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營養快線風乾變乳膠專家稱正常

營養快線風乾變乳膠專家稱正常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營養快線風乾變乳膠專家稱正常

近日,一則營養快線風乾變“乳膠”的帖子在網上瘋傳,並稱“孩子的胃都成油漆桶了”。羊城晚報記者按照帖子提供的方法進行實驗,果真製出“乳膠”。專家表示,這是正常情況,消費者不必驚慌。

網帖:營養快線風乾實驗瘋傳

消費者朱女士通過微信轉給記者一條帖子:《營養快線風乾實驗,看看到底喝了什麼?全球轉瘋了,轉給你身邊的朋友吧!》“我從朋友圈裡轉發過來,看完覺得很可怕。以後再也不敢給小朋友喝這些黑心乳製品了。”朱女士語氣沉重地說,“現在食品安全大環境不好,為了保護家人安全寧可信其有。”

帖子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營養快線風乾變“乳膠”的全過程。“很強韌,不可以小看啊!扯不爛啊!”文中一幅圖片這樣描述。

朱女士說,她懷疑牛奶變“乳膠”的元凶就是新增劑。“不然牛奶怎麼會變‘乳膠’?裡面一定是添加了不可告人的東西。”

實驗:乳製品24小時後變“乳膠”

為了驗證實驗的真實性,記者按照朱女士的思路——變“乳膠”是因為裡面含有新增劑。首先買了一瓶營養快線,成分中除全脂乳粉外,還有多種食品新增劑如黃原膠、瓜爾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等;然後又買了一瓶純牛奶,成分中除鮮牛奶外,再無其他。

按照帖子給出的方法,記者將兩種乳製品分別倒入兩個平底容器中,在室溫26℃條件下,放置24小時後觀察結果:營養快線已完全風乾,在容器底部形成乳白色半透明膠狀物。記者小心翼翼地從底部把膠狀物揭下來,果然可以得一片類似乳膠的物質,與帖子中圖片相似,只是記者實驗所得的“乳膠”並非撕不爛,而是一碰即破。

另一個容器中,純牛奶也已風乾,只是乾燥程度不如營養快線,區域性液體尚未完全凝固。令人吃驚的是,純牛奶也變成了乳膠狀物質。只是顏色比營養快線更白、透明度更低,貼在容器底部很難整片撕下。

專家:相關食用膠安全

新增食品新增劑的乳製品變“乳膠”,沒任何新增的純牛奶也變“乳膠”,兩者都有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記者聯絡了多位從事乳製品研究以及食品新增劑方面的專家。聽完實驗結果後,專家們並不吃驚。“消費者聽到這樣的訊息、看到這樣的結果,自然會產生不安全的想法。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食品安全是一個科學問題,有時眼見並不為實。”專家們表示。

乳製品專家解釋說,一看到乳製品變“膠”,通常會懷疑裡面添加了東西。簡單講,“膠”是由高分子物質聚合而成,但是,由高分子物質聚合而成的東西並不都是“膠”,只是具有“膠”的外觀。

比如,蛋白質就是一種可以成“膠”的高分子物質。牛奶中含有蛋白質,這也是為什麼純牛奶風乾後會變成“膠”的原因。

專家表示,營養快線裡含有黃原膠、瓜爾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這些都是食用膠。當營養快線風乾後,在蛋白質和這些食用膠的作用下,使其看起來就像是“乳膠”。其實,這些食用膠也是安全的。它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膳食纖維素”。“現在很多人為了減肥不是都在花錢買膳食纖維素嗎?”該專家說。

提醒

勿盲信食品安全帖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有關“營養快線風乾變‘乳膠’”的訊息,早在2011年已被曝出並掀起過一波大討論。當時,有多位專家對“乳膠”形成原因給出了科學解釋,並稱這並非食品安全問題。

事隔兩年多,此類訊息又在網上傳播。記者查看了朱女士發來帖子的來源,是一個名為“華人總裁富翁俱樂部”的微信公眾號。記者隨即添加了對該公眾號的關注後,對方發來一條訊息:“……瞭解最新‘食品安全’請回復1”,按照訊息指引,記者做出了回覆。

緊接著得到一組訊息:“世界最髒的魚,千萬不要吃;砒霜般的幾種蔬菜,切記!蛙腿好吃,卻毀了一個家!(震驚!!!)……”不看內容,僅看標題,就已經讓人嚇出一身冷汗。

記者向這個公眾號發出提問:這些食品安全資訊是真的嗎?但對方始終沒有回覆。

記者採訪了幾位媒體評論人,他們認為,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使消費者更容易相信這些負面的小道訊息,甚至認為這才是真相。

“現在的食品安全大環境已經很差,網路食品安全資訊的隨意傳播,只能讓公眾離食品安全的真相越來越遠。”有媒體人表示,作為網民,看到這類資訊時,首先要注意資訊來源,檢視是否由官方媒體發出。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