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監測血糖五個辦法

監測血糖五個辦法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受訪專家: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蘇本利


如果糖友只用藥而不進行及時地監測,就好像盲人騎瞎馬,非常危險。國際和國內的指南均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島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血糖監測。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蘇本利建議:“全面的血糖監測應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動態血糖,不同的監測方式可相互配合使用。”

指尖血糖測定。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簡便而快速的血糖監測方法,但不用於診斷。它能反映實時血糖水平,便於糖友及時發現自己血糖過高、過低等問題。建議非胰島素治療的糖友每天至少測一次空腹血糖;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要測空腹血糖和睡前血糖;血糖波動較大者,一天要進行4~7次血糖的測定,即三餐前後(不嚴重者可免去餐後血糖)和睡前血糖的測定。

動態血糖監測。這是反映血糖波動和整體水平的測定方式,也是1型糖尿病、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動大的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的首選。具體做法是在皮下植入葡萄糖感應器,以提供連續、動態的全天血糖資訊,瞭解血糖在3或14天(不同系統監測時長不同)內的波動趨勢。它能發現不易被傳統監測方法探測到的隱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後高血糖和夜間無症狀性低血糖、黃昏現象、黎明現象等。

監測血糖五個辦法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該測定在臨床上已作為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可顯著降低糖尿病相關併發症風險。它與血糖濃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既往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測定時患者不用空腹,也沒有采血、進餐時間的限制,不易受短期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變化的影響。但結果存在“延遲效應”,不能精確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徵。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建議,在治療之初糖友至少每3個月檢測一次,一旦穩定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半年檢測一次。

糖化血清蛋白測定。糖化血清蛋白常作為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併妊娠患者的近期血糖監控指標。它能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濃度、膽紅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質等的影響,且監測時間較短,不是普及的監測方法。但對於孕期糖友而言,為了及時診治和管理血糖,測定的頻度和密度較高,可採用此方式進行短期內血糖波動的監測。

尿糖測定。這種方式雖簡便易行,但準確度欠佳,很多地區已不常使用。正常人的尿糖結果為陰性,一般只有當血糖超過10毫摩爾/升時,才會出現尿糖,所以尿糖僅在控制高血糖時有一定幫助。此外,有些患者腎糖閾值發生改變,如腎功能不全、妊娠、尿路感染以及服用維生素C、水楊酸鹽等藥物的患者,使用尿糖測定都易發生誤判。另外隨著降糖新藥鈉-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逐漸普及,患者可能會發現尿糖持續陽性,因此不能以尿糖作為監測指標。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