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天地 > 疾病預防 >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輪狀病毒性腹瀉是小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出現的症狀,是病毒性感染腹瀉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中A組輪狀病毒最爲典型,其導致的腹瀉又稱爲人們熟知的秋季腹瀉。輪狀病毒性腹瀉是怎麼造成的?可以治療嗎?該如何治療?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一一闡述。

輪狀病毒的發現

1973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從腹瀉幼兒的十二指腸活檢中用電子顯微鏡發現輪狀病毒,1978年命名。1979年,我國從北京地區腹瀉兒童便本中查到輪狀病毒。目前這種病毒已經成爲世界各地在寒冷季節最常見的腹瀉病因之一。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尚無特效療法

輪狀病毒性腹瀉目前還沒有比較有效的特異治療方法,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療不但沒有療效,有時反而會延長病程。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2張

治療關鍵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的關鍵點是預防或及時去醫院糾正病兒的脫水與電解質紊亂。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3張

療法介紹

輕症病人可以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鹽液ORS),脫水嚴重者要給予靜脈補液。雙歧三聯活菌膠囊(培菲康)、酪酸菌(米雅BM)等可以調節腸道菌羣,改善腹瀉症狀。小兒可用米雅利桑愛兒A沖服。而思密達具有保護腸粘膜和吸附病毒的作用,成人和小兒均可適用。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4張

輪狀病毒性腹瀉是小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出現的症狀,是病毒性感染腹瀉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中A組輪狀病毒最爲典型,其導致的腹瀉又稱爲人們熟知的秋季腹瀉。輪狀病毒性腹瀉是怎麼造成的?可以治療嗎?該如何治療?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一一闡述。

輪狀病毒如何致病

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主要病原。發病年齡4個月~2歲,佔小兒患者的90%。輪狀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侵犯十二指腸和空腸。病毒造成小腸粘膜損傷,使小腸對糖類物質的消化、吸收減少,造成腸道滲透壓過高而導致腹瀉。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5張

輪狀病毒有3種類型,可造成的症狀分別如下:

A組輪狀病毒

造成小兒秋季腹瀉,起病急,腹瀉每天達10多次,更多的達到幾十次。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有酸臭爲,可有黏液便,但無血便。幼兒患者有低熱或中度發熱,伴有腹痛、嘔吐,部分患兒還可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病程在1周左右。40%~80%的患兒有脫水症狀。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6張

B組輪狀病毒

造成成人腹瀉,表現爲水樣腹瀉,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發熱者較少。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7張

C組輪狀病毒

也可以侵犯小兒,症狀與小兒秋季腹瀉相似。

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 第8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