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沒有國籍的海上村落

沒有國籍的海上村落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閲讀: 94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三國海域的交界處西里伯斯,有一個叫做“仙本那”的地方,那裏生活着一羣巴瑤族人。他們世代漂泊在海上,以捕魚為生,人口僅有6000人。“巴瑤”在印尼語裏是“海上之民”的意思,這個古老的民族常被喻為“海上的吉普賽人”。

仙本那周邊海域島礁星羅棋佈,從鎮上坐快艇出發,一個多小時就能到一個小島。許許多多的木墩茅草水上屋鱗次櫛比,錯落在小島的淺灘上。獨木舟穿行於水屋之間,遠處是碧海藍天,彷彿走進了洪荒年代。

沒有國籍的海上村落

巴瑤族具體的起源眾説紛紜。他們膚色較深,頭髮的末端常常有些許發黃。生活中,他們通常用部落的名稱來稱呼自己。導遊阿忠説,巴瑤族使用的巴夭薩瑪語屬於菲律賓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分支,其起源很可能與菲律賓有關。

有傳説講,巴瑤族起源於馬來西亞柔佛州蘇丹的皇家衞隊,在護送蘇丹新娘的路上,新娘被文萊蘇丹綁架,因無法完成任務,衞隊成員就在海邊住了下來。也有説法是,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災中被沖走,她的父親沉浸在悲痛之中,派遣部下出海尋找,並下令他們找到公主後才能返回。這些奉命尋找的人,因無法找到公主,只能留在海邊,於是就成了巴瑤族的祖先。

不過,我更相信這種説法:巴瑤族人是從菲律賓遷來的難民,因歷史上菲律賓常發生戰亂,許多漁民流離失所。他們的祖先為逃避戰亂流浪到這個海上“世外桃源”,成為居無定所的“海上浪人”。由於長期被當地政府禁止踏足陸地,他們只能在淺海的珊瑚礁上搭建房子,以海為家,或以船為家,世代居住海上,過着無國籍的遊牧生活,沒有身份、沒有學校、沒有醫院,幾百年與陸地近乎隔絕,形成了一種原始的生存狀態。

沒有國籍的海上村落 第2張

如今的巴瑤族人依然住在高高架在水上的房屋裏,早年的獨木舟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能夠製作獨木舟的大樹已找不到了,於是他們學會了製作一種叫“萊帕-萊帕”的小船。每天清晨,巴瑤人就早早起牀,開始一天的潛水和捕魚。巴瑤族人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能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尋找魚類以及海蔘。

這一帶海域近千種的魚類足以讓他們不用發愁每天的食物。潛水時,他們會佩戴手工雕刻的木質護目鏡,手持利用廢舊材料改制的漁具。海蔘不僅是巴瑤族的美食,也用來換取大米、飲用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這裏沒有政府管理,也沒有文化娛樂設施,所以人們白天捕魚,晚上便造人。巴瑤族家庭少的生五六個孩子,多的生十一二個。你問不到這些小孩的年齡,因為他們的父母也從不記這些。時間在這裏是模糊的,清晰的只有每天的日出日落、潮漲潮落的時間。世世代代的海洋生活鍛鍊了他們的生存能力。小孩子最先學會的不是走路,而是游泳;不是説話,而是划船。徵得主人同意,我登上了一家在淺灘上打樁柱、用幾根木樁支撐起的高腳屋。屋四周是用棕櫚葉編織的護牆,前後左右上下都通光通氣,木條拼湊的地板,裏面有幾件炊具,女主人正在做飯。巴瑤族女子喜歡在臉上塗抹防曬的香粉,既可以防曬、祛痘,還可以縮小毛孔、減少皮膚出油。

沒有國籍的海上村落 第3張

巴瑤部落傳唱着一種被稱為“IkoﻢIko”的史詩般的歌曲,如果不間斷地唱,這首歌可以一直持續兩天兩夜。歌詞裏記錄着巴瑤的歷史,包括他們到過哪裏,看到過什麼海洋生命,海的精靈在向他們傳遞什麼信息……對巴瑤人來説,海洋是一個紛繁複雜的生命活體,水流、潮汐、珊瑚礁都是有靈魂的,他們敬畏大海。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