在威脅着人們的健康。

專家表示,消暑降溫的健康方法莫過於喝一杯熱茶,“咱們常用的方法,就是喝一些荷葉茶、綠豆湯,但是我覺得不如喝一杯熱茶,熱茶可以讓毛孔張開、排汗,熱氣隨着散出去,達到健康降溫的目的。”

這個季節,空調依然是不少市民消暑的“神器”,“蓋着棉被吹空調”更被網友們譽爲最享受的事情。不過,專家提醒大家,不當使用空調容易誘發“空調病”,出現咳嗽、感冒、關節疼痛等症狀。針對“空調病”,專家認爲最簡單的預防方法是食用生薑。每天早上起來空腹喝一杯薑茶,既能去寒、去溼,又可以調理脾胃,是預防“空調病”非常好的辦法。

老年人體感和年輕人有別,對外部環境的感覺較遲緩,熱量不知不覺在體內聚集又不能散發出來,等感覺“不對勁”,已經在室內中暑了,甚至在家睡覺中中暑的。而這段時間暑氣仍盛,建議老年人別太節省,不妨開空調降溫,當然空調溫度可適當設置高一些,使用空調最好每二、三小時換氣通風一次,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同時,高溫天儘量減少外出,最好別外出晨練,可在晚上太陽下山後散散步,注意少量多次、及時補充水分。

三、防秋燥

初秋天氣漸涼,氣候乾燥,人體容易出現一些“秋燥”症狀,如受風涼,易引起頭痛、咽乾、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中醫學認爲,秋季爲陰氣漸盛之季,燥氣當令,而燥氣“最易傷肺”。燥傷肺,就會使肺部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乾咳少痰、咽喉幹痛及鼻腔乾燥、皮膚粗糙、身體發癢、大便祕結等症狀,這屬於“肺燥”的範圍,尤其是老年人感覺更甚。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蜂蜜、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有條件的可以選擇食用燕窩、海蔘、蜂蜜等保健品來滋補養生。這三者對潤肺生津都有一定的功效,尤其是燕窩和蜂蜜。

預防秋燥的最好方法是增強身體素質。首先,要確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質量。睡眠可消除人體的疲勞,使人體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其次要加強晨練。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體質較好的人不可頓增厚衣,應適當受些寒涼,以逐步增強抗寒能力,故在我國民間素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爲避免舊病復發或增患新病,宜逐漸增衣,切不可頓增頓減,以防寒氣侵襲,誘發新病。另外,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鍊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此外,對於經常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防秋燥,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爲準則。

四、防秋乏

剛剛過去的盛夏,人的皮膚溼度和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人體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償,失去了較多的“老本”。秋季氣候涼爽宜人,人體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人體因此感到舒適,並處於鬆弛的狀態。隨之而來,機體有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它是補償盛夏季節帶給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也是使機體在秋季得以恢復的保護性措施。

首先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但秋季鍛鍊一開始強度不宜太大,應視身體狀況逐漸增強,切不可過度運動,否則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其次,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僅能恢復體力,保證健康,還是提高身體免疫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要遵照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做到起居有常。

再次,注意營養。一是保持飲食清淡,不吃重油膩味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僅會加重腸胃負擔,還會使體溫、血糖上升,會使人萎靡不振,產生疲憊感;二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因維生素能促使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儘快排除;三是多吃含鉀食物,如干果、豆類、海產品等,它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四是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它能增強呼吸的頻率和深度。

五、防腹瀉

盛夏酷暑,人們胃口較差,脾胃功能減弱。進入初秋後,飲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腹瀉,特別是老人和小孩。 在秋季,由於腹瀉高發,所以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尤其應講究食品衛生。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爲準。儘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貝殼、螃蟹等水海產品,食用時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淹後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如果出現腹瀉症狀,請馬上就近就醫,不要置之不理,使小病變大病,釀成嚴重後果。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