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國人用藥常犯七個錯

國人用藥常犯七個錯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曉樂


生病了就要吃藥,這是常識。但對待藥物,人們心態複雜。日前,中國藥學會公佈了“2018年公眾用藥誤區”,特別提到了我國患者常見的不敢用藥、濫用藥物、擅自停藥等誤區。實際上,人們對待藥品的態度往往更加複雜,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曉樂說:“患者的錯誤心態需要調整,否則不僅延誤治療,還會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他為《生命時報》讀者總結了以下幾個用藥的錯誤心態。

國人用藥常犯七個錯

錯誤心態一:畏懼心理,不敢用藥。一些患者在感覺病情好轉或症狀減輕後自行停藥。藥物治療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夠療程,才能徹底控制感染,療程不夠就可能轉為慢性感染。還有一部分人對終身用藥持牴觸情緒。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需要堅持終身服藥,不能隨意停藥,如果患者依從性差,服藥不規律,容易導致病情反覆,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常見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藥物有降壓藥、降糖藥(胰島素)、抗癲癇藥、抗抑鬱藥等。張曉樂強調,對於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疾病人群,即便藥物存在某些不良反應,也要綜合權衡風險和受益的關係,如果受益大於風險,就應當堅持用藥,同時採取措施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影響。

錯誤心態二:依賴心理,過度用藥。與畏懼用藥相對的,則是過度用藥。藥物是把雙刃劍,用得好能治病,用不好對身體有害無益。有些人為了疾病好得快,認為增加劑量就能提高藥效,擅自加量服用藥物。這種做法常常帶來危險,例如治療心衰的藥物地高辛,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擅自加量會引起心臟毒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還有些人,擅自疊加用藥。比如目前市面上常見感冒藥,大多含對乙醯氨基酚,它主要用來緩解發熱和頭痛,但大量使用會傷肝。吃多種含此成分的感冒藥、止痛藥,並不一定能加快病情好轉,但增加了對乙醯氨基酚的攝入,會加重肝臟損傷。

錯誤心態三:迷信中藥。很多人畏懼西藥,尤其是當看到有些西藥的藥品說明書上列舉的眾多不良反應,而某些中成藥的說明書上則寫著“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就想當然認為這就是中藥安全的證據。實際上,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有一定概率,藥品說明書中所列的不良反應,實際發生的概率並不大。而且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患者也能夠迅速找到原因,便於醫生做出正確診斷。

國人用藥常犯七個錯 第2張

與西藥一樣,很多中藥對人體也有不利的一面,有的還相當嚴重,包括肝腎功能的損害等。據統計,20%以上的藥物性肝損傷是由中藥引起的,既包括單味飲片,也包括中成藥。因此,一定要摒除“中藥無毒性,無副作用”“中藥一定比西藥更安全”的錯誤觀念。

錯誤心態四:迷信進口藥。與迷信中藥相對的,是盲目崇拜進口藥,有的患者想方設法購買國外生產的藥品,通過海淘、微商代購等非正規渠道購買使用。這些渠道的藥品或保健品,往往是根據西方人的病種、體質研製生產的。中國人的體質和生活狀況與西方人並不完全一致,存在差異,因此進口藥是否完全適合國人,應具體藥物具體分析。

以孕婦常用的營養補充劑“愛樂維”為例,愛樂維的澳大利亞版與國內版在成分上就有所不同,國產劑型添加了國人體質更需要的維生素A,去掉了無需額外補充的碘,這都是有針對性的科學調整,如果不遵醫囑擅自服用國外劑型,可能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盲目追捧“純進口”保健品或藥品並不可取。

錯誤心態五:迷信病友推薦。有些老年人,認為“年紀差不多,身體毛病也相似,應該可以吃一樣的藥”。張曉樂表示,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可能發生的藥物副作用等未必相同,而同一疾病可由不同的病因所致,病型亦不完全相同,同樣存在差異,患者自身很難對病情做出專業判斷,因此這種“從眾用藥”的心態容易導致藥不對症,延誤治療時機,嚴重的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以阿司匹林為例,一些患者知道該藥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購買長期服用。實際上,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導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等不良情況。張曉樂說,若想參考他人的用藥經驗,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藥師,看是否適合自身情況。

國人用藥常犯七個錯 第3張

錯誤心態六:對藥物態度隨便。很多人用藥前沒有閱讀藥品說明書的習慣,常常不看用藥說明書就吃藥。吃藥時,用茶水或牛奶甚至用酒服藥。錯誤的給藥方式有時會直接影響藥效發揮,難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甚至傷害身體。比如,服用含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時不能飲酒,以免加重肝損害。還有些人吃藥常常吃了上頓忘了下頓,造成不規律用藥。生病之後自恃身體強壯,不遵醫囑擅自用藥的情況,在年輕人中也極為常見,這些情況都很危險。

錯誤心態七:對藥物期望過高。有時,人們會對藥物的期許過高,這種“期待神藥”的心態給了很多偏方、祕方和非法藥品以可乘之機,於是“一針見效”“徹底治癒”“永不復發”等都是非法藥品小廣告的常見套路。患者切勿盲目崇信偏方、驗方、祕方和網路各種廣告,在使用偏方時務必慎重,一定要諮詢醫師或藥師。

除了偏方和非法藥物,有些人對正規藥物也常報以過高期望,期待“藥到病除”。張曉樂表示,很多時候,解決疾病不能只靠藥物,很多常見病都需要多種方式同時作用。比如糖尿病人治療的“五駕馬車”,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邁開腿,管住嘴”,脂肪肝病人的運動處方等,其實都不亞於藥物的治療作用。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